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073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包括分班阶段测评、第一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二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三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所述分班阶段测评包括粗动作测评模块和精细动作测评模块,所述粗动作测评模块,包括若干个粗动作要求指令和动作特征。所述精细动作测评模块包括:手指活动能力测试项目、视觉空间感与手操作能力测试项目、逻辑与记忆测试项目、听觉与语言测试项目、空间记忆与聚焦测试项目。本发明专利技术经测评系统获取受测者的实际感统发展情况,给出具体的针对性训练及测评方法,结合对应训练方法改善受训者的感官感觉综合系统,增强受训者的整体感觉感官能力,对受训者感统能力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育培训信息化
,具体涉及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感觉统合能力的测评方式并存在不同的问题,如下所示:1、问卷填写:由于填写表格者未必经过专业培训,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无法做到细致观察与客观判断,因此,无法得到孩子全面的感统发展信息,也就无从设置针对性训练方案。2、简单观察和智力测验:通过一节“试听课”或简单几个动作的表现来判断孩子的感统发展状况,并无法全面检查孩子的感觉神经系统发展状态,自然无法掌握针对性的训练内容。而智力测验多为纸笔操作活动,感统发展不足的孩子多数动手能力、视觉和语言理解发展都受到影响,当然无法在纸笔操作活动中表现出实际的智力水平,因此,这类测评方式并不客观,也无法提供针对性训练方案。3、用医学仪器检测:国内有几个大型医院从国外引进号称可以同时筛检数十种疾病及发展不足的医学仪器,其中一项检测项目就是感觉统合发展。然而,此项设备引进后的国外医学专家到场指导时特别说明:仪器检测只能代表一时的状态,其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仍需由专家现场观察,做实体接触的检查才能确定。同时,此种检测方法之后,仍无法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对孩子感统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实质的帮助。不同于一般重点介绍感觉统合概念、基本固定训练模式及感觉统合训练教具的使用方法之感觉统合训练师课程,老师主讲的感觉统合训练师课程以深入讲解感觉统合对人的一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让受训者理解到自身生命状况与过去成长历程的演化关系,同时根据感觉统合发展的层次,明列各阶段感觉统合训练的重点,提供各阶段的基本训练方案范例,课程中教会受训者如何根据孩子的状况来调整训练方案,延长孩子接受感觉统合测评的周期。是一门可以具体落地实施的感觉统合训练指导课程。有受训者称:老师的感觉统合训练师课程让你理解他人,解脱自己!是每个为人父母者、想改变自己和家庭的人都不能错过的生命成长课程!老师曾在感觉统合训练师课程中提到:感觉统合训练不同于一般体能活动,它是一种促进感觉神经系统完善、提升脑功能的身体智能开发活动,必须经过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信息整合的感觉统合测评之后,才能产生真正能够长期帮助受训者改善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针对性训练方案。感觉统合训练的专业核心不在于训练器械的种类多寡,而在于感觉统合测评师的观察判断能力与针对性训练方案的设计能力。感觉统合发展好,人就容易客观理解事实,可以根据事实处理问题,容易拿得起、放得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得到孩子全面具体的感统发展信息,也就无从设置针对性训练方案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包括训练设备和训练及测评方法,所述训练设备包括多组呈成长方框状的框架,所述框架上侧设置有手拉部,所述框架下侧设置有脚踩部,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训练设备外侧设置有防护栏和防护网;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层模块和第二层模块,所述第一模块设置在沿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层模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层模块包括固定模块和第一活动模块,所述固定模块包括树杈、蛹道、半圆环、钢管、凹凸管、蛇道、丛林、M梯、不倒翁、左右跷跷板、前后跷跷板;所述第一活动模块包括断桥、爬网、电网、双秋千桥、高低秋千桥、吊绳、双板桥;所述第二层模块包括第二活动模块,所述第二活动模块包括独木桥、吊环桥、双吊环桥、高低吊环桥、高低双吊环桥、甩环、绳桥、索桥、拉绳索桥、绳环天桥、泰山桥、带拉绳双吊环桥、双绳环天桥、大环桥、毛虫滑、第一花桥、第二花桥、秋千、侧绳桥;所述固定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固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所述第一活动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动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所述第二活动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动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所述训练及测评方法包括四个阶段的测评,包括分班阶段测评、第一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二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三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所述分班阶段测评包括粗动作测评模块和精细动作测评模块,所述粗动作测评模块,包括若干个粗动作要求指令和动作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令:双手侧平举,双脚脚跟并脚尖走直线;动作特征有:双手不平、不直;低头看脚;脚跟无法并脚尖;全身用力;脊椎用力且弯曲;易分心;缓慢、易摔跤;双脚交叉踏跳,双手高举拍掌前进;动作特征有:学不来;看脚、机械化、动作缓慢;脚动、手不动,手动、脚不动;拍不到掌;脚步错乱;手脚不协调;触觉球上做飞机式,前后摇晃10下;动作特征有:因触觉拒绝上球;因前庭觉拒绝上球;脊椎无力挺直上扬;头抬不起来;手不敢离开球面;手脚不直或不平;脊椎扭曲;转头看旁边;左右脚交替单脚站,双手侧平举,身体侧弯;动作特征有:无法单脚站稳;两手举不平;头弯曲、身体无法弯曲;易摔跤;抬起的一脚过度用力;走万象组合阶段平衡木,再从高阶爬向低阶;动作特征有:走得疾快;极度小心、缓慢且害怕;易摔下;自己踩到自己的脚;侧走、无法直走;弯腰半走半爬;爬时低头;走过正放的1/4圆;爬过去;跨过杆子、走空隙间的平地;尝试走杆子但易摔跤;摔个不停;走过反放的1/4圆;动作特征有:不敢上去;爬过去;上去后摔了几次跤;一脚踩杆子、一脚踩平地;爬过正放的1/2圆;上了两阶就不敢上去;看脚才能踏到杆子;手脚无法交错前进;到高处无法动弹、手足无措;在高处手脚无力而摔下;在高处无法换成脚在前、手在后;躜爬过滚筒;动作特征有:不敢躜进去;躜时头撞到滚筒边缘,或爬时身体时常倚靠或碰触到滚筒边缘;爬时用手拖脚,两脚无法交替前进;在滚筒中因摇晃而不敢动;在滚筒中因摇晃而身体跟着滚;在滚筒中因摇晃而变成匍匐爬出;爬进和爬出时,都低着头;在高台上越障手足爬;动作特征有:腰挺不起来;头抬不起来;无法单手撑地,一手越障;无法单脚撑地,一脚越障;无法头朝前越障,变成侧身越障;手足爬姿势下无法移动身体;上(下)爬梯;动作特征有:看脚才能踩到杆子;无法一脚一杆上下爬梯;手无法跟着脚适当移上移下;到最顶端时无法手脚配合爬上平台;下爬梯时背朝前却无法顺畅下梯;下爬梯时面朝前,但剩下两三阶时,兴奋跳下;走过晃动平衡木;动作特征有:看到晃动就不敢上去,逃跑;上去了觉得晃动就想下来;在晃动平衡木上无法挪动脚步;在晃动平衡木上兴奋摇晃;害怕,缓慢,但可以走完并自己下来;上(下)三层阶梯:动作特征有:上阶段时用手攀扶;上下阶梯时无法一脚一阶;上下阶梯时,每步都需看脚;绕障快跑;动作特征有:转弯跑步时会摔跤;碰触或碰倒障碍物;无法绕S型跑起来,只能快走或慢走;双脚跳上斜坡;动作特征有:双脚无法并拢;双脚跳不上去,步伐过小;无法双脚跳;单脚跳下斜坡;动作特征有:无法单脚跳;边跳边摔跤;跳跳停停;蹦床上旋转拍掌跳;动作特征有:害怕在蹦床上跳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设备和训练及测评方法,所述训练设备包括多组呈成长方框状的框架,所述框架上侧设置有手拉部,所述框架下侧设置有脚踩部,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训练设备外侧设置有防护栏和防护网;/n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层模块和第二层模块,所述第一模块设置在沿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层模块的下方;/n所述第一层模块包括固定模块和第一活动模块,所述固定模块包括树杈、蛹道、半圆环、钢管、凹凸管、蛇道、丛林、M梯、不倒翁、左右跷跷板、前后跷跷板;/n所述第一活动模块包括断桥、爬网、电网、双秋千桥、高低秋千桥、吊绳、双板桥;/n所述第二层模块包括第二活动模块,所述第二活动模块包括独木桥、吊环桥、双吊环桥、高低吊环桥、高低双吊环桥、甩环、绳桥、索桥、拉绳索桥、绳环天桥、泰山桥、带拉绳双吊环桥、双绳环天桥、大环桥、毛虫滑、第一花桥、第二花桥、秋千、侧绳桥;/n所述固定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固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n所述第一活动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动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n所述第二活动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动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n所述训练及测评方法包括四个阶段的测评,包括分班阶段测评、第一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二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三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n所述分班阶段测评包括粗动作测评模块和精细动作测评模块,所述粗动作测评模块,包括若干个粗动作要求指令和动作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令:/n(1)双手侧平举,双脚脚跟并脚尖走直线;动作特征有:双手不平、不直;低头看脚;脚跟无法并脚尖;全身用力;脊椎用力且弯曲;易分心;缓慢、易摔跤;/n(2)双脚交叉踏跳,双手高举拍掌前进;动作特征有:学不来;看脚、机械化、动作缓慢;脚动、手不动,手动、脚不动;拍不到掌;脚步错乱;手脚不协调;/n(3)触觉球上做飞机式,前后摇晃10下;动作特征有:因触觉拒绝上球;因前庭觉拒绝上球;脊椎无力挺直上扬;头抬不起来;手不敢离开球面;手脚不直或不平;脊椎扭曲;转头看旁边;/n(4)左右脚交替单脚站,双手侧平举,身体侧弯;动作特征有:无法单脚站稳;两手举不平;头弯曲、身体无法弯曲;易摔跤;抬起的一脚过度用力;/n(5)走万象组合阶段平衡木,再从高阶爬向低阶;动作特征有:走得疾快;极度小心、缓慢且害怕;易摔下;自己踩到自己的脚;侧走、无法直走;弯腰半走半爬;爬时低头;/n(6)走过正放的1/4圆;爬过去;跨过杆子、走空隙间的平地;尝试走杆子但易摔跤;摔个不停;/n(7)走过反放的1/4圆;动作特征有:不敢上去;爬过去;上去后摔了几次跤;一脚踩杆子、一脚踩平地;/n(8)爬过正放的1/2圆;上了两阶就不敢上去;看脚才能踏到杆子;手脚无法交错前进;到高处无法动弹、手足无措;在高处手脚无力而摔下;在高处无法换成脚在前、手在后;/n(9)躜爬过滚筒;动作特征有:不敢躜进去;躜时头撞到滚筒边缘,或爬时身体时常倚靠或碰触到滚筒边缘;爬时用手拖脚,两脚无法交替前进;在滚筒中因摇晃而不敢动;在滚筒中因摇晃而身体跟着滚;在滚筒中因摇晃而变成匍匐爬出;爬进和爬出时,都低着头;/n(10)在高台上越障手足爬;动作特征有:腰挺不起来;头抬不起来;无法单手撑地,一手越障;无法单脚撑地,一脚越障;无法头朝前越障,变成侧身越障;手足爬姿势下无法移动身体;/n(11)上(下)爬梯;动作特征有:看脚才能踩到杆子;无法一脚一杆上下爬梯;手无法跟着脚适当移上移下;到最顶端时无法手脚配合爬上平台;下爬梯时背朝前却无法顺畅下梯;下爬梯时面朝前,但剩下两三阶时,兴奋跳下;/n(12)走过晃动平衡木;动作特征有:看到晃动就不敢上去,逃跑;上去了觉得晃动就想下来;在晃动平衡木上无法挪动脚步;在晃动平衡木上兴奋摇晃;害怕,缓慢,但可以走完并自己下来;/n(13)上(下)三层阶梯:动作特征有:上阶段时用手攀扶;上下阶梯时无法一脚一阶;上下阶梯时,每步都需看脚;/n(14)绕障快跑;动作特征有:转弯跑步时会摔跤;碰触或碰倒障碍物;无法绕S型跑起来,只能快走或慢走;/n(15)双脚跳上斜坡;动作特征有:双脚无法并拢;双脚跳不上去,步伐过小;无法双脚跳;/n(16)单脚跳下斜坡;动作特征有:无法单脚跳;边跳边摔跤;跳跳停停;/n(17)蹦床上旋转拍掌跳;动作特征有:害怕在蹦床上跳跃;跳跃时重心不稳,常摔跤或要人扶;不会旋转跳;脚跳时,手无法同步拍掌;两手对拍不到;两手位置逐渐放低,无法维持在头上;跳跃时脊椎弯曲;跳跃时低头或眼睛不看前方;/n(18)自助攀爬上高处再跳下;动作特征有:手脚能协调但手臂和腿无力;手脚无法协调;手脚能协调但手指不会抓握;上到高处时无法顺利变换成蹲姿;在高处犹豫,害怕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设备和训练及测评方法,所述训练设备包括多组呈成长方框状的框架,所述框架上侧设置有手拉部,所述框架下侧设置有脚踩部,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训练设备外侧设置有防护栏和防护网;
所述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层模块和第二层模块,所述第一模块设置在沿高度方向所述第二层模块的下方;
所述第一层模块包括固定模块和第一活动模块,所述固定模块包括树杈、蛹道、半圆环、钢管、凹凸管、蛇道、丛林、M梯、不倒翁、左右跷跷板、前后跷跷板;
所述第一活动模块包括断桥、爬网、电网、双秋千桥、高低秋千桥、吊绳、双板桥;
所述第二层模块包括第二活动模块,所述第二活动模块包括独木桥、吊环桥、双吊环桥、高低吊环桥、高低双吊环桥、甩环、绳桥、索桥、拉绳索桥、绳环天桥、泰山桥、带拉绳双吊环桥、双绳环天桥、大环桥、毛虫滑、第一花桥、第二花桥、秋千、侧绳桥;
所述固定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固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
所述第一活动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动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
所述第二活动模块用于训练受训人员身体稳定协调性及通过动态视觉聚焦刺激受训人员大脑神经系统;
所述训练及测评方法包括四个阶段的测评,包括分班阶段测评、第一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二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第三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
所述分班阶段测评包括粗动作测评模块和精细动作测评模块,所述粗动作测评模块,包括若干个粗动作要求指令和动作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令:
(1)双手侧平举,双脚脚跟并脚尖走直线;动作特征有:双手不平、不直;低头看脚;脚跟无法并脚尖;全身用力;脊椎用力且弯曲;易分心;缓慢、易摔跤;
(2)双脚交叉踏跳,双手高举拍掌前进;动作特征有:学不来;看脚、机械化、动作缓慢;脚动、手不动,手动、脚不动;拍不到掌;脚步错乱;手脚不协调;
(3)触觉球上做飞机式,前后摇晃10下;动作特征有:因触觉拒绝上球;因前庭觉拒绝上球;脊椎无力挺直上扬;头抬不起来;手不敢离开球面;手脚不直或不平;脊椎扭曲;转头看旁边;
(4)左右脚交替单脚站,双手侧平举,身体侧弯;动作特征有:无法单脚站稳;两手举不平;头弯曲、身体无法弯曲;易摔跤;抬起的一脚过度用力;
(5)走万象组合阶段平衡木,再从高阶爬向低阶;动作特征有:走得疾快;极度小心、缓慢且害怕;易摔下;自己踩到自己的脚;侧走、无法直走;弯腰半走半爬;爬时低头;
(6)走过正放的1/4圆;爬过去;跨过杆子、走空隙间的平地;尝试走杆子但易摔跤;摔个不停;
(7)走过反放的1/4圆;动作特征有:不敢上去;爬过去;上去后摔了几次跤;一脚踩杆子、一脚踩平地;
(8)爬过正放的1/2圆;上了两阶就不敢上去;看脚才能踏到杆子;手脚无法交错前进;到高处无法动弹、手足无措;在高处手脚无力而摔下;在高处无法换成脚在前、手在后;
(9)躜爬过滚筒;动作特征有:不敢躜进去;躜时头撞到滚筒边缘,或爬时身体时常倚靠或碰触到滚筒边缘;爬时用手拖脚,两脚无法交替前进;在滚筒中因摇晃而不敢动;在滚筒中因摇晃而身体跟着滚;在滚筒中因摇晃而变成匍匐爬出;爬进和爬出时,都低着头;
(10)在高台上越障手足爬;动作特征有:腰挺不起来;头抬不起来;无法单手撑地,一手越障;无法单脚撑地,一脚越障;无法头朝前越障,变成侧身越障;手足爬姿势下无法移动身体;
(11)上(下)爬梯;动作特征有:看脚才能踩到杆子;无法一脚一杆上下爬梯;手无法跟着脚适当移上移下;到最顶端时无法手脚配合爬上平台;下爬梯时背朝前却无法顺畅下梯;下爬梯时面朝前,但剩下两三阶时,兴奋跳下;
(12)走过晃动平衡木;动作特征有:看到晃动就不敢上去,逃跑;上去了觉得晃动就想下来;在晃动平衡木上无法挪动脚步;在晃动平衡木上兴奋摇晃;害怕,缓慢,但可以走完并自己下来;
(13)上(下)三层阶梯:动作特征有:上阶段时用手攀扶;上下阶梯时无法一脚一阶;上下阶梯时,每步都需看脚;
(14)绕障快跑;动作特征有:转弯跑步时会摔跤;碰触或碰倒障碍物;无法绕S型跑起来,只能快走或慢走;
(15)双脚跳上斜坡;动作特征有:双脚无法并拢;双脚跳不上去,步伐过小;无法双脚跳;
(16)单脚跳下斜坡;动作特征有:无法单脚跳;边跳边摔跤;跳跳停停;
(17)蹦床上旋转拍掌跳;动作特征有:害怕在蹦床上跳跃;跳跃时重心不稳,常摔跤或要人扶;不会旋转跳;脚跳时,手无法同步拍掌;两手对拍不到;两手位置逐渐放低,无法维持在头上;跳跃时脊椎弯曲;跳跃时低头或眼睛不看前方;
(18)自助攀爬上高处再跳下;动作特征有:手脚能协调但手臂和腿无力;手脚无法协调;手脚能协调但手指不会抓握;上到高处时无法顺利变换成蹲姿;在高处犹豫,害怕跳下;在高处兴奋,很快跳下;跳下时摔跤;跳下时故意摔跤;
(19)综合表现;动作特征有:无法记住每个环节先后顺序;无法记住每个环节的动作;找不到下个环节的位置;进场时退缩害怕;进场时兴奋地叫起来,跑起来;过程中常摔跤;整个过程吃力但能坚持到最后。
所述精细动作测评模块包括:手指活动能力测试项目、视觉空间感与手操作能力测试项目、逻辑与记忆测试项目、听觉与语言测试项目、空间记忆与聚焦测试项目;
所述手指活动能力测试项目,包括对应的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和测评工作模块,所述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包括手指分化、手眼协调、双手协调、抓握力、末梢通路、手指灵活度及本体觉;
手指活动能力测试方法对应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1)请握拳头;
(2)请跟着老师做;
(3)一(食指)、二(中指)、三(拇指)(伸出);
(4)再握拳头;
(5)一(小指)、二(无名指)、三(中指)(伸出);
(6)换手,请握拳头,跟着老师做(重复3~5);
(7)两只手掌放桌子上,握拳;
(8)三(两只手伸出拇指、食指和小指);
(9)握拳头,三(两只手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
(10)再握拳头,三(两只手伸出拇指、无名指和小指);
(11)三(两手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12)三(左手伸出拇指、食指和小指,右手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
(13)三(右手伸出拇指、食指和小指,右手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
(14)三(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手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
(15)请伸出拇指、食指,左手拇指碰右手食指,向上转动换成左手食指碰右手拇指,请连续向上翻转五下,换向下翻转五下;
所述手指活动能力测试项目的测评工作模块,本项目暂不需要测评工具配合;
所述视觉空间感与手操作能力测试项目,包括对应的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和测评工作模块,所述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包括手指灵活度、五指抓握能力、双手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关节活动觉、视觉聚焦、数量形概念、轮廓形状掌握、物质属性掌握、视觉空间感、策略逻辑、观察推理和结构;
视觉空间感与手操作能力测试方法对应的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1)请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握笔,画10(三岁以下)个点(三岁以上画20个点);
(2)请把点和点之间用直线连起来;
(3)请在图面上找出一个四边形,用另一个颜色的笔画出来;
(4)请将四边形涂满颜色,不要超出框线;
(5)请用剪刀把四边形剪下来;
(6)请在纸的宽边像老师一样撕下一条细纸条;
(7)请用纸条打一个结;
(8)请把色纸随意撕成六片;
(9)请将纸拼回原状;
(10)请把所有的纸揉成一个牢固的纸球,让纸屑掉不出来;
(11)再给各位一张纸(1/2A4)、一卷胶带;
(12)请把你的纸做成和老师一样的棒棒糖。
所述视觉空间感与手操作能力测试项目的测评工具模块,包括:单面有色色纸、二色蜡笔、剪刀、小胶带卷、1/2A4纸;
所述逻辑与记忆测试项目,包括对应的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和测评工作模块,所述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包括颜色命名、视觉记忆、手眼协调、手臂肌力、关节活动觉、手指手腕灵活度、视觉空间感、物质属性、空间逻辑和观察推理;
逻辑与记忆测试方法对应的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1)请把你的色卡按照老师的规则排列;
(2)请把你的色卡收起来还给老师;
(3)请说出这是什么颜色(按照小圆柱位置一一询问);
(4)请戴上眼罩;
(5)请拿下眼罩,请问你少了那个颜色(一一询问);
(6)请拿出红、黄、橘、白,其他颜色请放一边;
(7)请手背后面,记住老师的圆柱排列(三秒后盖住);
(8)请用你的积木排得跟老师一样;
(9)请把你的积木叠起来;
(10)请把你的积木轻轻拿下来,排成老师积木的样子;
(11)请用短绳子在一根积木上打两个结;
(12)请把绳子解开;
(13)请像老师的纸一样,让纸的中间有个积木刚好可以穿过的洞。
所述逻辑与记忆测试项目的测评工具模块,包括:七色小圆柱、九渐层色卡、眼罩、罩积木的盒子、20cm细棉绳、剪刀、5*5cm纸、削尖的铅笔;
所述听觉与语言测试项目,包括对应的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和测评工作模块,所述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包括音源辨别、音调辨别、音质辨别、听觉记忆、听觉与发音、发音器官运用、语言概念、语言理解、空间位置、词汇量、语言组织、想象、逻辑推理;
听觉与语言测试方法对应的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1)请戴上眼罩,用手指出声音在哪个方向;
(2)请听听这个音调(随意敲三个音);
(3)请问这个音调(和前面的音调相同但音阶不同)和刚刚的相同吗?(二次);
(4)请打开眼罩,哼出和老师敲出的音调相同的声音(随意敲四个音,对受测者一一检查);
(5)听听这些声音并且记住他们的不同(四种乐器声音);
(6)请戴上眼罩(摇动其中一种乐器);
(7)打开眼罩,请问刚刚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
(8)请看着字卡跟老师说一遍(圆圈/十尺/能冷/知足/发挥/大塔/小桥/康港/放翻/分封);
(9)请大家一个一个跟老师说;
(10)这张图里有什么(老师做示范,用形容词、关系词和名词说出图的内容,换图);
(11)请说出这张图片的内容(一一检查);
(12)请做出老师说的动作或表情:
a、请蹲在椅子后面,面向老师;
b、请踮脚尖绕椅子走一圈;
c、请把手背在背后,十指相扣,弯腰,手指紧扣,抬起手臂;
d、请假装害羞的表情并对布偶说一个害羞的理由;
(13)请告诉老师这张图在说什么(情境图片);
所述听觉与语言测试项目的测评工具模块,包括:眼罩、小铁琴、摇铃、铃鼓、腕铃、串铃、图卡和字卡;
所述空间记忆与聚焦测试项目,包括对应的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和测评工作模块,所述观察能力内容模块包括视觉空间感、空间记忆、视觉聚焦、手眼协调、本体觉;
空间记忆与聚焦测试方法对应的动作要求指令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1)请把积木排得和老师的一样(平放);
(2)请把积木排得和老师的一样(立放);
(3)请把积木排得和老师的一样(交错立放);
(4)请把相同的积木放在和老师相对一样的位置(三根,老师放在积木盘上,受测者放在5*5纸格里);
(5)请把手放背后,记住老师积木的位置(五秒后盖住积木盘);
(6)请把相同的积木放在和老师相对一样的位置(共三次,依次放3根、4根和5根);
(7)请把积木和纸还给老师(发豆子);
(8)请把豆子排在纸上的边缘并且排得和老师的一样(四色小豆,每色5颗);
(9)请和老师一样,在豆子下方画出四个和豆子颜色大小相似的小圆点,小心不要弄乱豆子;
(10)请把颜色相同的豆子分别划一条直线,连到颜色相似的小圆点上。
所有训练及测评方法和所述训练设备根据测评结果来设计,所有训练及测评方法的内容只是举例说明,所述训练设备根据所述训练及测评方法可自由组合,但不局限于这些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觉统合的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训练完成后的测评,包括粗动作测评模块和精细动作测评模块;
所述粗动作测评模块包括若干个动作要求指令和动作特征,包括但不局限与以下方面:
(1)双手侧平举,双脚脚跟并脚尖走直线;动作特征有:差强人意做到,但却操之过急地草率做完;低头看脚;脚跟无法并脚尖;全身用力;脊椎用力且弯曲;易分心;缓慢、易摔跤;
(2)双脚交叉踏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臻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必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