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059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04
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芦苇秸秆转化成食用菌栽培基质时制备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高的问题。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一、芦苇秸秆粉碎;二、混料得到菌棒混料;三、装袋;四、灭菌,得到食用菌菌棒。优点:破损率仅为4%~10%。实现工业化生产食用菌菌棒。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生产食用菌菌棒。

A method of producing edible mushroom stick with reed str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属于多年生根状茎型禾本科植物,是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沼泽中的广布种。芦苇沼泽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防止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化,又可用作造纸工业的重要纤维原料。一般2.5t芦苇可代替5m3木材造1t优质纸,故有“第二森林”之称。然而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愈加重视,造纸工业污染严重并引发多种环境问题,导致近年来多家造纸厂关闭,芦苇价值滑坡,由过去的420元/t降至70元/t,大量芦苇滞销。我国食用菌栽培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段木栽培法、粪草栽培法和代料栽培法。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及限伐令的发布,导致食用菌栽培的传统栽培基质-阔叶木屑产出量急剧减少。代料如稻草、玉米秆、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等工农林业副产品和下脚料存在农残超标的风险。湿地芦苇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基质栽培食用菌,既能增加芦苇的经济价值,又能保证食用菌食品安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国家倡导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食品安全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政策。由于芦苇纤维含量高,质地硬,与木屑、玉米秆、稻草、麦秆和棉籽壳等主料秸秆的基质转化方法完全不同,芦苇秸秆转化成食用菌栽培基质时制备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高,这是实现芦苇秸秆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和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芦苇秸秆转化成食用菌栽培基质时制备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芦苇秸秆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一、芦苇秸秆粉碎:将芦苇秸秆粉碎,至长度为0.8cm~1.5cm,宽度为1mm~2mm,得到芦苇碎屑;二、混料:以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为主料,根据食用菌种类按照常规食用菌栽培配方选择配料,由主料和配料组成干料,向主料加水预湿,预湿时间为1.5h~12h,所述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4~1.6;然后添加配料,并按照配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补充水,搅拌混匀得到菌棒混料;菌棒混料的干料中主料的质量分数为45%~99%;三、装袋:选择聚丙烯袋对菌棒混料进行装袋,得到待灭菌食用菌菌棒;四、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对待灭菌食用菌菌棒进行灭菌,得到食用菌菌棒。本专利技术原理及优点:一、将芦苇秸秆粉碎至适当的尺寸,碎屑过粗,会导致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提高,碎屑过细(芦苇粉末),导致菌棒填充过实,影响灭菌效果和菌丝生长,因此本专利技术将芦苇秸秆的长度控制为0.8cm~1.5cm,宽度控制为1mm~2mm,不仅降低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还利于灭菌和菌丝生长;二、菌棒混料水分过少,料偏干,会导致灭菌效果不佳,在接菌及后期发菌过程,易受杂菌干扰影响菌丝生长;菌棒混料水分过多,料偏湿,发菌期容易缺氧,菌丝生长缓慢,菌丝体不易长满袋;所以严格控制菌棒混料中干料与水的质量比;三、普通的聚乙烯袋虽然成本低,但聚乙烯袋偏薄,当以本专利技术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作为主料时,单层聚乙烯袋的破损率为72%~78%,双层聚乙烯袋的破损率虽然大大降低,但由于聚乙烯袋的颜色偏白,双层聚乙烯袋严重影响观察菌丝体生长情况;所以本专利技术选择聚丙烯袋对菌棒混料进行装袋,聚丙烯袋有一定厚度,且透明度高,利用观察菌丝体生长状态和杂菌控制观察,当以本专利技术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作为主料时,单层聚丙烯袋的破损率仅为4%~10%。四、本专利技术成功利用天然芦苇制备可供食用菌栽培利用的芦苇基质,并实现工业化生产食用菌菌棒。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得到的芦苇碎屑的实物照片;图2是实施例2得到的芦苇碎屑的实物照片;图3是实施例6中食用菌菌棒生长杏鲍菇的实物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一、芦苇秸秆粉碎:将芦苇秸秆粉碎,至长度为0.8cm~1.5cm,宽度为1mm~2mm,得到芦苇碎屑;二、混料:以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为主料,根据食用菌种类按照常规食用菌栽培配方选择配料,由主料和配料组成干料,向主料加水预湿,预湿时间为1.5h~12h,所述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4~1.6;然后添加配料,并按照配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补充水,搅拌混匀得到菌棒混料;菌棒混料的干料中主料的质量分数为45%~99%;三、装袋:选择聚丙烯袋对菌棒混料进行装袋,得到待灭菌食用菌菌棒;四、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对待灭菌食用菌菌棒进行灭菌,得到食用菌菌棒。将芦苇秸秆粉碎至适当的尺寸,碎屑过粗,会导致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提高,碎屑过细(芦苇粉末),导致菌棒填充过实,影响灭菌效果和菌丝生长,因此本实施方式将芦苇秸秆的长度控制为0.8cm~1.5cm,宽度控制为1mm~2mm,不仅降低食用菌菌棒的破损率,还利于灭菌和菌丝生长。菌棒混料水分过少,料偏干,会导致灭菌效果不佳,在接菌及后期发菌过程,易受杂菌干扰影响菌丝生长;菌棒混料水分过多,料偏湿,发菌期容易缺氧,菌丝生长缓慢,菌丝体不易长满袋;所以本实施方式严格控制菌棒混料中干料与水的质量比。普通的聚乙烯袋虽然成本低,但聚乙烯袋偏薄,当以本实施方式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作为主料时,单层聚乙烯袋的破损率为72%~78%,双层聚乙烯袋的破损率虽然大大降低,但由于聚乙烯袋的颜色偏白,双层聚乙烯袋严重影响观察菌丝体生长情况;所以本实施方式选择聚丙烯袋对菌棒混料进行装袋,聚丙烯袋有一定厚度,且透明度高,利用观察菌丝体生长状态和杂菌控制观察,当以本实施方式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作为主料时,单层聚丙烯袋的破损率仅为4%~10%。本实施方式成功利用天然芦苇制备可供食用菌栽培利用的芦苇基质,并实现工业化生产食用菌菌棒。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采用大米粉碎机将芦苇秸秆粉碎,得到芦苇碎屑,所述芦苇碎屑的长度为0.8~1.2cm,宽度为1.5mm~2m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预湿时间为3h。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当食用菌为杏鲍菇、榆黄蘑或平菇时,配料为玉米芯、麸皮、豆饼、石膏和石灰,且配料中玉米芯的质量分数为35%,麸皮的质量分数为12%,豆饼的质量分数为5%,石膏的质量分数为2%和石灰的质量分数为1%。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四中将待灭菌食用菌菌棒放入灭菌仓中,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在灭菌仓内温度为100℃下保温8h~10h对待灭菌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n一、芦苇秸秆粉碎:将芦苇秸秆粉碎,至长度为0.8cm~1.5cm,宽度为1mm~2mm,得到芦苇碎屑;/n二、混料:以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为主料,根据食用菌种类按照常规食用菌栽培配方选择配料,由主料和配料组成干料,向主料加水预湿,预湿时间为1.5h~12h,所述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4~1.6;然后添加配料,并按照配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补充水,搅拌混匀得到菌棒混料;菌棒混料的干料中主料的质量分数为45%~99%;/n三、装袋:选择聚丙烯袋对菌棒混料进行装袋,得到待灭菌食用菌菌棒;/n四、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对待灭菌食用菌菌棒进行灭菌,得到食用菌菌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4 CN 201910335032X1.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芦苇秸秆粉碎:将芦苇秸秆粉碎,至长度为0.8cm~1.5cm,宽度为1mm~2mm,得到芦苇碎屑;
二、混料:以步骤一得到的芦苇碎屑为主料,根据食用菌种类按照常规食用菌栽培配方选择配料,由主料和配料组成干料,向主料加水预湿,预湿时间为1.5h~12h,所述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4~1.6;然后添加配料,并按照配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补充水,搅拌混匀得到菌棒混料;菌棒混料的干料中主料的质量分数为45%~99%;
三、装袋:选择聚丙烯袋对菌棒混料进行装袋,得到待灭菌食用菌菌棒;
四、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对待灭菌食用菌菌棒进行灭菌,得到食用菌菌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芦苇秸秆生产食用菌菌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大米粉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宇姚方杰鲁丽鑫刘兴土杨富亿陈国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