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895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包括选择南方高海拔地区已封林的林地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地,其中,栽培地的坡度小于30度;将多种基料原料进行混合,并加水混匀;对栽培地的地面进行消毒后,将栽培基料按照设定宽度铺设厢面,并将大球盖菇的菌种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设定深度处,再取行间土,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在菌丝期,当菌丝长至超过其埋设深度的一半时,在覆土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8cm~3.2cm的树叶;在出菇期,对发白土面进行浇水湿透土层,该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为南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大球盖菇建立了模型,便于推广运用。

An off seas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Pleurotus ostreatus in high altitude area of South Chin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ff-seas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macrocephalus under the forest in the high-altitude area of South China, which includes selecting the forest land of the closed forest in the high-altitude area of South China as the cultivation land of Pleurotus macrocephalus, wherein the slope of the cultivation land is less than 30 degrees; mixing a variety of base materials and adding water to mix them evenly; after disinfecting the ground of the cultivation land, the cultivation base materials are according to the set width Lay the chamber surface, evenly point the bacteria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t the set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culture substrate, and then take the inter row soil and cover it on the culture substrate with the bacteria in pieces; in the mycelium stage, when the mycelium grows to more than half of its buried depth, cover the covering soil with a layer of leaves with a thickness of 2.8cm-3.2cm; in the mushroom stage, water and soak the white soil surface Layer, the technique of counter season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macrocephalus under the forest in the high altitude area of South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model for the counter season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macrocephalus in the high altitude area of South China,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其营养丰富,肉嫩味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深受消费者欢迎。大球盖菇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出菇适宜温度为12℃~25℃,其一般为9月下种,11月至第二年4月出菇,在大球盖菇越冬时会死亡部分菌丝从而影响产量;大球盖菇的栽培对环境具有一定要求,目前,在南方,选择最适宜其生长的栽培地,与栽培地相辅相成,同时如何助农增收,提高效益等问题成为大家所关注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南方高海拔地区夏季林下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仿野生反季节栽培大球盖菇,助推当地农民脱贫奔康,并为南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食用菌建立模型。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包括栽培地选址;选择南方高海拔地区已封林的林地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地,其中,栽培地的坡度小于30度。准备栽培基料;将多种基料原料进行混合,并加水混匀;其中,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65%~75%。下料下种;对栽培地的地面进行消毒后,将栽培基料按照设定宽度铺设厢面,并将大球盖菇的菌种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设定深度处,再取行间土,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生长过程的管理,包括菌丝期管理和出菇期管理;在菌丝期,保持覆土以下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55%~65%,且当菌丝长至超过其埋设深度的一半时,在覆土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8cm~3.2cm的树叶;在出菇期,对发白土面进行浇水湿透土层。进一步地,高海拔地区为海拔高度大于1800米的位置地区。进一步地,栽培地位于硬化路旁。进一步地,大球盖菇的下种下料时间为4月初。进一步地,基料原料包括锯木屑、谷壳和/或枯枝烂叶。进一步地,基料原料为70%的锯木屑和30%的谷壳。进一步地,在下料下种前,在栽培地地面上播撒石灰进行消毒,且每亩地面石灰用量为45kg~55kg。进一步地,栽培基料按照80cm宽条状铺设厢面,且其行间距为60cm,厚度为10cm~15cm。进一步地,在下料下种时,按照每平米一瓶大球盖菇的菌种标准进行下种,且下种时将菌种掰成2厘米见方大小,并将其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5厘米处。进一步地,在覆土时,取行间土,并用铁锹铲成3cm厚的片状,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栽培基料上的覆土层厚度为3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南方高海拔地区夏季林下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仿野生反季节栽培大球盖菇,助推当地农民脱贫奔康,并为南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食用菌建立了模型。且本技术从栽培模式设计上已经科学地简化了操作程序,适宜当地没有食用菌生产经验农民操作;同时,可激励对南方高海拔地区成片枯枝落叶的收集利用,减小火灾隐患,变废为宝;而大球盖菇种植后的基料留存在树下,为树林提供良好的有机质,同时改善了树林的微生物区系,促进整个树木的健康成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
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常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包括有:栽培地的选址,选择南方高海拔地区已封林的林地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地,其中,栽培地的坡度小于30度。具体地,大球盖菇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28℃,出菇适宜温度为12℃~25℃;而以凉山州为代表的南方高海拔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生态环境好,该区域夏季为明显雨季,空气湿度大,气温不超过30度,林下温度常年不超过28度,是反季节种植大球盖菇等食用菌的理想场所。在进行栽培地的选址时,栽培地的坡度小于30度,可方便种植和管理,并减少大雨将基料和覆盖物冲走的隐患;同时,选择已经封林的树林,可保证夏季能够给予大球盖菇厢面足够的荫蔽度和湿度,同时减少雨水直接冲刷厢面。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优选在栽培地所在的林地在硬化路的旁边,以保证原料和产品的高效运输。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中的高海拔地区为海拔高度大于1800米的位置地区,该海拔下的夏季气温不高于30度,林下不超过28度,适宜于大球盖菇的生长。准备栽培基料;将多种基料原料进行混合,并加水混匀;其中,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65%~75%。具体地,在选择基料原料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尽量就地取材,当地山上的枯枝烂叶是较为理想的基料,基料原料种类搭配比例不限(松杉类除外);当需要大面积栽培时,选择周边有木料加工厂、谷壳等稳定原料来源的地方。在处理基料原料时,将各种基料均匀混合在一起,加水后再混匀,得到栽培基料,并令栽培基料含水量保持在在70%左右。在具体实施中,本专利技术中的基料原料包括锯木屑、谷壳和/或枯枝烂叶,具体地,基料原料可采用为70%的锯木屑和30%的谷壳。下料下种;对栽培地的地面进行消毒后,将栽培基料按照设定宽度铺设厢面,并将大球盖菇的菌种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设定深度处,再取行间土,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具体地,在下料下种前,先在栽培地地面上播撒石灰进行消毒,且每亩地面石灰用量为45kg~55kg;接着将准备好的栽培基料按照80cm宽条状铺设厢面,且其行间距为60cm,厚度为10cm~15cm,其长度可根据地势条件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在下料下种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4月还处于旱季,且温度较高,适宜菌丝生长,所以大球盖菇的下种下料时间选择为4月初。在下料下种时,按照每平米一瓶大球盖菇的菌种标准进行下种,且下种时将菌种掰成2厘米见方大小,并将其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5厘米处。之后进行覆土工作,在覆土时,取行间土,并用铁锹铲成3cm厚的片状,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栽培基料上的覆土层厚度为3cm。在具体实施中,本技术专利技术体系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南方高海拔地区夏季林下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仿野生反季节栽培大球盖菇,助推当地农民脱贫奔康,并为南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食用菌建立模型。由于南方高海拔地区成片的枯枝落叶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每年四月;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及其对其选址地和下料下种时间的限定,不仅为大球盖菇提供了适宜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而且还可激励对南方高海拔地区成片枯枝落叶的收集利用,减小火灾隐患,变废为宝;而大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栽培地选址;选择南方高海拔地区已封林的林地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地,其中,所述栽培地的坡度小于30度;/nb.准备栽培基料;将多种基料原料进行混合,并加水混匀;其中,所述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65%~75%;/nc.下料下种;对所述栽培地的地面进行消毒后,将所述栽培基料按照设定宽度铺设厢面,并将大球盖菇的菌种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设定深度处,再取行间土,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nd.生长过程的管理,包括菌丝期管理和出菇期管理;在菌丝期,保持覆土以下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55%~65%,且当菌丝长至超过其埋设深度的一半时,在覆土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8cm~3.2cm的树叶;在出菇期,对发白土面进行浇水湿透土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栽培地选址;选择南方高海拔地区已封林的林地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地,其中,所述栽培地的坡度小于30度;
b.准备栽培基料;将多种基料原料进行混合,并加水混匀;其中,所述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65%~75%;
c.下料下种;对所述栽培地的地面进行消毒后,将所述栽培基料按照设定宽度铺设厢面,并将大球盖菇的菌种均匀点于栽培基料表面以下设定深度处,再取行间土,将其片状覆盖在埋设有菌种的栽培基料上;
d.生长过程的管理,包括菌丝期管理和出菇期管理;在菌丝期,保持覆土以下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为55%~65%,且当菌丝长至超过其埋设深度的一半时,在覆土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8cm~3.2cm的树叶;在出菇期,对发白土面进行浇水湿透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海拔地区为海拔高度大于1800米的位置地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地位于硬化路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南方高海拔地区的大球盖菇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球盖菇的下种下料时间为4月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学邓仕全
申请(专利权)人:都江堰市马蒂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