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发动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991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缸体、缸盖和缸体环缸水套,所述缸体和所述缸体环缸水套之间形成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腔室,所述缸盖开设有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水套,所述水套连通所述腔室;还包括用以向发动机泵入冷却水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缸盖进水管连接所述水套,以实现对发动机进行自上而下的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对缸盖及鼻梁区热负荷高的部位冷却效果加强,避免了鼻梁区开裂,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发动机。

An engine and its coo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coo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lock, a cylinder head and a cylinder ring cylinder water jacket. A chamber for cooling water flowing through is formed between the cylinder block and the cylinder ring cylinder water jacket. The cylinder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jacket for cooling water flowing through, and the water jack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hamber. The water pump also includes a water pump for pumping cooling water into the engine, and the water pump flows out The wate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jacket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pipe of the cylinder head to realize top-down cooling of the engine. The engine cool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hance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parts with high heat load in the cylinder head and the bridge area, avoid the cracks in the bridge area,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n engine including the engine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及其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动力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重型发动机为提升功率和扭矩,涉及的理论爆压也越来越高,导致发动机的热负荷也越来越高。缸盖是发动机中机械结构最为复杂、机械载荷和热负荷最高的零部件之一,随着发动机的热负荷越来越高,如果冷却不充分极易造成缸盖等发生开裂,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发动机通常采用水冷的方式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水泵布置在发动机的缸体上,水泵现将冷却水泵入缸体,水流从缸体下部流向上部,冷却机体和活塞,在通过通道进入缸盖,冷却鼻梁区,最后汇总进入水泵入口,形成发动机的水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先泵入缸体,水流从缸体的下部流向上部,冷却机体和活塞,由于燃烧发生缸体上部且热量汇集到上部,热负荷较高的部位为与发动机的上部,冷却了机体的冷却水吸收了部分燃烧的热量而升温,导致温度较高的冷却水进入鼻梁区对鼻梁区进行冷却,此种冷却方式很容易造成活塞温度过高而熔顶,鼻梁区得不到充分的冷却而容易发生开裂,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解决发动机鼻梁区冷却不充分容易开裂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该发动机冷却装置加强了对热负荷高的缸盖及鼻梁区的冷却,有效避免了鼻梁区发生开裂或者疲劳损伤,提升了发动机的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发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缸体、缸盖和缸体环缸水套,所述缸体和所述缸体环缸水套之间形成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腔室,所述缸盖开设有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水套,所述水套连通所述腔室;还包括用以向发动机泵入冷却水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缸盖进水管连接所述水套,以实现对发动机进行自上而下的冷却。优选地,所述水套包括设于所述缸盖上部的上层水套,和设于所述上层水套下方、连接所述腔室的下层水套,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通过开设于二者之间的上下层水套通道连通;多个所述上层水套连通成一体,多个所述下层水套互相隔开。优选地,任一所述下层水套和对应的所述腔室之间还设有缸盖垫,所述缸盖垫上开设缸盖垫过水孔。优选地,所述缸盖垫过水孔的直径自靠近所述水泵至远离所述水泵方向依次增大。优选地,所述腔室包括设于所述下层水套下方的缸体水套进水腔和设于所述缸体下部的缸体水套出水腔;所述缸体环缸水套内设有缸套,所述缸体水套进水腔和所述缸体水套出水腔分别设于所述缸体的两侧并通过所述缸套和所述缸体环缸水套之间的环形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缸体环缸水套的截面上小下大。优选地,所述缸体水套出水腔的出水口处设有用以控制冷却水排出的节温器。优选地,所述缸体水套出水腔和所述下层水套之间设有缸盖排气预留口,所述缸盖垫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缸盖垫排气孔;所述下层水套和所述上层水套之间设有用以排出气泡的缸盖下层水套排气孔,所述上层水套还设有连通外界、用以将气泡排出的缸盖上层水套排气孔。优选地,所述缸盖下层水套排气孔自所述下层水套向所述上层水套倾斜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缸体、缸盖和缸体环缸水套,缸盖内部开设有用来供冷却水流流过的水套,缸体和缸体水套之间则形成供冷却水流过的腔室,腔室和缸盖内的水套连通,构成冷却水流过的通路,为发动机提供全面的冷却;该发动机冷却装置还包括用来向发动机泵入冷却水的水泵,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缸盖进水管连接水套,自水泵而来的冷却水首先进入缸盖的水套内,对缸盖及鼻梁区进行冷却;之后再流经缸体的腔室,对缸体进行冷却,从而形成对发动机自上而下的冷却。由于冷却水自水泵流出首先进入热负荷较高的缸盖鼻梁区对缸盖进行充分的冷却,由于此时冷却水位经历冷却换热过程,水温处于最低状态,与缸盖的温差最大,换热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强化了对缸盖及其鼻梁区的冷却,避免了热负荷最高区域发生开裂,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的寿命,对缸盖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水虽然与缸盖发生换热后温度升高,但下部的缸体的热负荷远低于缸盖的热负荷,即使冷却水的水温升高依然满足对缸体的冷却,从而实现在满足发动机整体冷却效果的前提下,强化了对热负荷较高区域的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左侧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右侧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内部水套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下层水套、2-上层水套、3-上下层水套通道、4-喷油器隔套、5-缸盖、6-下层水套出口、7-缸盖垫过水孔、8-缸体水套入口、9-缸体水套进水腔、10-缸体、11-缸套、12-缸体环缸水套、13-缸套O型圈、14-缸盖排气预留口、15-缸盖垫排气孔、16-缸体出水腔死区、17-缸体水套出水腔、18-节温器、19-缸盖下层水套排气孔、20-缸盖进水管、21-水泵、22-缸盖上层水套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左侧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右侧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内部水套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缸体10、缸盖5和缸体环缸水套12,缸盖5内开设有用来供冷却水流过的水套,冷却水流经水套时与缸盖5及其鼻梁区发生换热,降低缸盖5的热负荷;缸体10和缸体环缸水套12之间则形成供冷却水流过的腔室,腔室和缸盖5的水套连通,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全面的冷却;该发动机冷却装置还包括向发动机提供冷却水的水泵21,水泵21的出水口通过缸盖进水管20连接缸盖5的水套,从而实现对发动机自上而下的冷却,所谓自上而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0)、缸盖(5)和缸体环缸水套(12),所述缸体(10)和所述缸体环缸水套(12)之间形成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腔室,所述缸盖(5)开设有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水套,所述水套连通所述腔室;/n还包括用以向发动机泵入冷却水的水泵(21),所述水泵(21)的出水口通过缸盖进水管(20)连接所述水套,以实现对发动机进行自上而下的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0)、缸盖(5)和缸体环缸水套(12),所述缸体(10)和所述缸体环缸水套(12)之间形成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腔室,所述缸盖(5)开设有用以供冷却水流过的水套,所述水套连通所述腔室;
还包括用以向发动机泵入冷却水的水泵(21),所述水泵(21)的出水口通过缸盖进水管(20)连接所述水套,以实现对发动机进行自上而下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包括设于所述缸盖(5)上部的上层水套(2),和设于所述上层水套(2)下方、连接所述腔室的下层水套(1),所述上层水套(2)和所述下层水套(1)通过开设于二者之间的上下层水套通道(3)连通;
多个所述上层水套(2)连通成一体,多个所述下层水套(1)互相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下层水套(1)和对应的所述腔室之间还设有缸盖垫,所述缸盖垫上开设缸盖垫过水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垫过水孔(7)的直径自靠近所述水泵(21)至远离所述水泵(21)方向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设于所述下层水套(1)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如庞进军张猛杜文一张杰坤丁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