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86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固定框,所述电磁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磁固定框内设置有线圈,所述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电磁芯封板,所述电磁芯封板与所述线圈之间设置有磁铁,所述线圈的中部沿其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顶端依次穿出所述磁铁、电磁芯封板、外壳的顶面,所述轴套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轴套的顶端设置有轴肩,所述轴套的顶端连接有离合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非接触式传动,减少了结构运动之间的相互摩擦,并且降低了使用功耗,提高使用寿命,性能更加稳定。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vit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fixing frame, the top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x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ix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il, the opening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core sealing plate, and a magn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core sealing plate and the coil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i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channel along the direction of its axis, the through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sleeve, the top end of the shaft sleeve is successively penetrated with the top surface of the magnet, the electromagnetic core sealing plate and the shell,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aft sleeve is sleeved with a reset spring, the top end of the shaf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shoulder, the top end of the shaft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 clutch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non-contact The transmission reduces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al movements, reduces the power consumption,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and makes the performance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离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锁具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子锁、智能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使用,现在市面上使用这些锁的控制方式通常为电机转动后销轴卡位推动弹簧压缩实现离合,此时会出现电机定子与探刷的接触磨损和弹簧多次摩擦、压缩的损坏,锁的核心部件出现问题,锁不能使用及难以维修,并且锁具需要长期维持供电状态,而锁具通常使用5#电池供电,电量消耗较快,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应用于锁具的离合器,可减少使用时的摩擦,并且降低使用时的功耗,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固定框,所述电磁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磁固定框内设置有线圈,所述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电磁芯封板,所述电磁芯封板与所述线圈之间设置有磁铁,所述线圈的中部沿其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顶端依次穿出所述磁铁、电磁芯封板、外壳的顶面,所述轴套在所述外壳内沿所述线圈的中轴线方向来回运动,所述轴套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轴套的顶端设置有轴肩,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轴肩的底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电磁芯封板的顶侧,所述轴套的顶端连接有离合托板。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容纳结构构件的腔体,装配时,可先将线圈固定到电磁固定框内,再将磁铁固定在线圈的顶部,然后利用电磁芯封板将电磁固定框的开口连接起来并铆接固定,使磁铁压实在线圈的顶部,最后再将装配好的电磁固定框固定在腔体内,将复位弹簧从轴套的底端从下往上套入到轴套的外侧,将复位弹簧沿线圈的中轴线插入到线圈的贯穿通道内,轴套能在贯穿通道内来回运动,当线圈通入正向电流时,线圈产生磁场作用,与磁铁中部的磁场同向,使得轴套向腔体内部运动,复位弹簧被压缩,轴套带动离合托板向下运动,当线圈通向反向电流时,线圈产生磁场作用,与磁铁中部的磁场反向,被压缩的复位弹簧恢复原状,其弹力使轴套向远离腔体内部运动,轴套带动离合托板向上运动,此种离合方式如在实际应用中,在离合托板上传动连接有离合销,使得离合销根据线圈电流的方向不同,进出于离合卡槽,实现下压锁体把手时,是否可带动锁舌活动,从而实现锁具的开启操作,由此可见,此电磁离合器的结构可有效减少了结构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降低了锁具内离合器的故障率,提高使用寿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固定框的底面顶侧正对于所述轴套的位置设置有助吸柱,所述助吸柱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轴套底端形状相匹配的定位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的底端为圆锥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套沿其中轴线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中空通道与第二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与第二中空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轴盖,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内设置有轴芯,所述轴芯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的内径,所述轴芯的底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中空通道、助吸柱、电磁固定框的底面,所述轴芯的顶端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轴盖的底面,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段的顶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轴套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离合托板包括分别设置于两条所述滑道内的滑杆,两条所述滑杆的底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轴芯的下方,两条所述滑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轴套的顶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杆的底侧,所述限位杆为圆弧状,所述限位杆的圆弧开口朝向背离所述轴套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杆内沿所述限位杆的弧长方向设置有弧形通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间配合严紧,运行稳定,可实现不通电情况下维持离合器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功耗更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通入正向电流时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通入反向电流时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电磁固定框、3-线圈、4-电磁芯封板、5-磁铁、6-轴套、7-复位弹簧、8-轴肩、9-助吸柱、10-定位槽、11-滑杆、12-连接杆、13-限位杆、14-轴芯、15-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固定框2,所述电磁固定框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磁固定框2内设置有线圈3,所述开口处固定设置有电磁芯封板4,所述电磁芯封板4与所述线圈3之间设置有磁铁5,所述线圈3的中部沿其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轴套6,所述轴套6的顶端依次穿出所述磁铁5、电磁芯封板4、外壳1的顶面,所述轴套6在所述外壳1内沿所述线圈3的中轴线方向来回运动,所述轴套6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7,所述轴套6的顶端设置有轴肩8,所述复位弹簧7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轴肩8的底侧,所述复位弹簧7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电磁芯封板4的顶侧,所述轴套6的顶端连接有离合托板。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容纳结构构件的腔体,装配时,可先将线圈3固定到电磁固定框2内,再将磁铁5固定在线圈3的顶部,然后利用电磁芯封板4将电磁固定框2的开口连接起来并铆接固定,使磁铁5压实在线圈3的顶部,最后再将装配好的电磁固定框2固定在腔体内,将复位弹簧7从轴套6的底端从下往上套入到轴套6的外侧,将复位弹簧7沿线圈3的中轴线插入到线圈3的贯穿通道内,轴套6能在贯穿通道内来回运动,线圈3产生的电磁力大于磁铁5产生的磁力,磁铁5产生的磁力大于复位弹簧7产生的弹力,并且磁铁5的磁力与复位弹簧7的弹力的合力小于线圈5产生的电磁力,当线圈3通入正向电流时,线圈3产生磁场作用,与磁铁5中部的磁场同向,使得轴套6向腔体内部运动,复位弹簧7被压缩,轴套6带动离合托板向下运动,当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固定框,所述电磁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磁固定框内设置有线圈,所述开口内固定设置有电磁芯封板,所述电磁芯封板与所述线圈之间设置有磁铁,所述线圈的中部沿其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顶端依次穿出所述磁铁、电磁芯封板、外壳的顶面,所述轴套在所述外壳内沿所述线圈的中轴线方向来回运动,所述轴套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轴套的顶端设置有轴肩,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轴肩的底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电磁芯封板的顶侧,所述轴套的顶端连接有离合托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固定框,所述电磁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磁固定框内设置有线圈,所述开口内固定设置有电磁芯封板,所述电磁芯封板与所述线圈之间设置有磁铁,所述线圈的中部沿其中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顶端依次穿出所述磁铁、电磁芯封板、外壳的顶面,所述轴套在所述外壳内沿所述线圈的中轴线方向来回运动,所述轴套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轴套的顶端设置有轴肩,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抵接于所述轴肩的底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电磁芯封板的顶侧,所述轴套的顶端连接有离合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固定框的底面顶侧正对于所述轴套的位置设置有助吸柱,所述助吸柱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轴套底端形状相匹配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底端为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沿其中轴线方向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启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帆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