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4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以及车辆,所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单头锁扣和双头锁扣,所述单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双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位置可调。由此,使乘坐在车辆后排座椅的乘员可以根据自身使用需求,调整双头锁扣或者单头锁扣的位置,从而使乘员更加容易系安全带,进而更加容易系安全带使乘员可以更加主动的系安全带,以有效地提高乘员的乘车安全性。

Rear seatbelt buckle assembly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safety belt buckle assembly and a vehicle, the rear safety belt buckle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base and a second base, a single head buckle and a double head buckle, the single head buck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base and the position on the first base is adjustable, the double head buckl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position on the second base Adjustable. Therefore, the passengers in the rear seat of the vehicle can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double head buckle or the single head buckl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use needs, so that the passengers can fasten the safety belt more easily, and then fasten the safety belt more easily, so that the passengers can fasten the safety belt more actively,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ssengers' riding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车人、乘坐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现在大家都知道安全带的作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可以克服巨大的惯性,避免车内人被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相对于前排的安全带,后排的安全带更容易被人所忽略,其实后排乘员也一样需要系好安全带,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然而,在中国,后排安全带使用率极低。乘员后排乘车时不系安全带,不仅仅是安全意识不足的因素,也有后排安全带不容易系的原因。可以理解的是,后排座椅是按3个乘员配置和布置的安全带,安全带锁扣位于后排座椅椅背与坐垫之间的缝隙。这就导致了,对于年纪大、体型胖的乘员来说,上车坐好后安全带锁扣插孔位于自己后面而不是侧面,难以寻找且系安全带变得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所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的位置可调,使乘员可以更加方便的系安全带。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上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单头锁扣和双头锁扣,所述单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双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位置可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使乘坐在车辆后排座椅的乘员可以根据自身使用需求,调整双头锁扣或者单头锁扣的位置,从而使乘员更加容易系安全带,进而更加容易系安全带使乘员可以更加主动的系安全带,以有效地提高乘员的乘车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头锁扣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横向位置可调,所述双头锁扣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横向位置可调。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调节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单头锁扣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双头锁扣连接;所述调节杆沿横向延伸,且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的第一调整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单头锁扣连接,所述第一调整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的第二调整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与所述双头锁扣连接,所述第二调整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部与所述调节杆、所述第二调整部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均为螺纹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单头锁扣包括第一锁扣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调整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以及所述第一安装部并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双头锁扣包括两个第二锁扣部以及两个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锁扣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调整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并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内还设置有弹性推抵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一弹性件;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适于带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以及车身,所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适于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与后排座椅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100,后排座椅200,第一底座10,第二底座20,单头锁扣30,第一锁扣部31,第一安装部32,双头锁扣40,第二锁扣部41,第二安装部42,第一支架50,第一支架本体51,第一调整部52,第二支架60,第二支架本体61,第二调整部62,调节杆70,第一弹性件81,第二弹性件82,第三弹性件83,驱动单元90,线束91,壳体92,调节按钮9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100包括;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单头锁扣30和双头锁扣40,单头锁扣30设置在第一底座10上且在第一底座10上的位置可调,双头锁扣40设置在第二底座20上且在第二底座20上的位置可调。具体而言,单头锁扣30设置在第一底座10上,双头锁扣40设置在第二底座20上,且使单头锁扣30在第一底座10上的位置可以被调整、使双头锁扣40在第二底座20上的位置可以被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单头锁扣30在第一底座10上的位置可以被调整、双头锁扣40在第二底座20上的位置可以被调整是指单头锁扣30以及双头锁扣40可以分别相对第一底座10以及第二底座20在多个方向上进行调整,不限于横向或者纵向。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100,使乘坐在车辆后排座椅200的乘员可以根据自身使用需求,调整双头锁扣40或者单头锁扣30的位置,从而使乘员更加容易系安全带,进而更加容易系安全带使乘员可以更加主动的系安全带,以有效地提高乘员的乘车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单头锁扣30在第一底座10上的横向位置可调,双头锁扣40在第二底座20上的横向位置可调。这样,乘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调整单头锁扣30或者双头锁扣40在横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确保单头锁扣30或者双头锁扣40位于乘员的侧方(左侧或者右侧),以方便乘员系安全带。如图1和图2所示,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架50、第二支架60以及调节杆70,第一支架50与单头锁扣30连接;第二支架60与双头锁扣40连接;调节杆70沿横向延伸,且调节杆7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10和第二底座20上,第一支架50与第二支架60均可移动地安装在调节杆70上。具体而言,第一支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n单头锁扣和双头锁扣,所述单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双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位置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单头锁扣和双头锁扣,所述单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位置可调,所述双头锁扣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位置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头锁扣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横向位置可调,所述双头锁扣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横向位置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单头锁扣连接;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双头锁扣连接;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沿横向延伸,且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安全带锁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的第一调整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单头锁扣连接,所述第一调整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的第二调整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与所述双头锁扣连接,所述第二调整部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莉研郑文举康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