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7887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包括:空中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无人飞行器组成无人飞行器网络,用于空中全局探测、局域浮空探测和室内探测;地面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网络,用于巷道探测、入室探测和废墟建筑探测;空地通信数据链,其与多个无人飞行器和多个机器人相连,包括用于传输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和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指挥控制中心,其通过空地通信数据链与空中无人系统和地面无人系统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接收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实时显示信息,并传输控制信息至空中无人系统和地面无人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地协同无人系统探测区域全面、探测作业速度快、信息通信高效和保障操控人员安全。

An air ground cooperative unmanned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ground cooperative unmanned system, which includes: an air unmanned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to form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network for air global detection, local floating air detection and indoor detection; a ground unmanned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robots to form a robot network for roadway detection, indoor detection and ruins building detection; air ground communication data Chain,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a plurality of robots, including the graph data chain for transmitting detec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data data chain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 cent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unmanned system and the ground unmanned system through the air ground communication data chain, is used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ceiving detection information for fusion processing, displaying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and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ir and ground unmanned systems. The air ground cooperative unmanned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area, fast detection operation speed, high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afety of oper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机和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多个区域的探测,但是每种无人机探测的区域和效果有限,单个无人机无法实现更为全面的探测。另外,机器人大多应用于各种作业领域,少有用于多个区域的探测,对于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协同联合探测,也鲜有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集各种无人飞行器和机器人于一体,探测区域全面,探测作业速度快,信息通信高效,且保障操控人员安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包括:空中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无人飞行器组成无人飞行器网络,用于空中全局探测、局域浮空探测和室内探测;地面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网络,用于巷道探测、入室探测和废墟建筑探测;空地通信数据链,其与多个无人飞行器和多个机器人相连,包括用于传输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和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指挥控制中心,其通过所述空地通信数据链与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接收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实时显示信息,并传输控制信息至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包括:全局快速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固定翼无人机组网形成,进行空中全局探测;局域浮空探测子系统,其由可在空中悬停的多个无人直升机布设形成,进行局域浮空探测;<br>空中入室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多旋翼无人机和多个球型飞行器布设形成,进行室内探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多个所述无人直升机均搭载有通信中继设备。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地面无人系统包括:巷道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轮式机器人、多个轮腿式机器人和多个爬壁机器人布设形成,进行楼宇间的巷道探测;地面入室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管道机器人布设形成,进行入室探测;废墟建筑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履带式机器人布设形成,进行废墟建筑探测探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空中无人系统的每个无人飞行器都搭载有无人机机载系统,所述无人机机载系统包括:无人机信息采集子系统,其用于实时采集无人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其与所述无人机信息采集子系统相连,用于对采集到的飞行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处理;无人机协同传输链路,其将各个无人飞行器的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各个无人飞行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所述无人飞行器网络中所有无人飞行器的无人机协同传输链路组成拓扑网络结构,信息在各个网络节点之间进行传递;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其与所述无人机协同传输链路相连,将各个无人飞行器的信息数据传输至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并将所述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信息传输至无人机控制子系统;无人机控制子系统,其与所述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指挥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控制信息控制各个无人飞行器进行相关动作;所述地面无人系统的每个机器人都搭载有机器人机载系统,所述机器人机载系统包括:机器人信息采集子系统,其用于实时采集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信息及环境信息;机器人信息处理子系统,其与所述机器人信息采集子系统相连,用于对采集到的工作状态信息及环境信息进行处理;机器人协同传输链路,其将各个机器人的机器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各个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所述机器人网络中所有机器人的机器人协同传输链路组成拓扑网络结构,信息在各个网络节点之间传递;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其与所述机器人协同传输链路相连,将各个机器人的信息数据传输至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并将所述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信息传输至机器人控制子系统;机器人控制子系统,其与所述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指挥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控制信息控制各个机器人进行相关动作;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包括:地面数传接收系统,其通过所述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与所述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处理后的各个无人飞行器中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所述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与所述机器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机器人信息采集子系统处理后的各个机器人的数据信息;地面图传接收系统,其通过所述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与所述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无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子处理后的各个无人飞行器中的图像信息,并通过所述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与所述机器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机器人信息采集子系统处理后的各个机器人的图像信息;地面传输系统,其与所述地面数传接收系统和所述地面图传接收系统相连,将所述地面数传接收系统和所述地面图传接收系统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传输至地面决策系统;地面决策系统,其与所述地面传输系统相连,根据所述地面数传接收系统和所述地面图传接收系统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作出决策,并将决策的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无人机空地传输系统下发至各个无人飞行器,以及通过所述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下发至各个机器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无人飞行器的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以及用于传输所述地面决策系统下发的控制无人飞行器的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所述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机器人的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以及用于传输所述地面决策系统下发的控制机器人的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单个网络节点上的无人飞行器的信息在传输至相邻无人飞行器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相邻无人飞行器在接收该信息时,需要先进行解压缩和解密,以实现无人飞行器信息数据的可读性;单个网络节点上的机器人的信息在传输至相邻机器人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相邻机器人在接收该信息时,需要先进行解压缩和解密,以实现机器人信息数据的可读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无人飞行器网络还包括一中转无人飞行器,单节点上的无人飞行器的信息分别通过各个节点传输至所述中转无人飞行器;所述机器人网络还包括一中转机器人,单节点上的机器人的信息分别通过各个节点传输至所述中转机器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当无人飞行器网络中的某一节点出现故障时,利用该故障节点周边的节点重新组建网络结构,确保信息在无人飞行器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顺畅;机器人网络中的某一节点出现故障时,利用该故障节点周边的节点重新组建网络结构,确保信息在机器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顺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通信中继卫星,当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在视距内进行通信时,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与所述指挥控制中心之间通过所述空地通信数据链进行直接通信;当所述空中无人系统或所述地面无人系统在视距外进行通信时,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与所述指挥控制中心之间通过所述通信中继卫星进行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空中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无人飞行器组成无人飞行器网络,用于空中全局探测、局域浮空探测和室内探测;/n地面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网络,用于巷道探测、入室探测和废墟建筑探测;/n空地通信数据链,其与多个无人飞行器和多个机器人相连,包括用于传输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和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n指挥控制中心,其通过所述空地通信数据链与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接收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实时显示信息,并传输控制信息至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中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无人飞行器组成无人飞行器网络,用于空中全局探测、局域浮空探测和室内探测;
地面无人系统,其包括多个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网络,用于巷道探测、入室探测和废墟建筑探测;
空地通信数据链,其与多个无人飞行器和多个机器人相连,包括用于传输探测信息的图传数据链和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数传数据链;
指挥控制中心,其通过所述空地通信数据链与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相连,用于人机交互,接收探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实时显示信息,并传输控制信息至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和所述地面无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无人系统包括:
全局快速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固定翼无人机组网形成,进行空中全局探测;
局域浮空探测子系统,其由可在空中悬停的多个无人直升机布设形成,进行局域浮空探测;
空中入室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多旋翼无人机和多个球型飞行器布设形成,进行室内探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无人直升机均搭载有通信中继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无人系统包括:
巷道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轮式机器人、多个轮腿式机器人和多个爬壁机器人布设形成,进行楼宇间的巷道探测;
地面入室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管道机器人布设形成,进行入室探测;
废墟建筑探测子系统,其由多个履带式机器人布设形成,进行废墟建筑探测探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地协同无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无人系统的每个无人飞行器都搭载有无人机机载系统,所述无人机机载系统包括:
无人机信息采集子系统,其用于实时采集无人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
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其与所述无人机信息采集子系统相连,用于对采集到的飞行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处理;
无人机协同传输链路,其将各个无人飞行器的无人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各个无人飞行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所述无人飞行器网络中所有无人飞行器的无人机协同传输链路组成拓扑网络结构,信息在各个网络节点之间进行传递;
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其与所述无人机协同传输链路相连,将各个无人飞行器的信息数据传输至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并将所述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信息传输至无人机控制子系统;
无人机控制子系统,其与所述无人机空地传输子系统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指挥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控制信息控制各个无人飞行器进行相关动作;
所述地面无人系统的每个机器人都搭载有机器人机载系统,所述机器人机载系统包括:
机器人信息采集子系统,其用于实时采集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信息及环境信息;
机器人信息处理子系统,其与所述机器人信息采集子系统相连,用于对采集到的工作状态信息及环境信息进行处理;
机器人协同传输链路,其将各个机器人的机器人信息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各个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所述机器人网络中所有机器人的机器人协同传输链路组成拓扑网络结构,信息在各个网络节点之间传递;
机器人空地传输子系统,其与所述机器人协同传输链路相连,将各个机器人的信息数据传输至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并将所述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信息传输至机器人控制子系统;
机器人控制子系统,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川李陈燕琦刘华鹏石伟兴邵佳星徐玉国赵继鹏周亚荣冯运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