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47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解决了现有电缆中间接头防水效果不好的问题。中间接头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两端开口上的盖板,在筒体内两端的盖板上相对称设置有锥套,锥套之间通过导体相连,在锥套内设置有应力锥,电缆插入在应力锥后与导体连接,在电缆上套设有尾管,尾管固定在盖板外侧,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锥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尾管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盖板与筒体之间、盖板与锥套之间、盖板与尾管之间形成三处密封,大大避免了因人为缺陷导致接头进水故障,提高了产品的运行寿命和可靠性。

A kind of cable intermediate joint with good seal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ble intermediate joint with good seal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waterproof effect of the existing cable intermediate joint is not good is solved. The intermediate joint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a cover plate arranged on the openings at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The cover plate at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sleev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or through a conductor. The conical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stress cone, and the cable is inserted into the stress con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or. The cable is provided with a tailpipe, which is fix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first on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ylinder A second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e sleeve and the cover plate, and a third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ailpipe and the cover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forms three seals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ylinder body,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cone sleeve, and between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tail pipe, which greatly avoids the water inlet fault of the joint caused by human-oriented defects, and improves the operation lif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全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的输电线路电缆化率越来越高,相对的电缆附件的中间接头的用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配网侧的电缆附件故障发生率在增长。尤其在于安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电缆绝缘受伤,安装不到位,防水措施处理不到位等,导致中间接头故障频发。为了解决这些因素导致的电缆故障,急需一种安装程序简单,对人要求低,防水效果好的一款中间接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电缆中间接头防水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两端开口上的盖板,在筒体内两端的盖板上相对称设置有锥套,锥套之间通过导体相连,在锥套内设置有应力锥,电缆插入在应力锥后与导体连接,在电缆上套设有尾管,尾管固定在盖板外侧,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锥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所述尾管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本技术在盖板与筒体之间、盖板与锥套之间、盖板与尾管之间形成三处密封,大大避免了因人为缺陷导致接头进水故障,提高了产品的运行寿命和可靠性。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盖板内侧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一部分与筒体开口的端面相接触,一部分露置在筒体内。本方案中第一密封圈没有全部位于在筒体开口的端面上,而是一部分即外圈部分位于在盖板与筒体开口的端面之间,形成盖板与筒体之间的密封,另一部分即内圈部分露置在筒体内,在筒体内灌注有环氧树脂,第一密封圈内圈部分与环氧树脂相接触,形成盖板与环氧树脂之间的密封。本方案的结构使得第一密封圈不会过多占用盖板与筒体开口端面之间的空间,既起到了密封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盖板与筒体之间连接连接紧固。另外第一密封圈扩大了密封范围,进一步保证了改变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锥套底面上靠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或在所述锥套底面靠内侧设置有第四密封槽,或在所述锥套靠外侧和内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密封槽或/和第四密封槽内。本方案中包括三个并列方案,第二密封圈设置在位于锥套底面靠外侧的的第二密封槽内,或者第二密封设置在位于锥套底面靠内侧的第四密封圈内,或者在锥套底面靠外侧和靠内侧分别设置第二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第二密封圈具有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内。该第二密封圈形成了盖板和锥套之间的密封,并且第二密封圈设置在锥套底面上,方便与盖板的安装和密封。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尾管包括套管,在套管外部上设置有一圈挡沿,挡沿将套管分为后端的插接部和前端的连接部,所述插接部插入盖板并与应力锥相固定,挡沿压在盖板外侧上,在盖板与挡沿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第三密封槽内。本方案设置第三密封圈形成了挡沿与盖板外侧之间的密封,即形成了尾管与盖板之间的密封。第三密封圈设置在盖板上,便于尾管与盖板的安装和密封。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缆与连接部之间通过热缩管相连接,在热缩管与电缆相接处、热缩管与连接部相接上绕包有防水带。本方案在尾管和电缆之间形成密封,为第四到密封,保证了接头之外部分不进水。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并排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本方案中设置环形槽,在连接部外侧壁上形成褶皱状,使得热缩管与连接部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增加了水进入热缩管内的路径,增加了密封性。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应力锥内侧壁与电缆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本方案中密封套套在电缆外壁上,在电缆插入应力锥时在应力锥内侧壁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为第五道密封,防止水进入应力锥。本技术的优点是:1.在盖板与筒体之间、盖板与锥套之间、盖板与尾管之间形成三处密封,大大避免了因人为缺陷导致接头进水故障,提高了产品的运行寿命和可靠性。2.在尾管和电缆之间形成密封,为第四到密封,保证了接头之外部分不进水。3.在电缆插入应力锥时在应力锥内侧壁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为第五道密封,防止水进入应力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1-筒体2-盖板3-锥套4-导体5-应力锥6-尾管7-插接部8-挡沿9-连接部10-环形槽11-热缩管12-电缆13-密封套14-第一密封圈15-第一密封槽17-第二密封圈18-第二密封槽19-第四密封槽20-第三密封圈21-第三密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和盖设在筒体两端开口上的盖板2,在筒体内两端的盖板上相对称设置有锥套3,锥套之间通过导体4相连,在锥套内设置有应力锥5,电缆12插入在应力锥后与导体连接,在电缆上套设有尾管6,尾管固定在盖板外侧,在筒体内灌注有环氧树脂。在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锥套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尾管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在盖板与筒体之间、盖板与锥套之间、盖板与尾管之间形成三处密封,大大避免了因人为缺陷导致接头进水故障,提高了产品的运行寿命和可靠性。具体的,如图2所示,盖板内侧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5,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第一密封圈一部分与筒体开口的端面相接触,一部分露置在筒体内,与环氧树脂相接触密封。在锥套底面上靠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8,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内。或者在锥套底面上靠内侧设置有第四密封槽19,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四密封槽内。或者在锥套底面上靠外侧和靠内侧处分别设置第二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第二密封圈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和第四密封槽内。尾管6包括套管,在套管外部上设置有一圈挡沿8,挡沿将套管分为后端的插接部7和前端的连接部9,插接部插入盖板并与应力锥相固定,挡沿压在盖板外侧上,在盖板与挡沿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密封槽21,第三密封圈20设置在第三密封槽内。为了保证了接头之外部分不进水,在尾管和电缆之间形成第四道密封。电缆与连接部之间通过热缩管11相连接,在热缩管与电缆相接处、热缩管与连接部相接上绕包有防水带。另外在连接部的外侧壁上并排设置有若干环形槽10,使得热缩管与连接部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增加了水进入热缩管内的路径,增加了密封性。另外在应力锥内侧壁与电缆之间设置有密封套13。密封套套在电缆外壁上,在电缆插入应力锥时在应力锥内侧壁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为第五道密封,防止水进入应力锥。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两端开口上的盖板,在筒体内两端的盖板上相对称设置有锥套,锥套之间通过导体相连,在锥套内设置有应力锥,电缆插入在应力锥后与导体连接,在电缆上套设有尾管,尾管固定在盖板外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锥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所述尾管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两端开口上的盖板,在筒体内两端的盖板上相对称设置有锥套,锥套之间通过导体相连,在锥套内设置有应力锥,电缆插入在应力锥后与导体连接,在电缆上套设有尾管,尾管固定在盖板外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锥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所述尾管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其特征是在所述盖板内侧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一部分与筒体开口的端面相接触,一部分露置在筒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缆中间接头,其特征是在所述锥套底面上靠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或在所述锥套底面靠内侧设置有第四密封槽,或在所述锥套靠外侧和内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槽和第四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德刚陈聪王体才杜成龙吴星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锦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