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树林专利>正文

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10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的结构。这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接头体1、不锈钢管4;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4的端部设有凸毂5;接头体1、不锈钢管4和螺塞3将密封圈2固定和压紧,且接头体1与螺塞3螺纹连接。由于这种管路连接结构摒弃了传统的螺纹密封方式,管端不设螺纹,采用专用密封圈和螺塞用于固定和密封,因此密封性能好,安装牢固、简便。而且因为在管道端部设有凸毂,管端也不必车有螺纹,因而可大大降低管子的厚度,管道的材料均可采用不锈钢管,钢管厚度为传统所用钢管厚度的1/4-1/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行业采用的给排水和采暖供气管道绝大部分采用螺纹密封的Q235镀锌管和可锻铸铁管接头。这种管道在空气和水中特别容易被氧化腐蚀,因而使用寿命短,造成输送介质的大量浪费。特别是作为饮用水输送管道时,还会造成供水污染。而在化工、食品、制药行业采用的螺纹密封连接的不锈钢管道,管子的厚度最低要求为2.75-3毫米。另外,这种螺纹密封连接安装时费工、费时,外观粗糙,密封也不太严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管路连接结构,使其采用专用密封圈,且在管道端部设有凸毂,具有密封安全、紧固,安装省时、简便,外表美观的特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管路连接装置,它包括接头体1、不锈钢管4;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4的端部设有凸毂5;接头体1、不锈钢管4和螺塞3将密封圈2固定和压紧,且接头体1与螺塞3螺纹连接。上述管路连接结构,所述的凸毂5为环形。由于这种管路连接结构摒弃了传统的螺纹密封方式,管端不设螺纹,采用专用密封圈和螺塞用于固定和密封,因此密封性能好,安装牢固、简便。而且因为在管道端部设有凸毂,管端也不必车有螺纹,因而可大大降低管子的厚度,管道的材料均可采用不锈钢管,钢管厚度为传统所用钢管厚度的1/4-1/5。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不锈钢管4的端部设有环形凸毂5。接头体1的管端内部设有内螺纹。密封圈2的一端为楔形,套在不锈钢管4的端部后,放入接头体1内,再用螺塞3旋紧、压固。权利要求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它包括接头体(1)、不锈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4)的端部设有凸毂(5);接头体(1)、不锈钢管(4)和螺塞(3)将密封圈(2)固定和压紧,且接头体(1)与螺塞(3)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毂(5)为环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的结构。这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接头体1、不锈钢管4;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4的端部设有凸毂5;接头体1、不锈钢管4和螺塞3将密封圈2固定和压紧,且接头体1与螺塞3螺纹连接。由于这种管路连接结构摒弃了传统的螺纹密封方式,管端不设螺纹,采用专用密封圈和螺塞用于固定和密封,因此密封性能好,安装牢固、简便。而且因为在管道端部设有凸毂,管端也不必车有螺纹,因而可大大降低管子的厚度,管道的材料均可采用不锈钢管,钢管厚度为传统所用钢管厚度的1/4-1/5。文档编号F16L19/03GK2531217SQ02205659公开日2003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树林 申请人:李树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它包括接头体(1)、不锈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4)的端部设有凸毂(5);接头体(1)、不锈钢管(4)和螺塞(3)将密封圈(2)固定和压紧,且接头体(1)与螺塞(3)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树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