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87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包括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环形箍筋,所述钢管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环形封口板,所述环形封口板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预埋铁板,所述钢管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梁筋,所述框架梁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框架梁的内部靠近环形封口板的一侧设置有厚板底筋,所述框架梁的内部靠近厚板底筋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切箍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构造简单、操作方便,能简化施工过程,加快施工速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kind of joint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colum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el tube concrete frame pillar structure node, which comprises a steel tube,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additional steel bars are fixedly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steel tube, an annular stirrup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additional steel bar, an annular seal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teel tube, an embedded iron plat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annular sealing plate, and one sid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teel tube A frame beam is arranged, one side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beam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beam reinforcement, one sid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frame beam is provided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beam is close to the ring sealing plate with thick plate bottom reinforcement,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beam is close to the thick plate bottom reinforcement with anti punching stirru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eel tube concrete frame pillar structure nod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simplified construc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construction speed and better use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
本技术涉及钢管混凝土框支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超高层建筑也不乏其间。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受轴压比及抗震性能等不利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大荷载、大跨度等条件下实现高层建筑的功能多样化,更达不到建筑产业发展方向所要求的节地、节能、节材等重要指标,已经制约了高层建筑发展。近年来,国内较多地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能有效的解决混凝土柱占用过大使用面积,满足建筑功能和美化室内空间环境,其中钢管混凝土框支柱更是对建筑功能、空间的多样化提供了有效手段。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框支柱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混凝土框支柱中全都采用钢筋混凝土,但是钢筋一般使用绑扎或焊接,整体结构性不足,在抗压方面不足,从而导致建筑在整体的承重方面不足,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包括钢管,所述钢管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环形箍筋,所述钢管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环形封口板,所述环形封口板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预埋铁板,所述钢管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梁筋,所述框架梁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框架梁的内部靠近环形封口板的一侧设置有厚板底筋,所述框架梁的内部靠近厚板底筋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切箍筋,所述抗冲切箍筋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厚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附加钢筋、环形封口板、钢管、预埋铁板焊接固定在一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封口板、钢管焊接固定在一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附加钢筋、环形箍筋绑扎固定在一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封口板、钢管、预埋铁板焊接固定在一起。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与钢筋混凝土柱转换柱可有效提高建筑使用面积、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多样化设计,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节点做法可较现有常规方案能有效节省模板费用,加快施工速度,方便了使用人员对其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节点做法可较现有常规方案能有效简化节点做法,实现混凝土柱与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的连接可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的柱脚节点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的柱顶节点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的附加钢筋1与环形封口板3焊接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的部分构件1、3、4、5示意图。图中:1、附加钢筋;2、环形箍筋;3、环形封口板;4、钢管;5、预埋铁板;6、框架梁;7、钢筋混凝土柱;8、梁筋;9、厚板底筋;10、抗冲切箍筋;11、钢筋混凝土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包括钢管4,钢管4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附加钢筋1,附加钢筋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环形箍筋2,钢管4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环形封口板3,环形封口板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预埋铁板5,钢管4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框架梁6,框架梁6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梁筋8,框架梁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柱7,框架梁6的内部靠近环形封口板3的一侧设置有厚板底筋9,框架梁6的内部靠近厚板底筋9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切箍筋10,抗冲切箍筋10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厚板11,附加钢筋1、环形封口板3、钢管4、预埋铁板5焊接固定在一起,环形封口板3、钢管4焊接固定在一起,附加钢筋1、环形箍筋2绑扎固定在一起,环形封口板3、钢管4、预埋铁板5焊接固定在一起。实施例二:本技术在某工程的实施例:本工程建筑总共30层,总高度为99.6m,为一座集商业、餐饮、娱乐、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一层至四层为商业、餐饮、娱乐,五层及以上为住宅;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多样化,结构相应的在地面一层至四层采用大柱网框支结构,五层及以上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采用厚板转换。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支柱比较,本工程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支柱能有效的减小结构柱截面尺寸(仅为钢筋混凝土柱的30%~40%),实现一层至四层为商业、餐饮、娱乐建筑功能的大空间、大柱网要求,并能创造优良的室内空间效果;本项目地下室与上部建筑为不同施工标段,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支柱,本技术柱脚节点能有效的处理不同工种施工之间的配合问题;本项目四层顶为厚板转换层,本技术柱顶节点,属创新节点,能可靠传递弯矩及水平剪力,同时满足抗冲切要求。本技术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构造简单、操作方便,能简化施工过程,加快施工速度。工作原理:本技术为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钢管4的内部放置有附加钢筋1和环形箍筋2组成的钢筋笼,在钢管4的外面组装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柱7,再浇筑钢筋混凝土柱7时,附加钢筋1需要留出60-70公分,再次使用模板在钢筋混凝土柱7的顶部组装成水面的密封面,并绑扎梁筋8和框架梁6,再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包括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4)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附加钢筋(1),所述附加钢筋(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环形箍筋(2),所述钢管(4)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环形封口板(3),所述环形封口板(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预埋铁板(5),所述钢管(4)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框架梁(6),所述框架梁(6)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梁筋(8),所述框架梁(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柱(7),所述框架梁(6)的内部靠近环形封口板(3)的一侧设置有厚板底筋(9),所述框架梁(6)的内部靠近厚板底筋(9)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切箍筋(10),所述抗冲切箍筋(10)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厚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支柱结构节点,包括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4)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附加钢筋(1),所述附加钢筋(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环形箍筋(2),所述钢管(4)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环形封口板(3),所述环形封口板(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预埋铁板(5),所述钢管(4)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框架梁(6),所述框架梁(6)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梁筋(8),所述框架梁(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柱(7),所述框架梁(6)的内部靠近环形封口板(3)的一侧设置有厚板底筋(9),所述框架梁(6)的内部靠近厚板底筋(9)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切箍筋(10),所述抗冲切箍筋(10)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贞祥曾晓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建筑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