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器及料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68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力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化器及料仓装置,该流化器的优点包括:使得物料下落顺畅,能够减小对料仓的损害,延长料仓的使用寿命。该流化器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开口,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封闭;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和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均开口,且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套接于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外部,两者套接段形成重叠部;第二通气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第一通气管的管周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位于重叠部,以将第一通气管的管腔与第二通气管的管腔相互连通。

A kind of fluidizer and bi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neumatic conveying, in particular to a fluidizer and a bin device. The advantages of the fluidizer include: making the material fall smoothly, reducing the damage to the bin, and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in. The fluidizer comprises a first air pipe and a second air pipe, an end face opening of the air inlet end of the first air pipe and an end face sealing of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air pipe, an end face opening of the air inlet end of the second air pipe and an end face opening of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second air pipe, and the air inlet end of the second air pipe is sleev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air pipe, and the two sleeved sections form an overlap part, and a second air pipe is sleev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air pipe The vent pipe is made of elastic material; an vent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wall of the first vent pipe, and the vent hole is located at the overlapping part, so as to connect the lumen of the first vent pipe with the lumen of the second ven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化器及料仓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力输送
,尤其是涉及一种流化器及料仓装置。
技术介绍
原料的仓储及物料的连续供应是物料加工和物流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由于物料的粘结、吸潮等特性,会在料仓中形成起拱(物料在料仓出料口形成穹拱状)、架桥(由于物料与料斗金属摩擦系数太大、物料之间的内摩擦系数太大、料斗的锥角太大等因素导致物料在加料口上方形成一个拱形的料塞,造成进料不均甚至中断)等问题,造成物料下落不畅,甚至不落料。物料无法正常卸出,导致料仓功能失效,料仓生产停顿,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和生产事故,影响生产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采用敲击、捶打的方式使料仓产生振动,进而使得物料下落。但该方法冲击力度的可控性差,会对所击料仓产生损坏,同时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化器及料仓装置,该流化器的优点包括:使得物料下落顺畅,能够减小对料仓的损害,延长料仓的使用寿命。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化器,所述流化器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开口,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封闭;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均开口,且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套接于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外部,两者套接段形成重叠部;所述第二通气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周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重叠部,以将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管腔相互连通。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外管周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重叠部;所述通气孔的进气端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腔内部,所述通气孔的出气端的端面位于所述凹槽内。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流化器还包括喉箍,所述喉箍套装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外部,用于紧固所述第一通气管和所述第二通气管。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通气管为胶管。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流化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扣管箍和节流孔管;所述内扣管箍和所述节流孔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节流孔管的背离所述内扣管箍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连通。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流化器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节流孔管与所述第一通气管之间,且所述止回阀配置成仅允许气流自所述节流孔管流向所述第一通气管。结合第一方面及其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流化器还包括螺纹弯头连接件,所述螺纹弯头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第一通气管之间。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仓装置,所述料仓装置包括料仓和所述的流化器;在所述料仓的仓体壁上开设有开孔,所述第一通气管安装于所述料仓的仓体壁上,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穿过所述开孔伸入至所述料仓的仓体内部。结合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通气管通过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料仓的仓体壁上,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螺纹接管和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料仓的仓体壁面上,所述开孔开设于所述螺纹接管的一端的端面所覆盖的区域内;所述螺纹接头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接管的另一端;且在所述螺纹接头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第一通气管安装于所述螺纹接管的内部。结合第二方面及其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通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螺纹接管的内部,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孔伸入至所述料仓的仓体内部,且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外管周壁与所述开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隔。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流化器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开口,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封闭;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和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均开口,且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套接于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外部,两者套接段形成重叠部;第二通气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第一通气管的管周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位于所述重叠部,以将第一通气管的管腔与第二通气管的管腔相互连通。在上述的流化器中,压缩空气由第一通气管进入第二通气管内,由于第二通气管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压缩空气能够聚集于第二通气管与第一通气管之间,并在第二通气管内形成微小的气团以撑起第二通气管,在第二通气管的形变达到一定值时,气团会由第二通气管迅速排出,并开始形成下一个气团。在气团的快速形成和释放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该振动作用会作用于对料仓内的物料,以改变物料原有的运动路径,破坏物料形成的起拱和架桥,使得物料下落顺畅。同时,无需敲打料仓,能够减小对料仓的损害,延长料仓的使用寿命。上述的流化器可以直接安装于料仓的仓体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安装。第一方面,流化器直接安装于料仓的仓体壁上,即第一通气管直接安装于料仓的仓体壁上,形成及释放气团所形成的振动作用不仅会作用于物料上,还会作用于料仓的仓体壁上,使得仓体壁也产生振动,进一步加强破坏起拱和架桥的作用。第二方面,流化器通过其他连接件安装于料仓的仓体壁上,形成及释放气团所形成的振动作用会作用于连接件上,传递至料仓的仓体壁上的振动变弱,能够避免对料仓的损害,延长料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料仓装置具有与上述流化器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料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化器中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剖视图。图标:100-流化器;110-第一通气管;111-通气孔;112-凹槽;120-第二通气管;130-喉箍;140-内扣管箍;150-节流孔管;160-止回阀;170-螺纹弯头连接件;180-接头;190-管接;1100-卡套式直通管接头;200-料仓;300-螺纹接管;400-螺纹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n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开口,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封闭;/n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均开口,且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套接于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外部,两者套接段形成重叠部;/n所述第二通气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周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重叠部,以将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管腔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
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开口,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封闭;
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的端面和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端的端面均开口,且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端套接于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端的外部,两者套接段形成重叠部;
所述第二通气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周壁上开设有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重叠部,以将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管腔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外管周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重叠部;
所述通气孔的进气端朝向所述第一通气管的管腔内部,所述通气孔的出气端的端面位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器还包括喉箍,所述喉箍套装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外部,用于紧固所述第一通气管和所述第二通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管为胶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扣管箍和节流孔管;
所述内扣管箍和所述节流孔管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节流孔管的背离所述内扣管箍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端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波高慧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瑞德克气力输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