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17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球形或类球形氢氧化物前驱体,对应的化学通式为Ni

A precursor of doped Ni Co Mn hydroxid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ped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hydroxide precurso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spherical or quasi spherical hydroxide precursor is syn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l formula is N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元前驱体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很多数码产品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现在的很多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也是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且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高,可充且无污染。其中作为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至关重要。高能密度、长寿命和高安全性正极材料己成为世界各国研发和关注的热点。而前驱体对三元材料的生产至关重要,因为前驱体的品质(形貌、粒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杂质含量、振实密度等)直接决定了最后烧结产物的理化指标。可以这么说,三元材料60%的技术含量在前驱体工艺里面。所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三元前驱体刻不容缓。高锰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且成本低,添加的金属元素又可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后续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其特征在于:化学通式为N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其特征在于:化学通式为NixCoyMnzAm(OH)2,其中x+y+z+m=1,0<x≤0.3、0≤y≤0.2、0.45≤z﹤1,0<m≤0.05,A为Y、Ln、V、Re、Zr、Ti、Ca、Mg、Si及Al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杂型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化学通式NixCoyMnzAm(OH)2,配置Ni、Co、Mn总金属离子浓度为1.5-2.5mol/L的混合盐溶液,然后掺入A元素;配制浓度为4-10mol/L的NaOH溶液;配制3-12mol/L的络合剂溶液;
(2)在密封的反应釜中配置pH为10-13的底液,初始底液的体积占反应釜总体积的40-90%;
(3)向加有底液的反应釜中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开启搅拌,转速设置为10-40Hz/min;15-30min后,同时将氨、碱及镍泵打开,镍液流量为60-120ml/min,将液体注入反应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控制整个反应体系的pH值为10-13,溶液温度为30-80℃,惰性气体流量:7-40L/min;当反应釜中液体液位达到溢流口处时,开启溢流阀,物料进入中间罐,开启浓缩罐,使其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系统;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体系中物料固含量增大,保持反应釜内固含量在30%-80%,使每间隔2h测试体系中物料粒径;直到粒径涨到工艺要求范围内停止反应;
(4)反应结束后,使用离心机脱除物料所含水分并用热碱液洗涤后得到固体湿料;
(5)将洗涤好的固体物料平摊在托盘上,厚度1-4cm,推入烘箱,控制烘干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琰王艳平徐云军程迪陈丹凤李国华尹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