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96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包括分置于待浇筑主梁横桥向两侧的用于支撑主梁浇筑模板的两组盘扣支架,其特征在于:每组盘扣支架下端设置有至少三组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行走支腿;所述的行走支腿上端可沿顺桥向滑动地连接于盘扣支架,其下端可沿横桥向滑动地支撑于铺设在地面上的支腿基础上,多个支腿基础沿顺桥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支腿基础上设置有沿横桥向布置的滑轨;所述的行走支腿下端滑动连接于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支架结构,操作方便,可以适应变截面箱梁的浇筑施工,相较于满堂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支架成本更为低廉,搭建更为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A composite multi-functional mobile support used in the cast-in-plac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main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idg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to a composite multifunctional mobile support used for the cast-in-plac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main beam.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two groups of buckle supports for supporting the pouring formwork of the main beam,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nsverse bridge direction of the main beam to be poured.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t least three groups of walking legs are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each group of buckle supports along the bridge direction; the upper end of the walking legs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buckle support along the bridge direction and the lower end can be supported on the ground along the transverse bridge direction On the leg foundation, a plurality of leg foundation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bridge direction; the leg foundation is provided with slide rails arranged along the cross bridge direction; the lower end of the walking leg is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 rails. The mobil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operation, and can adapt to the pou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box girder with variable cross s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full hall support, the mobile support cos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heaper, the construc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has great promo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
技术介绍
国内对于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现浇施工方法较多,各自对应不同的支架模板系统,常见的有挂篮、满堂支架、梁式支架、上行式移动模架、下行式移动模架等。挂篮常用于大跨度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不受桥跨地形和高度影响,结构轻巧,无需大型起吊设备,但浇筑只能逐段推进,施工速度受到限制,且不适用于变宽截面的混凝土主梁施工。满堂支架和梁式支架均属于落地支架,落地支架的优点在于使得桥梁整体性较好,缺点是支架的安装、拆除时间较长,支架模板消耗量大,对于高墩主梁施工适应性较差。且满堂支架受桥跨地形影响极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梁式支架对桥跨地形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需要大型起吊设备辅助施工。上行式移动模架和下行式移动模架不受桥跨地形和高度影响,但均只能逐跨推进式浇筑,且对设备结构的设计要求严格,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同时也不适用于变宽或变高截面的混凝土主梁施工。有人提出了一种可以移动的支架结构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106120563B”的名为“基于复合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法”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可以沿主梁纵向和横向移动的复合模架结构,该模架在一段主梁浇筑完成后可以沿横向移动进行脱模,然后沿纵向移动至下一段主梁浇筑位置进行下一段主梁的浇筑施工,有效解决了满堂支架搭建的高昂成本,也避免了挂篮施工无法进行变截面箱梁的施工的问题,且移动过程中不受墩柱影响,整个施工方法简单高效。但是由于该模架搭建支撑在安装在墩柱上的托架上,托架需要沿桥梁施工方向满铺,托架的搭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且整个搭建难度也相当大,需要改变墩柱的原有结构,这无疑会造成墩柱结构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包括分置于待浇筑主梁横桥向两侧的用于支撑主梁浇筑模板的两组盘扣支架,其特征在于:每组盘扣支架下端设置有至少三组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行走支腿;所述的行走支腿上端可沿顺桥向滑动地连接于盘扣支架,其下端可沿横桥向滑动地支撑于铺设在地面上的支腿基础上,多个支腿基础沿顺桥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支腿基础上设置有沿横桥向布置的滑轨;所述的行走支腿下端滑动连接于滑轨。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支腿上设置有可沿竖向收缩伸展的伸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支腿包括滑动连接于盘扣支架上的第一连接支座和滑动连接于支腿基础上的第二连接支座;所述的伸缩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支座下端的上套筒和固定在第二连接支座上端的下套筒;所述的上套筒和下套筒可沿竖向移动的套设在一起,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设置有在竖向高度调节完成后对两者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穿设于上套筒和下套筒内的插销;所述的上套筒上开设有多个沿竖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的下套筒上开设有多个沿竖向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的插销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上套筒和下套筒产生竖向相对位移的驱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穿设于下套筒的第一固定杆以及套设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的拉绳;所述的拉绳沿竖向布置,下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上端与驱动拉绳沿竖向移动的动力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结构还包括沿水平方向穿设于上套筒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的拉绳缠绕在第二固定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盘扣支架的下端铺设有多根沿横桥向间隔布置的纵梁;所述的纵梁沿顺桥向方向布置,纵梁下端设置有呈倒T型布置的横桥向轨道;所述的第一连接支座上设置有钩挂在轨道上可沿顺桥向滑动的上滚轮。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支座下端设置有可沿横桥向滑动地支撑于滑轨上的下滚轮。进一步的所述的支腿基础为浇筑于地面上的混凝土基础,支腿基础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对行走支腿进行临时支撑的临时支座;所述的临时支座为预埋在支腿基础上端面且开设有容纳行走支腿下端的U型槽孔的钢板。本技术的优点有:1、通过在盘扣支架下端设置有可沿顺桥向和横桥向移动的行走支腿,使盘扣支架具有双向移动的功能,在移动过程中可有效规避墩柱的阻拦,提高了盘扣支架的利用率,解决了满堂支架搭建成本过大、不能移动的问题;2、通过可移动的盘扣支架实现了不规则梁体的浇筑施工,解决了挂篮或是其他行走支架不能适应变截面箱梁浇筑施工的问题,降低了箱梁浇筑施工的难度;3、通过行走支腿和支腿基础的配合使用,降低了支腿基础的铺设成本,避免了传统行走支架需要沿顺桥向满铺支腿基础的问题,降低了支腿基础修筑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4、通过多个行走支腿交替行进,降低了整个盘扣支架行走的难度,提高了梁体浇筑的效率;5、通过在支腿基础上设置临时支座,为滑移至此的行走支腿提供临时支撑,避免因为重量过大破坏支腿基础,临时支座可以对行走支腿进行限位,避免因为滑移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本技术的移动支架结构,操作方便,可以适应变截面箱梁的浇筑施工,相较于满堂支架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成本更为低廉,搭建更为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移动支架主视图;图2: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横桥向移动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行走支腿的主视图;图4:本技术的行走支腿的侧视图;图5:本技术的移动支架的侧视图;图6: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顺桥向移动步骤1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顺桥向移动步骤2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顺桥向移动步骤3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顺桥向移动步骤4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顺桥向移动步骤5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的移动支架沿顺桥向移动步骤6结构示意图;其中:1—盘扣支架;2—支腿基础;3—滑轨;4—第一连接支座;5—第二连接支座;6—上套筒;7—下套筒;8—插销;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拉绳;14—纵梁;15—轨道;16—上滚轮;17—下滚轮;18—临时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支架可以实现横桥向和顺桥向的移动,以此来适应不同位置的桥梁浇筑以及规避桥梁浇筑过程中存在的墩柱等结构。如图1~2、5~1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本身为用于支撑桥梁浇筑模板的盘扣支架1,盘扣支架1可以根据待浇筑箱梁大小进行调整,以此来适应变截面箱梁的浇筑施工。盘扣支架1下端通过螺栓结构锚固在钢板平台上,钢板平台的下方铺设有多根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横梁,横梁下端铺设有多个沿横桥向间隔布置的纵梁14,横梁和纵梁14纵横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包括分置于待浇筑主梁横桥向两侧的用于支撑主梁浇筑模板的两组盘扣支架(1),其特征在于:每组盘扣支架(1)下端设置有至少三组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行走支腿;所述的行走支腿上端可沿顺桥向滑动地连接于盘扣支架(1),其下端可沿横桥向滑动地支撑于铺设在地面上的支腿基础(2)上,多个支腿基础(2)沿顺桥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支腿基础(2)上设置有沿横桥向布置的滑轨(3);所述的行走支腿下端滑动连接于滑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包括分置于待浇筑主梁横桥向两侧的用于支撑主梁浇筑模板的两组盘扣支架(1),其特征在于:每组盘扣支架(1)下端设置有至少三组沿顺桥向间隔布置的行走支腿;所述的行走支腿上端可沿顺桥向滑动地连接于盘扣支架(1),其下端可沿横桥向滑动地支撑于铺设在地面上的支腿基础(2)上,多个支腿基础(2)沿顺桥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支腿基础(2)上设置有沿横桥向布置的滑轨(3);所述的行走支腿下端滑动连接于滑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支腿上设置有可沿竖向收缩伸展的伸缩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支腿包括滑动连接于盘扣支架(1)上的第一连接支座(4)和滑动连接于支腿基础(2)上的第二连接支座(5);所述的伸缩结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支座(4)下端的上套筒(6)和固定在第二连接支座(5)上端的下套筒(7);所述的上套筒(6)和下套筒(7)可沿竖向移动的套设在一起,上套筒(6)和下套筒(7)之间设置有在竖向高度调节完成后对两者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穿设于上套筒(6)和下套筒(7)内的插销(8);所述的上套筒(6)上开设有多个沿竖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9);所述的下套筒(7)上开设有多个沿竖向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孔(10);所述的插销(8)穿设于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主梁现浇施工的复合型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新别亚威李健游艳文刘宁波张波陈为民范红张高阳胡文君陈丹王路张成林张贵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