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连交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98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8: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旋转手柄的底部与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螺旋针安装块上;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形状配合部件使螺旋电极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所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以及交叉感染等问题。

A safety protection spiral electrode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safety protection spiral electrode, which comprises a wire, a spiral needle, a rotating handle and a lower cover; the bottom of the rotating handle and the through hole at the top cover of the lower cover can break the connection; a spiral needle mounting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rotating handle, and the spiral needle and the wir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nd installed on the spiral needle mounting block; the outer wall of the spiral needle mounting block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otating handle Correspondingly, a shape fitting part is arranged so that there is no relative displacement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screw needle mounting block between the screw electrode and the rotating handle; the screw needle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housing, and a number of limit bump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ower housing, and the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several limit bumps is less than the maximum screw diameter of the screw electrode, which has high safety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cross infection caused by medical devices afte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设置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
技术介绍
针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医用传感器件。在检测生物电或行电刺激时,电极是仪器系统与生物体连接或耦合的环节。电极的用途是从生物体中直接取出电信号。应用电极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时,被测对象的特点不同,采用的电极结构也不一样。在探测单个细胞或组织深部的电位时,采用微电极;测量组织局部区域的电活动时,采用针电极;测量生物体表的电位时,可采用体表电极。医用针电极主要用于有证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治疗和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相应部分的生物电信号(脑电,心电,肌动电流)采集传送到神经监护仪、脑电记录仪(EEG)、心电记录仪(ECG)、及肌动电流记录仪(EMG),进行处理,分析诊断。也可将低频治疗仪发出的低频脉冲波送入患者皮肤7下,对末梢神经进行刺激,激发和起搏患者麻痹末梢神经的潜能,以判定神经的生理状态。采集脑神经电生理信号的电极多为直针或折弯针电极,其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目前,医用一次性螺旋针电极,包括电极插头、导线、螺旋针和手柄,螺旋针与电极插头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螺旋针上有锥形手柄。采用螺旋型针电极,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且一次性电极可以避免重复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制造成本低,医生操作简单,采集的信号精准。但是,目前这种螺旋电极存在以下缺陷:锥形手柄与螺旋针为一体,不能分离,体积较大,手术中阻挡铺无菌手术巾、阻挡手术切口、阻挡手术操作等,妨碍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是不易消毒,容易造成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及风险。目前的螺旋电极没有防刺伤装置,使用前后容易出现刺伤其他人员的情况,增加职业暴露、交叉感染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旋电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所述旋转手柄设置在所述下罩壳的上部,所述下罩壳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所述旋转手柄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所述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上;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使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所述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螺旋针安装块和旋转手柄的可破坏连接,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凸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凹陷,或者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凹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凸起;所述凹陷和所述凸起实现形状配合。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底部与下罩壳顶盖上通孔处的易断细线。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旋转手柄和螺旋针安装块的固定,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可破坏连接装置。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设置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的易断细线。为了使旋转手柄完全被限制在下罩壳内部,在旋转手柄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通孔的尺寸,这一限位边的设置使得旋转手柄在使用后也是被限制在下罩壳中,进而使螺旋电极也被限制在下罩壳中,不会外漏伤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初始状态下,螺旋电极的旋转手柄通过易断细线连接在下罩壳上,螺旋针安装块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部,螺旋针安装块也可以通过易断细线可破坏地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部;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侧壁上的限位凸起位于螺旋针的中间部位,螺旋针被收纳在下罩壳内,没有针尖漏出,此时操作者可以方便拿取,而不用担心被螺旋针刺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使用中,螺旋针继续向下以旋转的方式钻入病人的皮肤,螺旋针完全钻入病人皮肤后将旋转手柄向后拉出,螺旋针安装块与旋转手柄上的形状配合并不为限制其向后拉出,而且会对这一动作产生引导作用;在拉出旋转手柄的同时,还可以将下罩壳也一并向后拉出,此时,旋转手柄以及下罩壳均被向后拉出到导线的后部位置,但是其二者都是穿套在导线上而没有被丢弃,但是此时它们二者的位置已经不会对操作这产生不利影响;此时留在病人皮肤表面上的只有螺旋针安装块和位于其表面的导线,由于螺旋针安装块的厚度很小,而且导线又很软,此时也不会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消毒、铺巾、切口以及各种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操作的进行。3、使用后,由于限位凸起的存在,并且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当螺旋针的最后一个螺旋旋转通过该纤维凸起后,整个螺旋针都被收纳到位于下罩壳内部的限位凸起上的空间内,并且由于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针的最大螺旋直径,此时的限位凸起可以阻止螺旋针从该空间中旋出,起到了限制螺旋针再次露出下罩壳的作用;同时,在旋转手柄的底部还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的尺寸大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通孔的尺寸,这一限位边的设置使得旋转手柄在使用后也是被限制在下罩壳上而不至于掉下来,进而使螺旋针也被限制在下罩壳中,不会外漏伤人。这样就将使用后的螺旋针完全限制在了下罩壳的内部,使其不可能对操作者产生伤害,从而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所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以及交叉感染等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线,2、旋转手柄,3、下罩壳,4、限位凸起,5、螺旋针,6、螺旋针安装块,7、皮肤,8、限位边。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本申请的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11、螺旋针55、旋转手柄22、下罩壳33;所述旋转手柄22设置在所述下罩壳33的上部,所述下罩壳33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该顶盖上的通孔的外形和尺寸均与旋转手柄2的下端相配合,旋转手柄2可以穿过该通孔进入到下罩壳3的内部。旋转手柄2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3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这一可破坏连接可以采用类似于饮料瓶盖上所采用的易断细线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适合的可破坏连接装置,只要能够实现旋转手柄2与下罩壳3之间的可破坏连接既可。在旋转手柄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6,该螺旋针安装块6主用于安装和承载导线1以及螺旋针5,螺旋针5和所述导线1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6上,通常地,螺旋针5安装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下表面上,电线则安装在螺旋针安装块6的上表面上,并且导线1和和螺旋电极之间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手柄设置在所述下罩壳的上部,所述下罩壳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所述旋转手柄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所述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上;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使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所述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针的最大螺旋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手柄设置在所述下罩壳的上部,所述下罩壳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所述旋转手柄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所述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上;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使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所述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针的最大螺旋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凸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珏任浩何连交闫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连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