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连交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048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3:58
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包括握持部、防护部、针状电极和导线,所述针状电极的尾端设置在握持部上并与导线电连接;所述防护端包括底部、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在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状电极的头端穿过所述通孔穿透防护部并从防护部的固定侧边的边缘穿出,所述弹性侧边将针状电极抵靠在所述固定侧边上;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可破坏连接。本申请针状电极的尖端被完全封闭在防护部内部,很难接触到外界,因此,该尖端不会扎伤或者刺伤操作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

A Safety Protection Needle Electrode

A safety protection needle electrode includes a grip part, a protection part, a needle electrode and a wire, and the tail end of the needle electrode is arranged at the grip part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wire; the protection end includes a bottom, a fixed side and an elastic side, and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The head end of the needle electrod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protection part and passes through the edge of the fixed side of the protection part. The elastic side holds the needle electrode against the fixed side; a connecting lin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rotective part and the gripping part,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ve part and the gripping part can be destroyed. The tip of the needle electrode in this application is completely enclosed in the protective departm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ntact the outside world. Therefore, the tip will not stab or stab the operator and other relevant personnel, and has very high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设置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
技术介绍
针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医用传感器件。在检测生物电或行电刺激时,电极是仪器系统与生物体连接或耦合的环节。电极的用途是从生物体中直接取出电信号。应用电极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时,被测对象的特点不同,采用的电极结构也不一样。在探测单个细胞或组织深部的电位时,采用微电极;测量组织局部区域的电活动时,采用针电极;测量生物体表的电位时,可采用体表电极。医用针电极主要用于有证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治疗和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相应部分的生物电信号(脑电,心电,肌动电流)采集传送到神经监护仪、脑电记录仪(EEG)、心电记录仪(ECG)、及肌动电流记录仪(EMG),进行处理,分析诊断。也可将低频治疗仪发出的低频脉冲波送入患者皮肤下,对末梢神经进行刺激,激发和起搏患者麻痹末梢神经的潜能,以判定神经的生理状态。采集脑神经电生理信号的电极多为直针或折弯针电极,其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目前使用的针状电极,多为直针,没有防刺伤装置,使用前、后容易出现刺伤其他人员的情况,增加职业暴露、交叉感染等风险。这种针电极不易控制针插入的深度且容易从患者头皮处滑落,可能导致采集到的信号断断续续,从而影响到采集信号的准确性,也会延误患者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电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包括握持部、防护部、针状电极和导线,所述针状电极的尾端设置在握持部上并与导线电连接;所述防护端包括底部、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在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状电极的头端穿过所述通孔穿透防护部并从防护部的固定侧边的边缘穿出,所述弹性侧边将针状电极抵靠在所述固定侧边上;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可破坏连接。进一步地,为了获得弹性应力,所述弹性侧边具有弹性形变,以弹性应力将针状电极抵靠在固定侧边上。进一步地,为了获得弹性应力,所述弹性侧边与底部之前设置有弹簧,以弹簧的弹力将针状电极抵靠在固定侧边上。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易断细线。为了限制针状电极的尖端从防护装置内部滑出,所述针状电极头端的下部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了避免针电极的松脱,本申请在防护端或握持端上还设置有黏胶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后,操作者一手拿住握持端,另一只手拿住防护端,继续向外抽出针状电极,针状电极在抽出力的作用下在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之间持续向握持端运动,直到针状电极的尖端经过弹性侧边与固定侧边抵靠的位置,此时针状电极的尖端回缩到防护部的内部,而且由于失去了针状电极主体部分的承接作用,弹性侧边在弹力的作用下直接紧紧第压靠在固定侧边上,将原本用于针状电极滑动的空间完全封死,此时针状电极被完全封闭在防护部的内部。同时,由于防护部和握持部之间设置有具有连接线,这连接线限制防护部和握持部之间分开的距离,不会使针状电极完全从防护部的内部拉出,根据需要,这一连接线的长度一般为针状电极长度的30%-70%,不管长度如何设置,均需要保证在连接线完全拉直切不能再继续伸长时,针状电极的尖端没有从防护部的内部被拉出来。由于针状电极的尖端被完全封闭在防护部内部,很难接触到外界,因此,该尖端不会扎伤或者刺伤操作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2)、本申请在还可以在握持端或者防护端上设置黏胶层,借助该黏胶层可以直接将该针电极黏贴在病人的皮肤上,省去了额外贴胶带的步骤,操作更为简便,而且电极不易松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弹性侧边,2、连接线,3、握持部,4、针状电极,5、底部,6、固定侧边,7、弹簧,8、凸缘,9、防护部,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该针电极整体上包括握持部3、防护部9、针状电极4和导线;其中,针状电极4的尾端设置在握持部3上并与导线电连接,该握持部3主要用于操作者手持握持,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只要能够被握持即可;其中的针状电极和导线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针状电极和导线,本申请对此并无过多限制,导线的另一端与电子检测设备连接,导线将刺入病人皮肤的针状电极采集的电信号输送给电子检测设备。本申请的针电极中的防护端包括底部5、固定侧边6和弹性侧边1,底部5通常设置有一个,并且该底部5与上述握持部3具有相互对应的面;弹性侧边1在弹性应力的作用下有向固定侧边6挤压的倾向,但是弹性侧边和固定侧边相互之间是可以分离的;固定侧边以及弹性侧边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即,可以具有一个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配合,也可以具有多个固定侧边分别和多个弹性侧边配合使用,具体设置数量可进行适当调整。本申请在防护部9的底部设置有通孔10,该通过供针状电极4穿过,针状电极的头端穿过所述通孔10穿透防护部并从防护部的固定侧边的边缘穿出,针状电极的尾端固定在握持端上,并与导线电连接,针状电极4的头端贯穿了整个防护部9,并且针状电极4的头端的顶端,即整个针状电极4的尖端穿过了防护部9并露出在防护部9的外侧。在使用时,露出在外的针状电极尖端刺入病人的皮肤进行检测,使用者是手持握持部3进行针电极4的刺入动作。本申请的针状电极是从防护部9的固定侧边的边缘处穿出,即,此时的针状电极位于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的中间,由于弹性侧边1在弹性应力的作用下有向固定侧边6挤压的倾向,因此,本申请防护部9的弹性侧边将针状电极4抵靠在所述固定侧边上,即,弹性侧边的弹力将针状电极压靠在固定侧边上。这里所说的抵靠或者压靠并没有将针状电极完全固定地压靠在固定侧边上,即便是在压靠或者抵靠的状态,针状电极4同样可以在固定侧边6和弹性侧边1之间滑动,即,针状电极4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被握持端3带动完成出针和收针的动作。为了获得这一弹力,还可以在弹性侧边与底部之前设置有弹簧7,以弹簧7的弹力将针状电极抵靠在固定侧边6上。本申请的防护部9与握持部3之间可破坏连接,这一可破坏连接可以采用易断细线或者其他合适的形式实现,只要能够实现二者的可破坏连接即可,并无具体限制,此处的可破坏连接是指握持部和防护部之间的连接是轻微的、可破坏的,一旦破坏了这种连接状态,原本连为一体的握持部和防护部即分开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本申请的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2,这一连接线2的作用是限制防护部9和握持部3在彼此的连接被破坏后二者相互分离的距离,使得二者不至于完全分散开。本申请的使用过程为:在使用前,处于原始的出厂状态,此时的防护部和握持部仍然保持着可破坏的连接,针状电极的尖端从防护部的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之间穿过,操作者手持握持部,将针状电极的尖端刺入病人的皮肤,将导线的另一头连接上电子检测设备,从而进行电极检测。检测完成后,即使用后,操作者手持握持部,将针状电极的尖端从病人皮肤中拔出,将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包括握持部、防护部、针状电极和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电极的尾端设置在握持部上并与导线电连接;所述防护端包括底部、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在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状电极的头端穿过所述通孔穿透防护部并从防护部的固定侧边的边缘穿出,所述弹性侧边将针状电极抵靠在所述固定侧边上;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可破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护针电极,包括握持部、防护部、针状电极和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状电极的尾端设置在握持部上并与导线电连接;所述防护端包括底部、固定侧边和弹性侧边,在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状电极的头端穿过所述通孔穿透防护部并从防护部的固定侧边的边缘穿出,所述弹性侧边将针状电极抵靠在所述固定侧边上;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线,所述防护部与握持部之间可破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针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侧边具有弹性形变,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浩何珏何连交闫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连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