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269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7:35
转向装置具有转向柱、柱支架、定距支架、杆和弹性构件。转向柱支承与方向盘相连结的输入轴。柱支架具有长孔,且支承转向柱。定距支架具有:两个纵板,它们设于转向柱的外周面,且沿着柱支架设置;及横板,其将两个纵板连结起来。杆贯穿长孔和纵板。弹性构件位于横板与杆之间,将杆朝向转向柱推压。

Steering gear

The steering device has a steering column, a column bracket, a distance bracket, a rod and an elastic member. The steering column supports the input shaft that is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wheel. The column bracket has a long hole and supports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fixed distance bracket has two longitudinal plates, which are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teering column and along the column bracket, and a transverse plate which connects the two longitudinal plates. The rod runs through the long hole and the longitudinal plate. The elastic memb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cross plate and the rod, pushing the rod towards the steer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中具有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能够伴随着方向盘的旋转,对车轮赋予舵角。公知有一种能够调整方向盘的位置的转向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如下的转向装置:通过旋转操作杆,将柱支架的紧固解除,能够进行位置调整。专利文献1所述的转向装置具有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安装在内柱的、从外柱的狭缝处暴露出来的部分。施力构件将杆向径向外侧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149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当柱支架的紧固被解除时,施加于杆的负荷会变小或变没。因此,在使方向盘动作时,有时会产生晃动。专利文献1所述的施力构件即是为了抑制晃动所设置的。然而,在外柱不具有狭缝的情况下,较难装配施力构件。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采用该转向装置,能够抑制在调整方向盘的位置时的晃动,并且,能够容易安装用于抑制晃动的构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装置具有:转向柱,其支承与方向盘相连结的输入轴;柱支架,其具有长孔,且支承所述转向柱;定距支架,其具有两个纵板以及将两个所述纵板连结起来的横板,所述两个纵板设于所述转向柱的外周面,且沿着所述柱支架设置;杆,其贯穿所述长孔和所述纵板;及弹性构件,其位于所述横板与所述杆之间,将所述杆朝向所述转向柱推压。由此,杆被按压于设于纵板的孔的内壁。因此,能够抑制转向柱移动时的晃动。而且,即使转向柱不具有狭缝,也能够将弹性构件安装于杆。因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装置,能够抑制在调整方向盘的位置时的晃动,并且,能够容易安装用于抑制晃动的构件。基于上述转向装置的技术方案,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朝向所述横板呈凸状的凹部,所述杆嵌于所述凹部。由此,能够抑制弹性构件从杆脱落。基于上述转向装置的技术方案,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位于所述杆的车辆前方侧或车辆后方侧的凸部,所述杆与所述凸部相接触。由此,在将弹性构件向杆安装时容易定位。基于上述转向装置的技术方案,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构件为板簧。由此,容易制造弹性构件。基于上述转向装置的技术方案,理想的是,自所述弹性构件至一个所述纵板的距离等于自所述弹性构件至另一个所述纵板的距离。由此,这两个纵板与杆之间都不易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更容易抑制在调整方向盘的位置时的晃动。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转向装置,采用该转向装置,能够抑制在调整方向盘的位置时的晃动,并且,能够容易安装用于抑制晃动的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C-C剖视图。图7是图4中的D-D剖视图。图8是将图7中的杆的周围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剖视图。图9是向转向装置安装之前的弹性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安装于转向装置的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本专利技术不被下述的、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下面称为实施方式)所限定。而且,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内容及与之实质上相同的内容,即所谓的等同的范围的内容。而且,下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要素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按照由操作者赋予的力进行传递的顺序来看,转向装置80依次具有方向盘81、转向轴82、转向力辅助机构83、万向节84、中间轴85和万向节86,且与小齿轮轴87相接合。下面的说明中,将搭载有转向装置80的车辆中的前方简记作前方,将车辆中的后方简记作后方,将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与将右前轮和左前轮连结起来的直线平行的方向)简记作车辆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转向轴82具有输入轴82a和输出轴82b。输入轴82a的一端部与方向盘81相连结,输入轴82a的另一端部与输出轴82b相连结。而且,输出轴82b的一端部与输入轴82a相连结,输出轴82b的另一端部与万向节84相连结。如图1所示,中间轴85将万向节84和万向节86连结起来。中间轴85的一端部与万向节84相连结,中间轴85的另一端部与万向节86相连结。小齿轮轴87的一端部与万向节86相连结,小齿轮轴87的另一端部与转向齿轮88相连结。转向轴82的旋转经由中间轴85传递给小齿轮轴87。如图1所示,转向齿轮88具有小齿轮88a和齿条88b。小齿轮88a与小齿轮轴87相连结。齿条88b与小齿轮88a相啮合。转向齿轮88借助齿条88b将被传递给小齿轮88a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行进运动。齿条88b与拉杆89相连结。通过齿条88b移动,从而车轮的角度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转向力辅助机构83具有减速装置92和电动马达93。减速装置92例如为蜗杆减速装置。由电动马达93产生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92的内部的蜗杆传递给蜗轮,使蜗轮旋转。减速装置92利用蜗杆和蜗轮来使由电动马达93产生的扭矩增加。而且,减速装置92向输出轴82b赋予辅助转向扭矩。即,转向装置80为柱辅助式。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80具有ECU(ElectronicControlUnit)90、扭矩传感器94和车速传感器95。电动马达93、扭矩传感器94和车速传感器95与ECU90电连接。扭矩传感器94通过CAN(ControllerAreaNetwork)通信,向ECU90输出被传递给输入轴82a的转向扭矩。车速传感器95能够检测搭载有转向装置80的车体的行驶速度(车速)。车速传感器95设于车体,能通过CAN通信向ECU90输出车速。ECU90能控制电动马达93。ECU90分别从扭矩传感器94和车速传感器95获取信号。在点火开关98开启的状态下,从电源装置99(例如车载电池)向ECU90供电。ECU90基于转向扭矩和车速来算出辅助转向指令值。ECU90基于辅助转向指令值,来调节供向电动马达93的电力值。ECU90从电动马达93获取感应电压的信息,或获取从设于电动马达93的解析器等输出的信息。通过ECU90控制电动马达93,从而操作方向盘81所需的力变小。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C-C剖视图。图7是图4中的D-D剖视图。图8是将图7中的杆的周围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剖视图。图9是向转向装置安装之前的弹性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安装于转向装置的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转向装置80具有转向柱5、柱支架4、定距支架(日文:ディスタンスブラケット)6、紧固机构3和弹性构件2。转向柱5是支承输入轴82a和输出轴82b的构件。输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n该转向装置具有:/n转向柱,其支承与方向盘相连结的输入轴;/n柱支架,其具有长孔,且支承所述转向柱;/n定距支架,其具有两个纵板以及将两个所述纵板连结起来的横板,所述两个纵板设于所述转向柱的外周面,且沿着所述柱支架设置;/n杆,其贯穿所述长孔和所述纵板;及/n弹性构件,其位于所述横板与所述杆之间,将所述杆朝向所述转向柱推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
该转向装置具有:
转向柱,其支承与方向盘相连结的输入轴;
柱支架,其具有长孔,且支承所述转向柱;
定距支架,其具有两个纵板以及将两个所述纵板连结起来的横板,所述两个纵板设于所述转向柱的外周面,且沿着所述柱支架设置;
杆,其贯穿所述长孔和所述纵板;及
弹性构件,其位于所述横板与所述杆之间,将所述杆朝向所述转向柱推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朝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里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