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006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间镂空,在底座中间镂空处设有卡座,在卡座内部设有环形凹槽和连接柱,连接柱位于环形凹槽内,在连接柱两侧设有均匀排布的连接槽,在连接槽内设有金属连接端子,连接槽的宽度大于金属连接端子的宽度,且连接槽底部和金属连接端子固定连接;卡座的前后两端和底座固定连接,卡座的左右两侧和底座之间设有连接缝隙,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和底座内侧固定连接,且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弯折后通过连接缝隙伸出底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相对传统的BTB端子,实现了金属连接端子可以在水平面和竖直方向上浮动,浮动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保证高插拔次数,还可以实现在连接其他结构时自动校准,保证连接牢固。

A floating connection terminal structure of board to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te-to-plate floating connection termina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middle hollow part of the base, a clamp base at the middle hollow part of the base, an annular groove and a connection column inside the clamp base, the connection column is located in the annular groove, two sides of the connection column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groove evenly arranged, and a metal connection terminal is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on groove, the width of the connection groov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metal The width of the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groov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connecting terminal;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card bas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card base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gap between the base, the tail of the metal connecting termina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of the base, and the tail of the metal connecting end is bent and extends out of the bottom of the bas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gap; the board to board float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TB terminal, the dynamic connection terminal structure realizes that the metal connection terminal can float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floating structure design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high insertion and extraction times, but also realize the automatic calibration when connecting other structures to ensure the connection is fi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板对板之间的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技术的推广普及,表面贴装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PCB都随之有相应的表面贴装连接器出现。从穿孔式(T/H)焊接工艺到表面贴片(SMT)焊接工艺,使得连接器的端子排列间距(Pitch)可以从1.27mm 减小到1.0mm,并逐渐减小到0.8mm和0.5mm,而且应用SMT工艺允许在PCB的双面都焊接电子元器件,大大增加了PCB上的元器件密度。现在使用连接器的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都已经集小型化、薄型化和高性能化于一身,这便促使了相应的连接器向短小化和连接部件向窄片化发展。目前在板对板(Board to Board,简称:BTB)的连接器产品中,各公司都开始大批量生产0.5mm片型的连接器产品。但是,在设计BTB端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排列间距,还需要保证BTB端子能够高插拔次数、连接不牢固以及在插拔时上翘损伤BTB端子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解决现有BTB端子不能高插拔次数、连接不牢固以及在插拔时上翘损伤BTB端子的情况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间镂空,在所述底座中间镂空处设有卡座,在所述卡座内部设有环形凹槽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在所述连接柱两侧设有均匀排布的连接槽,在所述连接槽内设有金属连接端子,所述连接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宽度,且所述连接槽底部和所述金属连接端子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前后两端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连接缝隙,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和所述底座内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弯折后通过所述连接缝隙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部。优选的,在所述连接槽底部和所述金属连接端子固定连接处相对应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上设有固定部一;在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和所述底座内侧固定连接处相对应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上设有固定部二。优选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顶端向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弯折0°-90°。优选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弯折0°-90°后通过所述连接缝隙伸出所述底座的底部。优选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设有弯折处一、弯折处二和弯折处三,所述弯折处一和所述弯折处二均为所述金属连接端子弯折180°形成,所述弯折处三为所述金属连接端子弯折90°形成,所述折处一位于所述连接柱的底部,所述弯折处二位于所述连接缝隙内部,所述弯折处三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弯折处二和所述弯折处三的高度差为0-0.3mm。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宽度比所述金属连接端子宽度大0mm-1.0mm。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相对传统的BTB端子,实现了金属连接端子可以在水平面和竖直方向上浮动,在水平面上浮动的范围是0mm-1.0mm,即本技术的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通过把连接槽的宽度设置成大于金属连接端子的宽度,同时在连接槽底部和金属连接端子的固定连接以及在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和底座内侧固定连接,浮动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保证高插拔次数,还可以实现在连接其他结构时自动校准,保证连接牢固;而且,本技术的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在金属连接端子上的弯折处二和弯折处三设置成有0-0.3mm的高度差,可以保证在浮动的时候不会刮花其他接触面。不仅如此,本技术的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在金属连接端子的顶端设置成向连接槽的内部弯折0°-90°,保证了在插拔时不会上翘,进而保护BTB端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的金属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或流程名称:1.底座;2.卡座;3.环形凹槽;4.连接柱;5.连接槽;6.金属连接端子;7.连接缝隙;8.弯折处一;9.弯折处二;10.弯折处三;11.固定部一;12.固定部二。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中间镂空,在底座1中间镂空处设有卡座2,在卡座2内部设有环形凹槽3和连接柱4,连接柱4位于环形凹槽3内,在连接柱4两侧设有均匀排布的连接槽5,在连接槽5内设有金属连接端子6,连接槽5的宽度大于金属连接端子6的宽度,且连接槽5底部和金属连接端子6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卡座2的前后两端和底座1固定连接,卡座2的左右两侧和底座1之间设有连接缝隙7,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和底座1内侧固定连接,且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弯折后通过连接缝隙7伸出底座1的底部。具体的,在连接槽5底部和金属连接端子6固定连接处相对应的金属连接端子6上设有固定部一11;在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和底座1内侧固定连接处相对应的金属连接端子6上设有固定部二12。具体的,金属连接端子6的顶端向连接槽5的内部弯折0°-90°。本实施例中金属连接端子的顶端向连接槽的内部弯折30°。具体的,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弯折0°-90°后通过连接缝隙7伸出底座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金属连接端子的尾部弯折90°后通过连接缝隙伸出底座1的底部。具体的,金属连接端子6设有弯折处一8、弯折处二9和弯折处三10,弯折处一8和弯折处二9均为金属连接端子6弯折180°形成,弯折处三10为金属连接端子弯折90°形成,折处一8位于连接柱4的底部,弯折处二9位于连接缝隙7内部,弯折处三10位于底座1的底部。具体的,弯折处二9和弯折处三10的高度差为0-0.3mm。本实施例中弯折处二9和弯折处三10的高度差为0.3mm。具体的,连接槽5的宽度比金属连接端子6宽度大0mm-1.0mm。本实施例中连接槽的宽度比金属连接端子宽度大0.5mm。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间镂空,在所述底座(1)中间镂空处设有卡座(2),在所述卡座(2)内部设有环形凹槽(3)和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位于所述环形凹槽(3)内,在所述连接柱(4)两侧设有均匀排布的连接槽(5),在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金属连接端子(6),所述连接槽(5)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宽度,且所述连接槽(5)底部和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固定连接;所述卡座(2)的前后两端和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卡座(2)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连接缝隙(7),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和所述底座(1)内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弯折后通过所述连接缝隙(7)伸出所述底座(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间镂空,在所述底座(1)中间镂空处设有卡座(2),在所述卡座(2)内部设有环形凹槽(3)和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位于所述环形凹槽(3)内,在所述连接柱(4)两侧设有均匀排布的连接槽(5),在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金属连接端子(6),所述连接槽(5)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宽度,且所述连接槽(5)底部和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固定连接;所述卡座(2)的前后两端和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卡座(2)的左右两侧和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连接缝隙(7),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和所述底座(1)内侧固定连接,且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弯折后通过所述连接缝隙(7)伸出所述底座(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槽(5)底部和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固定连接处相对应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上设有固定部一(11);在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的尾部和所述底座(1)内侧固定连接处相对应的所述金属连接端子(6)上设有固定部二(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奇王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