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06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成型基座以及数个夹紧件,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形成数个用于包胶的成型腔室,所述成型基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待包胶产品的限位,数个夹紧件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固定待包胶产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包胶模具,可对待包胶产品进行准确定位,使得包胶过程简单,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Mold for coa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ubber mol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ould, a second die, a forming base and a plurality of clamping parts, wherein the first die and the second die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to form a plurality of molding chambers for rubber encapsulation. The two ends of the forming bas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mould and the second mold, and are used for limi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roduct to be wrapped. The first mould and the second mould are used for fixing the product to be wrapped. The glue wrapping mo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curately position the glue wrapping products, make the glue wrapping process simple, and ensure the product quality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胶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包胶模具。
技术介绍
硅橡胶等软性材质,在常温下富有弹性,通常被用作于一些硬质的物件的保护套,如手电筒,在手电筒的金属壳体外套设硅橡胶保护套,一方面可以增大摩擦力,便于握持,另一方面起到绝缘隔热的作用,使用更为安全。但是由于硅橡胶等软性材质在常温下富有弹性的特性,也导致其容易变形,容易脱落和打滑,使用时间久了容易老化裂开,且回收利用率低,环保效益差。包胶,就是将包胶材料软化成软胶,并包覆到其他待包胶产品上。现有的包胶通常采用二次注塑工艺,即将已注塑好的待包胶产品固定在包胶模具上,再在合适的温度下将熔化的软胶注塑粘附到待包胶产品上,并经冷却得到制品。但是由于待包胶产品在放入过程中,容易移动而导致无法准确放置对应位置,导致产品难以包胶或包胶跑偏,产品的品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包胶模具,可对待包胶产品进行准确定位,使得包胶过程简单,确保产品品质稳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成型基座以及数个夹紧件,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形成数个用于包胶的成型腔室,所述成型基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待包胶产品的限位,数个夹紧件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固定待包胶产品。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基座上设有数根顶杆,数根顶杆分别伸入数个成型腔室内。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杆和所述成型腔室的数量均为两个。>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的数量为所述顶杆数量的四倍。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的材质为软性塑料或树脂,且所述夹紧件的熔点大于包胶材料。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的材质为尼龙。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材质均为钢材。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腔室的内壁设有纹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包胶模具,对待包胶产品进行包胶时,通过夹紧件固定待包胶产品,待包胶产品不会发生移动,放置的位置准确,不会发生跑偏现象,从而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使用时,先打开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将待包胶产品放置于成型基座上,并通过夹紧件进行固定,然后在成型腔内加入包胶材料,再合模进行高温加热,包胶材料被软化成液态软胶,粘附于待包胶产品上,并在成型腔室内逐渐均匀地涂布,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再经冷却定型、脱模,最后获得包胶层与待包胶产品结合紧密的成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包胶模具的爆炸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成型基座;4、夹紧件;5、成型腔室;6、待包胶产品;7、包胶层;31、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成型基座3以及数个夹紧件4,所述第一模具1与所述第二模具2相对设置,形成数个用于包胶的成型腔室5,所述成型基座3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模具1与所述第二模具2上,用于待包胶产品6的限位,数个夹紧件4设于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上,用于固定待包胶产品6。对待包胶产品6进行包胶时,通过夹紧件4固定待包胶的待包胶产品6,待包胶产品6不会发生移动,放置的位置准确,不会发生跑偏现象,从而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使用时,先打开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将待包胶产品6放置于成型基座3上,并通过夹紧件4进行固定,然后在成型腔内加入包胶材料,再合模进行高温加热,将包胶材料被软化成液态软胶,粘附于待包胶产品6上,并在成型腔室5内逐渐均匀地涂布,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再经冷却定型、脱模,最后获得包胶层7与待包胶产品6结合紧密的成品。该包胶模具适用于采用TPR包胶材料对硬质物件(如金属件)进行包胶,TPR材料是热塑性橡胶材料,是一类具有橡胶弹性同时无需硫化,可直接注塑加工成型的热塑性软性胶料,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耐磨性,防滑性和减震性能优良,耐老化性能优异,且TPR是新型的环保材料,无毒无味,能够回收利用,较为环保。由TPR包胶形成的产品,弹性触感佳,且止滑性好,可提升制品的触摸手感,增强握持性。所述成型基座3上设有数根顶杆31,数根顶杆31分别伸入数个成型腔室5内。待包胶产品6为管状结构,待包胶产品6套设于所述顶杆31上。优选地,顶杆31的外径与待包胶产品6的内径相同,待包胶产品6与顶杆3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为稳固。所述顶杆31和所述成型腔室5的数量均为两个,包胶模具可以同时对两个待包胶产品6进行包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不限于此,顶杆31和成型腔室5的数量可以根据包胶模具和待包胶产品6的尺寸进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夹紧件4的数量为所述顶杆31数量的四倍。四个夹紧件4相配合固定一个顶杆31上的待包胶产品6,其中两个夹紧件4设于第一模具1上,两个夹紧件4设于第二模具2上,第一模具1上的夹紧件4和第二模具2上的夹紧件4相配合固定住待包胶产品6的两端,固定结构稳固,待包胶产品6不会发生移动,不会发生跑偏现象。所述夹紧件4的材质为软性塑料或树脂,且所述夹紧件4的熔点大于包胶材料。软性材质的夹紧件4在固定待包胶产品6时,不会损伤待包胶产品6的表面,避免了由于夹紧件4在固定待包胶产品6时造成损伤,而导致的产品不合格。夹紧件4的熔点大于包胶材料,保证在包胶材料加热熔化时,夹紧件4不会发生熔化。优选地,夹紧件4的材质为尼龙。尼龙材料具有无毒、质轻、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热性,且摩擦系数低,不会造成待包胶产品6的损伤。大多数TPR材料的熔点为130~150℃,尼龙材料的熔点为260-290℃,熔化温度易控制。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的材质均为钢材。钢材的强度高,可以保证包胶模具的使用寿命;钢材具有不渗漏性,便于做成密闭结,不会发生漏胶的情况;钢材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效果好,便于加热熔融。所述成型腔室5的内壁设有纹饰,制得的包胶层7更为美观,纹饰的图案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成型基座以及数个夹紧件,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形成数个用于包胶的成型腔室,所述成型基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待包胶产品的限位,数个夹紧件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固定待包胶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成型基座以及数个夹紧件,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对设置,形成数个用于包胶的成型腔室,所述成型基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待包胶产品的限位,数个夹紧件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固定待包胶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基座上设有数根顶杆,数根顶杆分别伸入数个成型腔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和所述成型腔室的数量均为两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耐斯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