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4661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及系统,包括铝基板、灯坝、至少一颗灯珠和若干硅片LED,铝基板上固定有灯珠负极铜膜导线、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每个硅片LED的两端均跨接在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之间,灯坝的下端固定在铝基板上,灯珠固定在铝基板上并跨接在灯珠负极铜膜导线和灯珠正极铜膜导线之间,灯珠位于灯坝内,灯坝内设有硅胶模,且硅胶模覆盖硅片LED,灯珠的上端突出硅胶模的上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源及其系统,可实现泛光与聚光结合在同一个基板上,切换方便,有效的降低了照明产品在可调泛光与聚光结构设计上的成本,同时,产品外配件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C0MMB-LED光源技术中文含义解释为LED芯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的高光效集成面光源技术,此技术剔除了支架概念,无电镀、无回流焊、无贴片工序,因此工序减少近三分之一,成本也节约了三分之一。因该光源为面光源,在泛光产品上的使用尤为便捷,但在户外照明行业的远射照明就显得美中不足,如夜骑。目前户外照明行业实现远射均采用单芯片LED,通过调节聚光物与LED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泛光与聚光,或通过聚光反射器将光线汇聚,来实现聚光,但这种方式不能同时调节泛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包括铝基板、灯坝、至少一颗灯珠和若干硅片LED,所述铝基板为板状,所述铝基板上表面涂有白油,且所述铝基板上固定有灯珠负极铜膜导线、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每个所述硅片LED的两端均跨接在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之间,所述灯坝为边界小于所述铝基板的框体结构,且所述灯坝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铝基板上,所述灯珠固定在所述铝基板上并跨接在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和灯珠正极铜膜导线之间,所述灯珠位于所述灯坝的框体结构内,所述灯坝内设有成型的硅胶模,且所述硅胶模覆盖所述硅片LED,所述灯珠的上端突出所述硅胶模的上表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铝基板上的灯珠负极铜膜导线、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具体设置如下: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两端分别设有灯珠负极触点,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灯珠负极焊盘,且每个所述灯珠的负极与一个所述灯珠负极焊盘焊接;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两端分别设有灯珠正极触点,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灯珠正极焊盘,且每个所述灯珠的正极与一个所述灯珠正极焊盘焊接,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上位于所述灯珠正极焊盘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硅片正极安置点,每个所述硅片LED的正极与一个硅片正极安置点焊接;所述硅片负极铜膜导线两端分别设有硅片负极触点,所述硅片负极铜膜导线中部设有数量与所述硅片正极安置点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硅片散热点,所述硅片负极铜膜导线中部所述娃片散热点远离所述娃片正极安置点一侧设有数量与所述娃片散热点相同且对应的硅片负极安置点,每个所述硅片LED的灯体固定在所述硅片散热点上表面,每个所述硅片LED的负极与一个硅片负极安置点焊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可以方便单独控制所述灯珠或所述硅片LED,方便泛光灯和聚光灯的切换。进一步:同一个所述灯珠焊接的所述灯珠负极焊盘和所述灯珠正极焊盘沿所述铝基板的长度方向对齐并相邻间隔设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所述灯珠位于所述铝基板的中部,从而得到较为均匀的聚光效果。进一步:所述硅片正极安置点均匀设置在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上所述灯珠正极焊盘的两侧。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所述硅片LED均匀分布在所述铝基板的两侧,从而得到较为均匀的泛光效果。进一步:所述硅片正极安置点、硅片散热点和硅片负极安置点三者沿所述铝基板的宽度方向对齐并间隔设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所述硅片LED的泛光效果。进一步:所述灯珠正极触点与外部电源正极连接,外部电源负极通过开关与所述灯珠负极触点或硅片负极触点连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部开关即可非常方便的切换所述灯珠和所述硅片LED点亮,从而比较方便地实现聚光光线或泛光光线的切换。进一步: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的表面均涂覆有具有电气绝缘功能的白油。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灯珠正极铜膜导线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的表面涂覆白油,可以进一步增强其与铝基板的电气绝缘性能,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灯珠为XQ-E光源。进一步:所述铝基板上还设有多个灯坝焊盘,所述灯坝的下端通过所述灯坝焊盘焊接在所述铝基板上。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所述灯坝牢固地固定在所述铝基板上,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系统,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灯珠或硅片LED亮度的电压调节器和所述的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所述电压调节器与所述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及其系统,可以实现泛光与聚光结合在同一个基板上,而不通过调节聚光物来实现,只需通过开关档位来切换,更加方便的实现了聚光与泛光,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的降低了照明产品在可调泛光与聚光结构设计上的成本,同时,产品外配件成本也能大幅度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的铝基板正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铝基板,2、灯坝,3、硅胶模,4、灯珠,5、硅片LED ;11、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2、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3、硅片负极铜膜导线,14、灯坝焊盘;111、灯珠负极触点,112、灯珠负极焊盘,121、灯珠正极触点,122、灯珠正极焊盘,123、硅片正极安置点,131、硅片负极触点,132、硅片散热点,133、硅片负极安置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结构示意图,包括铝基板1、灯坝2、至少一颗灯珠4和若干硅片LED5,所述铝基板I为板状,所述铝基板I上表面涂有白油,且所述铝基板I上固定有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13,每个所述硅片LED5的两端均跨接在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13之间,所述灯坝2为边界小于所述铝基板I的框体结构,且所述灯坝2的下端密封固定在所述铝基板I上,所述灯珠4固定在所述铝基板I上并跨接在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和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之间,所述灯珠4位于所述灯坝2的框体结构内,所述灯坝2内设有成型的硅胶模3,且所述硅胶模3覆盖所述硅片LED5,所述灯珠4的上端突出所述硅胶模3的上表面。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铝基板I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但是这里不仅限于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他形状(比如:圆形、菱形等)也可以,只要能实现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即可。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铝基板I上的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13具体设置如下: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两端分别设有灯珠负极触点111,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灯珠负极焊盘112,且每个所述灯珠4的负极与一个所述灯珠负极焊盘112焊接;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两端分别设有灯珠正极触点121,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中部设有至少一个灯珠正极焊盘122,且每个所述灯珠4的正极与一个所述灯珠正极焊盘122焊接,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上位于所述灯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泛光、聚光于一体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基板(1)、灯坝(2)、至少一颗灯珠(4)和若干硅片LED(5),所述铝基板(1)为板状,所述铝基板(1)上表面涂有白油,且所述铝基板(1)上固定有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13),每个所述硅片LED(5)的两端均跨接在所述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和硅片负极铜膜导线(13)之间,所述灯坝(2)为边界小于所述铝基板(1)的框体结构,且所述灯坝(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铝基板(1)上,所述灯珠(4)固定在所述铝基板(1)上并跨接在所述灯珠负极铜膜导线(11)和灯珠正极铜膜导线(12)之间,所述灯珠(4)位于所述灯坝(2)的框体结构内,所述灯坝(2)内设有成型的硅胶模(3),且所述硅胶模(3)覆盖所述硅片LED(5),所述灯珠(4)的上端突出所述硅胶模(3)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耐斯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