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作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94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抛光作业机构,包括载台、抛光组件、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上端,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侧端,所述上端吸尘组件上开设有一让位孔,所述抛光组件的打磨头穿设于上端吸尘组件的让位孔而对应载台,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上均设有对应载台的吸尘口以及连通吸尘口的抽风装置,所述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与所述让位孔相连通。经过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的吸尘,极大的降低了飞溅至外部环境中的粉尘量,使之能够达到无需采用箱体隔离的目的,适用于加工时间短的产品,能够快速更换,提高加工效率。

A polish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lishing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loading platform, a polishing component, an upper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and a side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The upper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corresponds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loading platform, the side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corresponds to the side end of the loading platform, the upper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 yield hole, and the polishing head of the polishing component passes through the yield hole of the upper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and corresponds to the load The top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and the side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are provided with a dust collection port corresponding to the platform and an air suction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dust collection port, and the dust collection port of the top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yield hole. Through the dust collection of the upper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and the side end dust collection component, the amount of dust splashed in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greatly reduced, so that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box isolation, and it is suitable for products with short processing time, which can be replaced quickly and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作业机构
本技术涉及制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作业机构。
技术介绍
表面抛光是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作用,在抛光机或砂带磨床进行的光整合加工方法。加工时,抛光膏涂在高速旋转的软弹性打磨头上,利用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使加工面上形成极薄溶流层,即可填平加工面上的微观凹凸不平,获得光亮的镜面。表面抛光适于镀层表面修饰。抛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经过打磨头的旋转而四处飞溅,污染环境且难以清理。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620185086.4公开的一种简易钢材表面抛光装置,抛光作业在一箱体内进行,采用箱体作为阻隔,避免污染外界环境,在箱体内设置吸尘装置,能够吸除箱体内的粉尘。但是,吸尘装置的吸尘口设置一个,且离承载台位置较远,其目的只是对箱体内漂浮的粉尘进行吸除,在抛光作业过程中,粉尘仍会四处飞溅至空气中或箱体、承载台等器件上,飞溅至箱体、承载台等器件上的粉尘只能采用冲洗或擦除等其他方式来清洁,清洁难度大。再者,采用对比文件中的模式,需要等吸尘装置将箱体内漂浮的粉尘进行吸除完成后才开启,具有一等待时间,对加工时间长的作业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加工时间短的作业,其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吸除粉尘的抛光作业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抛光作业机构,包括载台、抛光组件、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上端,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侧端,所述上端吸尘组件上开设有一让位孔,所述抛光组件的打磨头穿设于上端吸尘组件的让位孔而对应载台,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上均设有对应载台的吸尘口以及连通吸尘口的抽风装置,所述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与所述让位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吸尘管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载台,定义所述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为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与所述让位孔均开设在第一壳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第一中空腔体连通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还开设有贯通第一中空腔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吸尘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一通孔,另一端连接抽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盖合且密封的上壳体和下盖板,所述上壳体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与下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中空腔体,所述下盖板作为第一壳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吸尘口和让位孔开设于下盖板上。进一步的,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吸尘管道,所述第二壳体的侧表面对应所述载台,定义所述侧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为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吸尘口开设于第二壳体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二中空腔体连通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贯通第二中空腔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吸尘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二通孔,另一端连接抽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侧端吸尘组件上的吸尘口为长形开口。进一步的,所述抛光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所述打磨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打磨头,以带动打磨头旋转打磨。进一步的,还包括X轴传动组件,所述X轴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抛光组件和上端吸尘组件,同时带动抛光组件和上端吸尘组件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进一步的,所述X轴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丝杆、第一滑块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丝杆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块螺接于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一丝杆,以驱动第一丝杆旋转,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第一滑块,所述抛光组件和上端吸尘组件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进一步的,还包括Y轴传动组件,所述Y轴传动组件驱动连接载台,并带动载台沿Y轴方向往返移动,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在X轴方向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Y轴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丝杆、第二滑块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丝杆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块螺接于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二丝杆,以驱动第二丝杆旋转,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第二滑块,所述载台固定在第二固定座上。进一步的,所述载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外周侧分别设有推料定位组件,沿Y轴方向的推料定位组件与载台均固定在第二固定座上。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待抛光的产品放置在载台上,抛光组件进行对产品进行抛光作业,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与用于让位抛光组件的打磨头的让位孔相连通,抛光作业产生的大部分粉尘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快速吸除,极大的降低了向外飞溅的粉尘,侧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进一步的吸除向外飞溅的粉尘,经过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的吸尘,极大的降低了飞溅至外部环境中的粉尘量,使之能够达到无需采用箱体隔离的目的,适用于加工时间短的产品,能够快速更换,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小,清洁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抛光作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抛光作业机构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中上端吸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中上端吸尘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所示为实施例一中侧端吸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实施例一中侧端吸尘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所示为实施例二中抛光作业机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抛光作业机构,包括载台30、抛光组件、上端吸尘组件10和侧端吸尘组件20,所述上端吸尘组件10对应载台30的上端,所述侧端吸尘组件20对应载台30的侧端,所述上端吸尘组件10上开设有一让位孔101,所述抛光组件的打磨头(未示出)穿设于上端吸尘组件10的让位孔101而对应载台30,所述上端吸尘组件10和侧端吸尘组件20上均设有对应载台30的吸尘口102、201以及连通吸尘口102、201的抽风装置(未示出),所述上端吸尘组件10的吸尘口102与所述让位孔101相连通。将待抛光的产品放置在载台30上,抛光组件进行对产品进行抛光作业,上端吸尘组件10的吸尘口102与用于让位抛光组件的打磨头的让位孔101相连通,抛光作业产生的大部分粉尘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上端吸尘组件10的吸尘口102快速吸除,极大的降低了向外飞溅的粉尘,侧端吸尘组件20的吸尘口201进一步的吸除向外飞溅的粉尘,经过上端吸尘组件10和侧端吸尘组件20的吸尘口102、201的吸尘,极大的降低了飞溅至外部环境中的粉尘量,使之能够达到无需采用箱体隔离的目的,适用于加工时间短的产品,能够快速更换,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小,清洁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作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抛光组件、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上端,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侧端,所述上端吸尘组件上开设有一让位孔,所述抛光组件的打磨头穿设于上端吸尘组件的让位孔而对应载台,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上均设有对应载台的吸尘口以及连通吸尘口的抽风装置,所述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与所述让位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作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抛光组件、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上端,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对应载台的侧端,所述上端吸尘组件上开设有一让位孔,所述抛光组件的打磨头穿设于上端吸尘组件的让位孔而对应载台,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和侧端吸尘组件上均设有对应载台的吸尘口以及连通吸尘口的抽风装置,所述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与所述让位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作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吸尘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吸尘管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载台,定义所述上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为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一吸尘口与所述让位孔均开设在第一壳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第一中空腔体连通第一吸尘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还开设有贯通第一中空腔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吸尘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一通孔,另一端连接抽风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作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盖合且密封的上壳体和下盖板,所述上壳体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与下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中空腔体,所述下盖板作为第一壳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吸尘口和让位孔开设于下盖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作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吸尘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吸尘管道,所述第二壳体的侧表面对应所述载台,定义所述侧端吸尘组件的吸尘口为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吸尘口开设于第二壳体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二中空腔体连通第二吸尘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开设有贯通第二中空腔体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华军叶善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捷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