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471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包括全封闭直线导管,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的右下侧设置有半封闭螺旋线导管,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上侧开设有半封闭导管开槽,通过排出液体缓降结构,避免液体自由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及对细胞有破坏性作用的冲击力,减少在液体融合阶段减少的气泡形成,反应器内管道排出液体与反应器内页面液体进行融合,以保障反应器内液体循环时,在各液体层级充分有效混匀与交流,增加反应器内液体排出时液体混匀交换的有效区域,通过液体沉降导管消除液体在不同层级间循环时液体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及细胞损伤,有效增加液体循环时的交换面积与容积,提高液体循环效率。

A kind of non impact liquid settling catheter for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produc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ological products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non impact liquid settling conduit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products, including a fully closed straight conduit, the right lower side of the fully closed straight conduit is provided with a semi closed spiral conduit, the upper side of the semi closed spiral conduit is provided with a semi closed conduit slot, and the liquid can be avoided to fall freely by discharging the liquid slowly The impact produced in the falling process and the impact force that has destructive effect on the cells will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bubbles reduced in the liquid fusion stage. The liquid discharged from the pipeline in the reactor will be fused with the liquid on the reactor's internal page to ensure that when the liquid circulates in the reactor, the effective mixing and exchange at all liquid levels will be fully realized and the effective area of liquid mixing and exchange will be increased when the liquid in the reactor is discharged I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exchange area and volume of liquid circul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quid 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品生产
,具体为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
技术介绍
生物药品,如溶瘤病毒(以细胞作为培养生产载体)、UCART等,现处在高速研发与验证阶段,在研发阶段,主要依托手工方式进行样品制备。现在临床试验的药品,在不久的将来会投入规模化的使用,每批次生产的生物药品应能满足数十病人甚至上百病人的使用,每批次药品生产的液量50到200升,及更大的容积。大容量液体生产时的液体循环反应器,通过泵体驱动实现生产液体在不同层级,不同液体高度层的循环。出口处的液体在排出时,一般会与实际的液体页面有相对高度差,自由下落的液滴会对其中的细胞载体等产生巨大的冲击及冲击应力,严重时可能造成细胞膜的破裂。同时,液体下落时易产生气泡,气泡在破裂时,会对液体中的生物载体产生二次应力冲击。液体循环反应器的内部排出口液体应与反应器内顶层页面无冲击力接触并融合,并降低气泡的产生,因此需要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包括全封闭直线导管,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的右下侧设置有半封闭螺旋线导管,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的上侧中间处开设有半封闭导管开槽。优选的,所述半封闭导管开槽的下侧内壁与全封闭直线导管的通孔内壁无缝连接,所述封闭直线导管与半封闭螺旋线导管一体制造而成。优选的,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半封闭螺旋线导管采用高抗冲性聚苯乙烯材质制造。优选的,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与反应器内部液体循环排出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的上部空间采用蜂窝孔板覆盖。优选的,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呈“U”结构设置。优选的,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全封闭直线导管远离半封闭螺旋导线管的一端与反应器内部循环排出口密闭连接;S2:循环液体从全封闭直线导管流入半封闭螺旋线导管的半封闭导管开槽中循环,循环液体与反应器内主体液体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液体沉降导管的排出液体缓降结构,避免液体自由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及对细胞有破坏性作用的冲击力,减少在液体融合阶段减少的气泡形成,同时反应器内管道排出液体与反应器内页面液体进行融合,以保障反应器内液体循环时,在各液体层级充分有效混匀与交流,增加反应器内液体排出时液体混匀交换的有效区域,全封闭直线导管与反应器内部液体循环排出口连接,半封闭螺旋线导管用于液体的无冲击沉降,并且半封闭螺旋线导管上部空间采用蜂窝孔板覆盖,进一步降低液体接触冲击。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该液体沉降导管消除液体在不同层级间循环时液体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及细胞损伤,有效增加液体循环时的交换面积与容积,提高液体循环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半封闭螺旋线导管呈“U”结构设置,液体能够在半封闭导管开槽平滑的流动,降低其中的细胞载体等的冲击及冲击应力,避免可能造成细胞膜的破裂,同时,由于液体处于平滑缓慢的流动,液体下落时不易产生气泡,避免气泡在破裂时,会对液体中的生物载体产生二次应力冲击,使液体循环反应器的内部排出口液体应与反应器内顶层页面无冲击力接触并融合,并降低气泡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45度角斜视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液面融合区域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俯视液面融合区域示意图。图中:1-全封闭直线导管、2-半封闭螺旋线导管、3-半封闭导管开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包括全封闭直线导管1,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1的右下侧设置有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的上侧中间处开设有半封闭导管开槽3,通过设置的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呈“U”结构设置,液体能够在半封闭导管开槽3平滑的流动,降低其中的细胞载体等的冲击及冲击应力,避免可能造成细胞膜的破裂,同时,由于液体处于平滑缓慢的流动,液体下落时不易产生气泡,避免气泡在破裂时,会对液体中的生物载体产生二次应力冲击,使液体循环反应器的内部排出口液体应与反应器内顶层页面无冲击力接触并融合,并降低气泡的产生,通过设置的液体沉降导管的排出液体缓降结构,避免液体自由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及对细胞有破坏性作用的冲击力,减少在液体融合阶段减少的气泡形成,同时反应器内管道排出液体与反应器内页面液体进行融合,以保障反应器内液体循环时,在各液体层级充分有效混匀与交流,增加反应器内液体排出时液体混匀交换的有效区域,全封闭直线导管1与反应器内部液体循环排出口连接,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用于液体的无冲击沉降,并且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上部空间采用蜂窝孔板覆盖,进一步降低液体接触冲击,通过设置的该液体沉降导管消除液体在不同层级间循环时液体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及细胞损伤,有效增加液体循环时的交换面积与容积,提高液体循环效率。所述半封闭导管开槽3的下侧内壁与全封闭直线导管1的通孔内壁无缝连接,所述封闭直线导管1与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一体制造而成。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1、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采用高抗冲性聚苯乙烯材质制造。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1与反应器内部液体循环排出口连接。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的上部空间采用蜂窝孔板覆盖。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呈“U”结构设置。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全封闭直线导管1远离半封闭螺旋导线管2的一端与反应器内部循环排出口密闭连接;S2:循环液体从全封闭直线导管1流入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的半封闭导管开槽3中循环,循环液体与反应器内主体液体融合。本专利技术使用工作流程:使用时,通过全封闭直线导管1远离半封闭螺旋导线管2的一端与反应器内部循环排出口密闭连接,循环液体从全封闭直线导管1流入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的半封闭导管开槽3中循环,通过设置的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呈“U”结构设置,液体能够在半封闭导管开槽3平滑的流动,降低其中的细胞载体等的冲击及冲击应力,避免可能造成细胞膜的破裂,同时,由于液体处于平滑缓慢的流动,液体下落时不易产生气泡,避免气泡在破裂时,会对液体中的生物载体产生二次应力冲击,使液体循环反应器的内部排出口液体应与反应器内顶层页面无冲击力接触并融合,并降低气泡的产生,通过设置的液体沉降导管的排出液体缓降结构,避免液体自由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及对细胞有破坏性作用的冲击力,减少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包括全封闭直线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1)的右下侧设置有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的上侧中间处开设有半封闭导管开槽(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包括全封闭直线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1)的右下侧设置有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所述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的上侧中间处开设有半封闭导管开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导管开槽(3)的下侧内壁与全封闭直线导管(1)的通孔内壁无缝连接,所述封闭直线导管(1)与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一体制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封闭直线导管(1)、半封闭螺旋线导管(2)采用高抗冲性聚苯乙烯材质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制品规模化生产无冲击液体沉降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皓
申请(专利权)人:英诺维尔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