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15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9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涨模动力装置、模具组装置、夹送装置和顶升装置,动力装置、涨模动力装置、模具组装置、夹送装置和顶升装置均设于机架上,模具组装置包括外旋压模、内膜和中心轴,中心轴与涨模动力装置连接,外旋压模设于内模的外侧,与内模相对应,中心轴套设在内模的中心处,内模包括缩颈翻边内模和滚筋内模,滚筋内模位于缩颈翻边内模的下方,外旋压模与动力装置连接,顶升装置和夹送装置均与模具组装置相对应。在外旋压模与缩颈翻边内模和滚筋内模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罐体的缩颈、翻边和滚筋;无需多台设备对罐体分别加工,节省了设备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罐体的加工效率。

Flanging and necking roll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anging necking rolling rib integrated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power device, a die expanding power device, a die group device, a clamping device and a jacking device. The power device, a die expanding power device, a die group device, a clamping device and a jacking device are all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die group device includes an outer spinning die, an inner film and a central axis, and the central ax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e expanding power device The outer spinning die is arranged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di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ner die. The central shaft sleeve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inner die. The inner die includes the inner die of the necking flanging and the inner die of the rolling rib. The inner die of the rolling rib is located under the inner die of the necking flanging. The outer spinning di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device. The jacking device and the clamping device are all corresponding to the die group device.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external spinning die, the necking flanging internal die and the rolling rib internal die, the necking, flanging and rolling rib of the tank body can be realized; multiple equipment is not needed to process the tank body separately, which saves the equipment cost,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tank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封罐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罐体在加工时,是将罐体的翻边、缩颈和滚筋分别在三台不同功能,即装有三种不同模具的机台中完成。因此,罐体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耗费较长的加工时间,且增加了设备成本,增加了人力损耗,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涨模动力装置、模具组装置、夹送装置和顶升装置,动力装置、涨模动力装置、模具组装置、夹送装置和顶升装置均设于机架上,模具组装置包括外旋压模、内膜和中心轴,中心轴与涨模动力装置连接,外旋压模设于内模的外侧,与内模相对应,中心轴套设在内模的中心处,内模包括缩颈翻边内模和滚筋内模,滚筋内模位于缩颈翻边内模的下方,外旋压模与动力装置连接,顶升装置和夹送装置均与模具组装置相对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动力装置可以带动模具组装置工作,实现外旋压模的转动;通过涨模动力装置带动中心轴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缩颈翻边内模和滚筋内模的涨缩,从而在外旋压模与缩颈翻边内模和滚筋内模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罐体的缩颈、翻边和滚筋。由此,该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无需多台设备对罐体分别加工,大大节省了设备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罐体的加工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轴上设有第一椎体和第二椎体,第一椎体与缩颈翻边内模相对应,第二椎体与滚筋内模相对应,中心轴能够沿着轴向移动。由此,通过在中心轴上设有第一椎体和第二椎体,从而使得中心轴带动两个椎体向上移动时,能够推动缩颈翻边内模和滚筋内模向外涨开,从而将罐体的罐身被内模胀满,便于通过外旋压模的共同作用,实现对罐体的加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涨模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伞齿、曲轴和摆杆,伞齿为相啮合的两个,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连接,第一减速机设于机架上,其中一个伞齿套设在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曲轴套设在另一个伞齿上,摆杆的一端与曲轴连接,另一端与中心轴连接。由此,通过涨模动力装置的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对中心轴上下移动的控制,保证了中心轴上下移动时的作用力,以及移动的平稳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皮带轮、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二电机设于机架上,皮带轮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套设在传动轴上,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均套设在中心轴外侧,并与模具组装置相配合。由此,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分别与两个不同的齿轮啮合传动,可以方便实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差动,便于模具组装置对罐体实现相应的加工动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组装置还包括转盘、连接套、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连接套位于第三齿轮与中心轴之间,连接套与第三齿轮固定,转盘套设在连接套外侧,外旋压模设于转盘上,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与第四齿轮固定,外旋压模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相对应。由此,通过第三齿轮带动转盘转动,第四齿轮带动两个凸轮转动,从而带动外旋压模转动,进而实现转盘与外旋压模的分别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旋压模包括缩颈翻边轮和滚筋侧轮,缩颈翻边轮与缩颈翻边内膜相对应,缩颈翻边轮与第一凸轮相对应,滚筋侧轮与滚筋内膜相对应,滚筋侧轮与第二凸轮相对应。由此,便于缩颈翻边轮和滚筋侧轮实现对罐体的分别加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缩颈翻边内模包括第一模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弹簧,第一模块为八块,均布在中心轴的外周,每块第一模块上均开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模块连接。由此,当第一椎体向上移动时,多个第一模块向外移动,胀满罐体,第一弹簧被压缩;当罐体缩颈翻边完成后,第一椎体向下移动,通过第一弹簧的反弹力,可以将第一模块向中心轴一侧推动复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筋内模包括第二模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弹簧,第二模块为八块,均布在中心轴的外周,每块第二模块上均开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模块连接。由此,当第二椎体向上移动时,多个第二模块向外移动,胀满罐体,第二弹簧被压缩;当滚筋完成后,第二椎体向下移动,通过第二弹簧的反弹力,可以将第二模块向中心轴一侧推动复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升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二减速机、曲柄、连杆、升降轴和托板,第三电机设于机架上,第二减速机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曲柄与第二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的一端设于曲柄上,连杆在曲柄上偏心转动,升降轴与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托板设于升降轴的顶端,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连杆与升降轴螺纹连接。由此,连杆在曲柄上偏心转动,因此,当连杆带动升降轴在转动时,由于升降杆在转动时的惯性作用,从而,当升降杆运行到上下死点时,刚好处于减速状态,因此大大减轻了托板在运行停止时惯性冲击,从而减少了机械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保证了罐体升降的平稳性,保证罐体的加工质量;通过转动连杆,可以改变连杆与升降轴的螺纹配合长度,从而可以调节托板的初始高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送装置包括第一抱罐手、第二抱罐手、横向导轨、纵向导轨和移动架,纵向导轨设于机架上,移动架设于纵向导轨上,横向导轨设于移动架上,第一抱罐手和第二抱罐手均设于横向导轨上,并相对设置。由此,通过设有横向导轨和纵向导轨,可以方便第一抱罐手和第二抱罐手的移动,实现对罐体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中部分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中模具组装置与部分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中模具组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中缩颈翻边内膜的部分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中顶升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至图6。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包括机架1、动力装置2、涨模动力装置3、模具组装置4、夹送装置5和顶升装置6,动力装置2、涨模动力装置3、模具组装置4、夹送装置5和顶升装置6均设于机架1上。模具组装置4包括外旋压模41、内膜42和中心轴43,中心轴43与涨模动力装置3连接,外旋压模41设于内模42的外侧,与内模42相对应,中心轴43套设在内模42的中心处。内模42包括缩颈翻边内模421和滚筋内模422,滚筋内模422位于缩颈翻边内模421的下方,外旋压模41与动力装置2连接,顶升装置6和夹送装置5均与模具组装置4相对应。本专利技术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在使用时,通过夹送装置5将罐体输送至模具组装置4下方,再通过顶升装置6将罐体顶升至模具组装置4处进行加工。罐体在加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动力装置(2)、涨模动力装置(3)、模具组装置(4)、夹送装置(5)和顶升装置(6),所述动力装置(2)、涨模动力装置(3)、模具组装置(4)、夹送装置(5)和顶升装置(6)均设于机架(1)上,所述模具组装置(4)包括外旋压模(41)、内膜(42)和中心轴(43),所述中心轴(43)与涨模动力装置(3)连接,所述外旋压模(41)设于内模(42)的外侧,与内模(42)相对应,所述中心轴(43)套设在内模(42)的中心处,所述内模(42)包括缩颈翻边内模(421)和滚筋内模(422),所述滚筋内模(422)位于缩颈翻边内模(421)的下方,所述外旋压模(41)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顶升装置(6)和夹送装置(5)均与模具组装置(4)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动力装置(2)、涨模动力装置(3)、模具组装置(4)、夹送装置(5)和顶升装置(6),所述动力装置(2)、涨模动力装置(3)、模具组装置(4)、夹送装置(5)和顶升装置(6)均设于机架(1)上,所述模具组装置(4)包括外旋压模(41)、内膜(42)和中心轴(43),所述中心轴(43)与涨模动力装置(3)连接,所述外旋压模(41)设于内模(42)的外侧,与内模(42)相对应,所述中心轴(43)套设在内模(42)的中心处,所述内模(42)包括缩颈翻边内模(421)和滚筋内模(422),所述滚筋内模(422)位于缩颈翻边内模(421)的下方,所述外旋压模(41)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顶升装置(6)和夹送装置(5)均与模具组装置(4)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43)上设有第一椎体(7)和第二椎体(8),所述第一椎体(7)与缩颈翻边内模(421)相对应,所述第二椎体(8)与滚筋内模(422)相对应,所述中心轴(43)能够沿着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涨模动力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减速机(32)、伞齿(33)、曲轴(34)和摆杆(35),所述伞齿(33)为相啮合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1)与第一减速机(32)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32)设于机架(1)上,其中一个所述伞齿(33)套设在第一减速机(32)的输出轴上,所述曲轴(34)套设在另一个伞齿(33)上,所述摆杆(35)的一端与曲轴(34)连接,另一端与中心轴(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第二电机(21)、皮带轮(22)、传动轴(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所述第二电机(21)设于机架(1)上,所述皮带轮(2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轴(23)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均套设在传动轴(23)上,所述第三齿轮(26)与第一齿轮(24)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7)与第二齿轮(25)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均套设在中心轴(43)外侧,并与模具组装置(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边缩颈滚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装置(4)还包括转盘(44)、连接套(45)、第一凸轮(46)和第二凸轮(47),所述连接套(45)位于第三齿轮(26)与中心轴(43)之间,所述连接套(45)与第三齿轮(26)固定,所述转盘(44)套设在连接套(45)外侧,所述外旋压模(41)设于转盘(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华鑫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