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及其对应的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314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在一条产线上设置有至少两种罐型的生产模具,使得产线占用的土地成本低,且同时提高共用设备的使用价值。通过同一条罐体输送线将罐体步进输送,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采用通用的定位模组、翻身模组,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入端设置通用的输送线,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通用的输出线,通过驱动不同型号的罐体沿着罐体输送线行进,驱动对应型号的罐体的成型模具处于工作状态,使得罐体顺次经过焊缝定位、涨方、压印、上翻边、上封底、翻身、下翻边、下封底形成成品罐体后输出。

A multi tank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ts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l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 tank production process, in which at least two tank production molds are arranged on a production line, so that the land cost occupied by the production line is low, and the use value of the common equipment is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ank body is transported step by step through the same tank conveying line. At least two groups of forming molds are set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nk conveying line to quickly switch th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e. The general positioning module and turning over module are used. The general conveying line is set at the input end of the tank conveying line, and the general output line is set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tank conveying line. Different types of can bodies are driven along the line Driving the tank conveying line, driving the forming mould of the corresponding type of tank body to be in working state, so that the tank body can pass through the weld positioning, square expansion, stamping, flanging up, bottom sealing up, turning over, bottom flanging down and bottom sealing in sequence to form the finished tank body and then out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及其对应的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罐制作的
,具体为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多罐型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包装罐在制作时,在正常生产时一种罐型需要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来进行制作,在实际生产中,每种罐型对应一条独立的生产线需要占用大量的车间空间,进而使得土地成本高;且在进行订单制作时,一般都会有几条生产线被闲置,使得生产线上的设备使用价值相对较低;为此,急需一种能够降低土地成本、且提高设备使用价值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在一条产线上设置有至少两种罐型的生产模具,使得产线占用的土地成本低,且同时提高共用设备的使用价值。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同一条罐体输送线将罐体步进输送,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采用通用的定位模组、翻身模组,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入端设置通用的输送线,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通用的输出线,,通过驱动不同型号的罐体沿着罐体输送线行进,驱动对应型号的罐体的成型模具处于工作状态,使得罐体顺次经过焊缝定位、涨方、压印、上翻边、上封底、翻身、下翻边、下封底形成成品罐体后输出。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确保一条产线可对应生产两种罐型;在罐体输送线的起始端设置有通用的定位模组,通过通用定位模组寻找焊缝,确保罐体输送的稳定位置,然后将罐体输送到后方对应型号的涨方模具、压印模具,将涨方后的罐体的表面进行印花,然后通过步进输送线输送到对应型号的上翻边模具、上封底模具,经过上翻边、上封底后将罐身再次步进输送,之后通过通用的翻身模组将罐身垂直向翻转180度,然后输送到对应型号的下翻边模具、下封底模具,经过下翻边、下封底后将罐身输出至输出线;将两组涨方模具、压印模具组合形成整体快换结构,使得对应型号的涨方模具、压印模具通过快换结构后即可对应到生产工位的对应位置,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快换结构具体为直线行进结构或旋转行进结构;将每组型号的上翻边模具、上封底模具以及对应的上封底上料结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上翻边模组,每个型号的上翻边模组顺次排布于所述罐体输送线的行进方向、且位置固定,需要制作对应型号的罐型时,启动对应的上翻边模组、关闭其他的上翻边模组;将每组型号的下翻边模具、下封底模具以及对应的下封底上料结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下翻边模组,每个型号的下翻边模组顺次排布于所述罐体输送线的行进方向、且位置固定,需要制作对应型号的罐型时,启动对应的下翻边模组、关闭其他的下翻边模组。一种多罐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进输送的罐体输送线,所述罐体输送线的沿着输送方向顺次设置有定位工位、涨方和压印组合工位、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工位、翻身工位、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工位,所述罐体输送线的前端设置有输送线,所述罐体输送线的后端布置有输出线,所述涨方和压印组合工位具体包括组合支架,所述组合支架的正上方布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涨方驱动组件、压印驱动组件,所述组合支架上设置有快换结构,所述快换结构上顺次布置有第1涨方模具、第2涨方模具、…第N涨方模具、第1压印模具、第2压印模具、…第N涨方模具,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快换结构行进停止时,至少一组第M涨方模具、第M组压印模具对应于涨方驱动组件、压印驱动组件的正下方布置,其中1≤M≤N,M为自然数。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工位包括若N组沿着罐体输送线顺次排布的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模具,第M上翻边模具、第M上封底模具和第M上封底送料结构集成于第M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模具的安装座顺次布置,其中1≤M≤N,M为自然数,每个所述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模具的上翻边模具、上封底模具的正下方分别布置有罐体顶升装置;所述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工位包括若N组沿着罐体输送线顺次排布的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模具,第M下翻边模具、第M下封底模具和第M下封底送料结构集成于第M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模具的安装座顺次布置,其中1≤M≤N,M为自然数,每个所述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模具的下翻边模具、下封底模具的正下方分别布置有罐体顶升装置;所述罐体顶升装置具体为一带二动力顶升装置,即一个动力源带动两个对应位置的罐体同步上升,确保对应工位的翻边和封底同步进行;当N的取值为2时,所述快换机构具体为直线滑块结构,所述直线滑块结构嵌装于所述组合支架的直线导轨设置,所述直线滑块结构的底部中心位置沿着所述罐体输送线顺次排布有第1涨方模具、第2涨方模具、第1压印模具、第2压印模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同一条罐体输送线将罐体步进输送,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采用通用的定位模组、翻身模组,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入端设置通用的输送线,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通用的输出线,通过驱动不同型号的罐体沿着罐体输送线行进,驱动对应型号的罐体的成型模具处于工作状态,使得罐体顺次经过焊缝定位、涨方、压印、上翻边、上封底、翻身、下翻边、下封底形成成品罐体后输出;其在一条产线上设置有至少两种罐型的生产模具,使得产线占用的土地成本低,且同时提高共用设备的使用价值;该工艺特别适用于方罐的制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生产线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生产线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二(接续图1的后部位置);图3为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生产线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生产线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二(接续图3的后部位置);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罐体输送线1、定位工位2、涨方和压印组合工位3、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工位4、翻身工位5、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工位6、输送线7、组合支架8、第一驱动电机9、涨方驱动组件10、压印驱动组件11、罐体顶升装置12、直线滑块结构13、第1涨方模具14、第2涨方模具15、第1压印模具16、第2压印模具17第1上翻边模具18、第1上封底模具19、第1上封底送料结构20、第1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模具21、第2上翻边模具22、第2上封底模具23、第2上封底送料结构24、第2上翻边和上封底组合模具25第1下翻边模具26、第1下封底模具27、第1下封底送料结构28、第1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模具29、第2下翻边模具30、第2下封底模具31、第2下封底送料结构32、第2下翻边和下封底组合模具33、输出线34。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通过同一条罐体输送线将罐体步进输送,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采用通用的定位模组、翻身模组,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入端设置通用的输送线,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通用的输出线,通过驱动不同型号的罐体沿着罐体输送线行进,驱动对应型号的罐体的成型模具处于工作状态,使得罐体顺次经过焊缝定位、涨方、压印、上翻边、上封底、翻身、下翻边、下封底形成成品罐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同一条罐体输送线将罐体步进输送,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采用通用的定位模组、翻身模组,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入端设置通用的输送线,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通用的输出线,,通过驱动不同型号的罐体沿着罐体输送线行进,驱动对应型号的罐体的成型模具处于工作状态,使得罐体顺次经过焊缝定位、涨方、压印、上翻边、上封底、翻身、下翻边、下封底形成成品罐体后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同一条罐体输送线将罐体步进输送,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采用通用的定位模组、翻身模组,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入端设置通用的输送线,在罐体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通用的输出线,,通过驱动不同型号的罐体沿着罐体输送线行进,驱动对应型号的罐体的成型模具处于工作状态,使得罐体顺次经过焊缝定位、涨方、压印、上翻边、上封底、翻身、下翻边、下封底形成成品罐体后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罐体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两组快速切换开启或关闭状态的成型模具,确保一条产线可对应生产两种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罐体输送线的起始端设置有通用的定位模组,通过通用定位模组寻找焊缝,确保罐体输送的稳定位置,然后将罐体输送到后方对应型号的涨方模具、压印模具,将涨方后的罐体的表面进行印花,然后通过步进输送线输送到对应型号的上翻边模具、上封底模具,经过上翻边、上封底后将罐身再次步进输送,之后通过通用的翻身模组将罐身垂直向翻转180度,然后输送到对应型号的下翻边模具、下封底模具,经过下翻边、下封底后将罐身输出至输出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两组涨方模具、压印模具组合形成整体快换结构,使得对应型号的涨方模具、压印模具通过快换结构后即可对应到生产工位的对应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每组型号的上翻边模具、上封底模具以及对应的上封底上料结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上翻边模组,每个型号的上翻边模组顺次排布于所述罐体输送线的行进方向、且位置固定,需要制作对应型号的罐型时,启动对应的上翻边模组、关闭其他的上翻边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罐型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每组型号的下翻边模具、下封底模具以及对应的下封底上料结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下翻边模组,每个型号的下翻边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林王伯伦程立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