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6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射泵,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分体结构长度偏长或一体结构长度偏短而形成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垂直。其效果:喷射器上的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泵体的轴线垂直,不管采用分体结构还是一体结构,都能够采用总长度较长的喷射器,即解决喷射泵长度长而引起体积大、成功高的问题,有能保证自吸性能,满足用户需求。

je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jet pump,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length of the split structure is too long or the length of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is too short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is that the axis of the jet channel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ump body. Its effect: the axis of the jet channel on the injector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ump body. No matter the separated structure or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is adopted, the injector with a long total length can be adopted, that is to say, the problem of large volume and high success caused by the long length of the jet pump can be solved, and the self-priming performance can be guaranteed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射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射泵,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喷射器设置方向的喷射泵。
技术介绍
喷射器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混合升压部件,主要功能是利用高压流体作为动力,将低压流体卷吸进喷射器内进行混合升压,达到抽吸低压流体的目的。目前喷射泵的喷射器中的射流通道一般沿着泵体的轴线安装,喷嘴和喷射器为分体或一体结构,分体结构的喷射器的总长度偏长,使喷射泵存在体积大、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一体结构的喷射器,喷射器长度偏短,使喷射泵存在自吸性能变差、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喷射泵,喷射器上的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泵体的轴线垂直,不管采用分体结构还是一体结构,都能够采用总长度较长的喷射器,即解决喷射泵长度长而引起体积大、成功高的问题,有能保证自吸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喷射泵,包括具有泵腔的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喷射器和叶轮,所述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泵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叶轮的第三进水口连接,所述叶轮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泵体上设置与泵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喷射器内设置喷嘴与喷嘴配合的喷管,所述喷嘴和喷管内设置有在同一轴线上的射流通道,所述喷嘴的第四进水口与所述叶轮上的第三出水口配合,所述喷嘴的第四出水口与所述喷管的第五进水口连通,所述喷管的第五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垂直。喷射器上的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泵体的轴线垂直,不管采用分体结构还是一体结构,都能够采用总长度较长的喷射器,即解决喷射泵长度长而引起体积大、成功高的问题,有能保证自吸性能,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喷射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喷射器内的射流通道连通,所述喷射器内的射流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为了方便生产加工,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后盖及喷嘴壳体,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出水通道中,所述喷管的进水端伸出所述出水通道并进入所述进水通道。为了进一步方便生产加工,所述的所述喷嘴壳体形成所述进水通道侧壁的一部分。所述的所述喷嘴上的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喷射器上的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泵体的轴线垂直,不管采用分体结构还是一体结构,都能够采用总长度较长的喷射器,即解决喷射泵长度长而引起体积大、成功高的问题,有能保证自吸性能,满足用户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射流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喷射泵,包括具有泵腔的泵体1,设置在泵体内的喷射器和叶轮2,所述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3-1与所述泵体的第一进水口1-1连通,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3-2与所述叶轮的第三进水口2-1连接,所述叶轮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泵腔1-2连通,所述泵体上设置与泵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3,所述喷射器内设置喷嘴3-3与喷嘴配合的喷管3-4,所述喷嘴和喷管内设置有在同一轴线上的射流通道3-5,所述喷嘴的第四进水口3-6与所述叶轮上的第三出水口2-2配合,所述喷嘴的第四出水口3-7与所述喷管的第五进水口3-8连通,所述喷管的第五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3-9连通。所述射流通道3-5的轴线与所述泵体1的轴线垂直。喷射器上的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泵体的轴线垂直,不管采用分体结构还是一体结构,都能够采用总长度较长的喷射器,即解决喷射泵长度长而引起体积大、成功高的问题,有能保证自吸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所述喷射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水通道3-10和出水通道3-11,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喷射器内的射流通道连通,所述喷射器内的射流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为了方便生产加工,所述壳体包括前盖3-12、后盖3-13及喷嘴壳体,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出水通道中,所述喷管的进水端伸出所述出水通道并进入所述进水通道。为了进一步方便生产加工,所述的所述喷嘴壳体形成所述进水通道侧壁的一部分。所述的所述喷嘴上的通道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喷射泵,包括具有泵腔的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喷射器和叶轮,所述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泵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叶轮的第三进水口连接,所述叶轮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泵体上设置与泵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喷射器内设置喷嘴与喷嘴配合的喷管,所述喷嘴和喷管内设置有在同一轴线上的射流通道,所述喷嘴的第四进水口与所述叶轮上的第三出水口配合,所述喷嘴的第四出水口与所述喷管的第五进水口连通,所述喷管的第五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喷射泵,包括具有泵腔的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喷射器和叶轮,所述喷射器的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泵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叶轮的第三进水口连接,所述叶轮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泵腔连通,所述泵体上设置与泵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喷射器内设置喷嘴与喷嘴配合的喷管,所述喷嘴和喷管内设置有在同一轴线上的射流通道,所述喷嘴的第四进水口与所述叶轮上的第三出水口配合,所述喷嘴的第四出水口与所述喷管的第五进水口连通,所述喷管的第五出水口与所述喷射器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泵体的轴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兵朱广智林成波蔡起胜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