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6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属于水泵领域,包括泵体、位于泵体内的叶轮和设置在泵体上的气液分离室,叶轮具有若干个组合叶片,相邻组合叶片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流道,组合叶片包括前叶片、后叶片和弧板,前叶片一端与后叶片的一端结合,前叶片的另一端与后叶片的另一端分开形成的开口连接所述弧板,前叶片、后叶片与弧板在组合叶片内部围成与流道分隔的混合腔,后叶片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混合腔的吸入孔,弧板上设置有排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自吸式离心泵的自吸性能,缩短自吸时间,增加最大自吸高度,通过缩短自吸时间,来提高泵的响应性,增加最大自吸高度,减少泵的基建特别是土建的成本。

A self-priming pump with high self-priming performan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priming pump with high self-priming performanc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water pump, which comprises a pump body, an impeller located in the pump body and a gas-liquid separation chamber arranged on the pump body. The impeller has a number of combined blades, and the adjacent combined blades form mutually connected flow channels. The combined blades include a front blade, a back blade and an arc plate, one end of the front blade is combined with one end of the back blade, and the front blade The other end of the blade is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rear blade to form an opening to connect the arc plate. The front blade, the rear blade and the arc plate form a mixing cavity separated from the flow channel inside the combined blade. The rear blade is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hole connecting the flow channel and the mixing cavity, and the arc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ho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priming performance of the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shorten the self-priming time, increase the maximum self-priming height, improve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pump by shortening the self-priming time, increase the maximum self-priming height, and reduce the cos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mp, especially the civi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
技术介绍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由于自吸泵泵体的特殊结构,水泵停转后,泵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溢出,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自吸式离心泵有两个主要性能指标:自吸时间及自吸高度。自吸时间是指自吸泵从开始启动到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自吸高度是指能完成自吸的相对于入口液面的最大的安装高度。现有技术的自吸泵在两个技术指标上都表现的不太理想,自吸时间较长,自吸高度较低,主要体现在:现有技术的自吸式离心泵由于采用了传统的离心泵叶轮结构(如图1所示),在自吸式离心泵的气液混合阶段,会在叶轮叶片的入口边形成气体旋涡,不利于气体排出,因而自吸时间较长,自吸高度较低。现有技术的自吸式离心泵自吸时间较长,启动后泵出口很久都没有压力,降低了泵的响应性;现有技术的自吸式离心泵自吸高度较低,所以在安装泵时不能因地制宜,要想方设法降低泵的安装高度,这会明显增加泵的基建特别是土建的成本。为此当前的自吸离心泵不能适应市场对于较短自吸时间及较大自吸高度的要求,因而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其大大减少了自吸时间,增加了最大自吸高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包括泵体、位于泵体内的叶轮和设置在泵体上的气液分离室,所述叶轮具有若干个组合叶片,相邻组合叶片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流道,所述组合叶片包括前叶片、后叶片和弧板,所述前叶片一端与后叶片的一端结合,前叶片的另一端与后叶片的另一端分开形成的开口连接所述弧板,前叶片、后叶片与弧板在组合叶片内部围成与流道分隔的混合腔,所述后叶片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混合腔的吸入孔,所述弧板上设置有排出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板设置在叶轮的轮缘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入孔的个数与排出孔的个数相同,且吸入孔与排出孔孔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入孔的孔径为叶轮出口宽度的18%~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还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各组合叶片被夹持在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液分离室设置有气液分离板,所述气液分离板设置于气液混合物排出的路径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液分离板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组合叶片设置了混合腔、吸入孔和排出孔,自吸泵启动时,混合腔充满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径向做离心运动,从排出孔压出,吸入孔处产生真空,组合叶片外的液体及空气被吸入混合腔,气体和液体在内腔体很好的混合,不会产生旋涡滞留在混合腔,而是很快被从排出孔压出,这样叶轮入口的气体源源不断的被排出叶轮,从而有效改善自吸式离心泵的自吸性能,缩短自吸时间,增加最大自吸高度,通过缩短自吸时间,来提高泵的响应性,增加最大自吸高度,减少泵的基建特别是土建的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传统技术中自吸泵叶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吸泵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叶轮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5中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包括泵体1、位于泵体1内的叶轮2和设置在泵体1上的气液分离室11。同时参考图5和图6,叶轮2具有若干个组合叶片29,各组合叶片29圆形阵列排列。相邻的组合叶片29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流道。同时参考图5和图6,组合叶片29包括前叶片24、后叶片25和弧板26,前叶片24一端与后叶片25的一端结合,前叶片24的另一端与后叶片25的另一端分开形成开口,使前叶片24与后叶片25形成“牛角”状,在该开口处连接上述的弧板26。相对于前叶片24与后叶片25来说,弧板26更远离叶轮2的中心,也即更远离进水。后叶片25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混合腔21的吸入孔22,弧板26上设置有排出孔23。所述的后叶片25相比于前叶片24来说更靠近叶轮2的回转中心。上述的吸入孔22设置在后叶片25上靠近回转中心的位置,其回转半径也较小,排出孔23设置在弧板26上,其回转半径较大,这样有利于气液混合物的吸入和排出。当自吸泵停转后,泵体1内的储液室12存有一定量的液体,至泵吸入口下缘;自吸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2旋转作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液体充分混合,混合液一部分通过组合叶片29之间的流道排到气液分离室11,另一部分则进入组合叶片29的混合腔21,最终亦被排到气液分离室11;之后混合液在气液分离室11中分离成液体和气体,气体溢出至泵外,液体落下后通过回流孔13返回叶轮2,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实施例中,由于组合叶片29设置了混合腔21、吸入孔22和排出孔23,自吸泵启动时,混合腔21充满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径向做离心运动,如活塞般的从排出孔23被压出,此时吸入孔22处产生真空,组合叶片29外的液体及空气被吸入混合腔21,气体和液体在混合腔21很好的混合,不会产生旋涡滞留,而是很快被从排出孔23压出,这样叶轮2入口的气体源源不断的被排出叶轮2,从而有效改善自吸式离心泵的自吸性能,缩短自吸时间,增加最大自吸高度,通过缩短自吸时间,来提高泵的响应性,增加最大自吸高度,减少泵的基建特别是土建的成本。进一步优选的,弧板26设置在叶轮2的轮缘位置,其构成轮缘弧形的一部分。进一步优选的,吸入孔22的个数与排出孔23的个数相同,且吸入孔22与排出孔23孔径相同,以保证吸入、排出的流量大致相同。进一步优选的,吸入孔22的孔径为叶轮2出口宽度的18%~20%,排出孔23的孔径也为叶轮2出口宽度的18%~20%。同时参考图4,实施例中的叶轮2不仅仅只有若干个组合叶片29,其还包括前盖板27和后盖板28,各组合叶片29被夹持在前盖板27与后盖板28之间,也即组合叶片29的一端端面被前盖板27密封连接,另一端端面与后盖板28密封连接。进一步优选的,参考图2和图3,气液分离室11设置有气液分离板3,气液分离板3设置于气液混合物排出的路径上,具体是能够阻挡气液混合物的上升。从组合叶轮2排出的混合液向上撞击到气液分离板3之后,气体与液体分离而向上逸出,而液体受撞击迅速落下。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包括泵体(1)、位于泵体(1)内的叶轮(2)和设置在泵体(1)上的气液分离室(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具有若干个组合叶片(29),相邻组合叶片(29)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流道,所述组合叶片(29)包括前叶片(24)、后叶片(25)和弧板(26),所述前叶片(24)一端与后叶片(25)的一端结合,前叶片(24)的另一端与后叶片(25)的另一端分开形成的开口连接所述弧板(26),前叶片(24)、后叶片(25)与弧板(26)在组合叶片(29)内部围成与流道分隔的混合腔(21),所述后叶片(25)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混合腔(21)的吸入孔(22),所述弧板(26)上设置有排出孔(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包括泵体(1)、位于泵体(1)内的叶轮(2)和设置在泵体(1)上的气液分离室(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具有若干个组合叶片(29),相邻组合叶片(29)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流道,所述组合叶片(29)包括前叶片(24)、后叶片(25)和弧板(26),所述前叶片(24)一端与后叶片(25)的一端结合,前叶片(24)的另一端与后叶片(25)的另一端分开形成的开口连接所述弧板(26),前叶片(24)、后叶片(25)与弧板(26)在组合叶片(29)内部围成与流道分隔的混合腔(21),所述后叶片(25)上设置有连通流道与混合腔(21)的吸入孔(22),所述弧板(26)上设置有排出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弧板(26)设置在叶轮(2)的轮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彦伟王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士比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