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566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包括外轮毂、内毂、弹簧式减振装置和橡胶式减振装置,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设置在外轮毂与内毂之间,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弹簧式减振装置的底面,通过弹簧‑橡胶复合式减振结构,对于曲轴的高频和低频振动同时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以及有效地吸收低频振动产生的噪音,弹簧式减振装置和橡胶式减振装置采用可拆卸式同轴放置,在保证减振装置与外轮毂和内毂之间同轴度的前提下,单独的一级减振装置更换降低整个曲轴扭转减振器的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汽车曲轴的减振。

A compound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for crankshaf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site crankshaft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hub, an inner hub, a spring type vibration damper and a rubber type vibration damper. The spring type vibration damp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hub and the inner hub. The rubber type vibration damper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pring type vibration damper. Through the spring \u2011 rubber composite vibration damper structure, the high-frequency and low-frequency vibration of the crankshaft can be realized The spring type damping device and rubber type damping device are placed in a detachable coaxial way.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coaxiality between the damping device and the outer hub and the inner hub, the replacement of the single primary damping device reduces the replacement cost of the whole crankshaft torsional damper an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vibration damping of automobile crank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减振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的运作过程中,当发动机达到一定的转速,特别是在加减速时,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突然发生大幅度改变,导致发动机运转不均匀,随着活塞的机械运动,将会使发动机自身的振动频率和噪音加大,不仅会造成噪音污染,长期的运作也会大大降低曲轴的使用寿命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目前,汽车上使用的曲轴减振器,大多数采用单级或双级橡胶减振结构,对于高频振动能够起到有效的减振效果,但无法有效的吸收低频振动和降低低频振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整体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以及汽车的NVH性能和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实现了有效地吸收高频、低频振动和降低低频振动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包括外轮毂、内毂、弹簧式减振装置和橡胶式减振装置,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设置在外轮毂与内毂之间,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弹簧式减振装置的底面;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包括弹簧放置壳体、两根弧形弹簧、法兰盘,所述弹簧放置壳体为中间镂空的环形壳体,所述弹簧放置壳体套设于外轮毂内,所述法兰盘与内毂的下端同轴连接,所述法兰盘设置于弹簧放置壳体内,在所述弹簧放置壳体内设有环形的内槽,在所述内槽内设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凸台,两根弧形弹簧呈中心对称放置于内槽内,所述法兰盘的外周连接有中心对称的两个边耳,其中一根弧形弹簧设置在其中一个凸台和其中一个边耳之间,另外一根弧形弹簧设置在另一个凸台和另外一个边耳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台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边耳抵接;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包括外环、橡胶圈和底盖,所述底盖为中凸的环形壳体,所述底盖与法兰盘的底部同轴连接,所述橡胶圈设置于外环的内周壁和底盖的外周壁之间,所述外环通过橡胶圈套设于底盖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盖的底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第一通孔绕底盖的轴心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椭圆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圈与外环硫化成一体,整体与底盖的外周壁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法兰盘的中部呈往下凸起设置,在所述弹簧放置壳体底部的内边缘与法兰盘的底部之间设有环形的摩擦片和定位环,所述摩擦片与内边缘与法兰盘的底部过盈配合,所述摩擦片的外边缘与定位配合环固定,所述定位环与弹簧放置壳体底部的内边缘体配合固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弹簧放置壳体底部的内边缘与法兰盘的底部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摩擦片的下表面,所述密封圈的内边缘与法兰盘底部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轮毂的中部同轴设置有轴套,所述外轮毂通过轴套套在内毂的外周壁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内毂的外周壁上设有定位台阶,在所述定位台阶与轴套的上端之间设有环形的垫片。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边耳上打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多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橡胶复合式减振结构,对于曲轴的高频和低频振动同时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以及有效地吸收低频振动产生的噪音,弹簧式减振装置和橡胶式减振装置采用可拆卸式同轴放置,在保证减振装置与外轮毂和内毂之间同轴度的前提下,单独的一级减振装置更换降低整个曲轴扭转减振器的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用于汽车上的曲轴减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弹簧式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6,这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包括外轮毂100、内毂200、弹簧式减振装置300和橡胶式减振装置400,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300设置在外轮毂100与内毂200之间,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400可拆卸安装于弹簧式减振装置300的底面;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300包括弹簧放置壳体310、两根弧形弹簧320、法兰盘330,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为中间镂空的环形壳体,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套设于外轮毂100内,所述法兰盘330与内毂200的下端同轴连接,所述法兰盘330设置于弹簧放置壳体310内,在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内设有环形的内槽311,在所述内槽311内设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凸台312,两根弧形弹簧320呈中心对称放置于内槽311内,所述法兰盘330的外周连接有中心对称的两个边耳331,其中一根弧形弹簧320设置在其中一个凸台312和其中一个边耳331之间,另外一根弧形弹簧320设置在另一个凸台312和另外一个边耳331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台312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边耳331抵接;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400包括外环410、橡胶圈420和底盖430,所述底盖430为中凸的环形壳体,所述底盖430与法兰盘330的底部同轴连接,所述橡胶圈420设置于外环410的内周壁和底盖430的外周壁之间,所述外环410通过橡胶圈420套设于底盖430上,所述橡胶圈420与外环410硫化成一体,整体与底盖430的外周壁过盈配合。当发动机工作时,曲轴在周期性变化的转矩作用下,各曲拐之间发生周期性相对扭转的现象称为扭转振动,简称扭振。当发动机转矩的变化频率与曲轴的自振频率相同或成整数倍时,就会发生共振。共振时扭转振幅增大,并导致传动机构磨损加剧,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使曲轴断裂。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在扭转振幅最大的曲轴前段装置扭转减震器。发动机工作时,所述内毂200与发动机曲轴前端配合连接,所述外轮毂100的外边缘与皮带配合连接,减振器整体与曲轴一起转动,一起振动,当发动机运转不均匀,随着活塞的机械运动,将会使发动机自身的振动频率增大,此时由于曲轴转速的突变,造成曲轴存在较大的扭转振动传递到扭转减振器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毂(100)、内毂(200)、弹簧式减振装置(300)和橡胶式减振装置(400),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300)设置在外轮毂(100)与内毂(200)之间,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400)可拆卸安装于弹簧式减振装置(300)的底面;/n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300)包括弹簧放置壳体(310)、两根弧形弹簧(320)、法兰盘(330),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为中间镂空的环形壳体,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套设于外轮毂(100)内,所述法兰盘(330)与内毂(200)的下端同轴连接,所述法兰盘(330)设置于弹簧放置壳体(310)内,在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内设有环形的内槽(311),在所述内槽(311)内设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凸台(312),两根弧形弹簧(320)呈中心对称放置于内槽(311)内,所述法兰盘(330)的外周连接有中心对称的两个边耳(331),其中一根弧形弹簧(320)设置在其中一个凸台(312)和其中一个边耳(331)之间,另外一根弧形弹簧(320)设置在另一个凸台(312)和另外一个边耳(331)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台(312)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边耳(331)抵接;/n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400)包括外环(410)、橡胶圈(420)和底盖(430),所述底盖(430)为中凸的环形壳体,所述底盖(430)与法兰盘(330)的底部同轴连接,所述橡胶圈(420)设置于外环(410)的内周壁和底盖(430)的外周壁之间,所述外环(410)通过橡胶圈(420)套设于底盖(43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轮毂(100)、内毂(200)、弹簧式减振装置(300)和橡胶式减振装置(400),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300)设置在外轮毂(100)与内毂(200)之间,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400)可拆卸安装于弹簧式减振装置(300)的底面;
所述弹簧式减振装置(300)包括弹簧放置壳体(310)、两根弧形弹簧(320)、法兰盘(330),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为中间镂空的环形壳体,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套设于外轮毂(100)内,所述法兰盘(330)与内毂(200)的下端同轴连接,所述法兰盘(330)设置于弹簧放置壳体(310)内,在所述弹簧放置壳体(310)内设有环形的内槽(311),在所述内槽(311)内设有中心对称的两个凸台(312),两根弧形弹簧(320)呈中心对称放置于内槽(311)内,所述法兰盘(330)的外周连接有中心对称的两个边耳(331),其中一根弧形弹簧(320)设置在其中一个凸台(312)和其中一个边耳(331)之间,另外一根弧形弹簧(320)设置在另一个凸台(312)和另外一个边耳(331)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台(312)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边耳(331)抵接;
所述橡胶式减振装置(400)包括外环(410)、橡胶圈(420)和底盖(430),所述底盖(430)为中凸的环形壳体,所述底盖(430)与法兰盘(330)的底部同轴连接,所述橡胶圈(420)设置于外环(410)的内周壁和底盖(430)的外周壁之间,所述外环(410)通过橡胶圈(420)套设于底盖(4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盖(430)的底面设有第一通孔(431),所述第一通孔(43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通孔(431)绕底盖(430)的轴心呈环状间隔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勇黄洁琳李学军蒋玲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