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541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包括后视镜框,所述后视镜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后视镜框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的表面设置有除雾杆,所述除雾杆的表面设置有除雾布,所述后视镜框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后视镜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的顶端设置有滑动板。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在使用时经常由于环境产生一定的水雾,导致反光效果较差,使得驾驶员的视野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需要经常停车进行除雾的话不太方便,使得行进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A kind of automobile rearview mirror with demis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obile rearview mirror with a demist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rearview mirror, including a rearview mirror frame, one side of the rearview mirro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frame, one side of the surface of the rearview mirro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reflector, the surface of the reflector is provided with a demisting rod, the surface of the demis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demisting cloth, and the bottom of the rearview mirro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et A water tank, one side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nite block, the bottom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hole,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ear view mirro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expansion sleeve, and the top of the expansion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plate.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car rear-view mirror often produces certain water mist due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leads to poor reflective effect, limits the driver's vision, and may lead to traffic accidents when it is serious. However, it is not convenient to park frequently for defogging, which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和操纵都颇讲究。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不能随意。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在使用时经常由于环境产生一定的水雾,导致反光效果较差,使得驾驶员的视野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需要经常停车进行除雾的话不太方便,使得行进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具备可以自动快速得进行除雾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后视镜难以除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可以自动快速得进行除雾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框,所述后视镜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后视镜框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光镜,所述反光镜的表面设置有除雾杆,所述除雾杆的表面设置有除雾布,所述后视镜框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后视镜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的顶端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快速除雾装置,所述滑动板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升温装置。优选的,所述快速除雾装置包括除雾框,所述除雾框的外表面底部与滑动板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除雾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所述除雾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导线。优选的,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控制器的一侧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线圈通入电流的大小。优选的,所述升温装置包括升温框,所述升温框的外表面顶部与滑动板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升温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鼓风机,所述升温框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内表面顶部与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升温框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斗。优选的,所述鼓风机的一端与加热框的一侧之间连通,所述出风斗的一端与加热框的另一侧之间连通。优选的,所述出风斗的另一端贯穿升温框的一侧且延伸至升温框的外部,所述加热丝为电阻较高的金属导电丝。优选的,所述除雾杆位于反光镜的外侧且与反光镜之间为接触,所述除雾布为无纺布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大小与除雾杆的大小相适应,所述排水孔与外接排水管进行连通,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四组。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一侧与汽车本体之间为固定安装,所述除雾杆的材料为受磁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一侧与后视镜框的内表面一侧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管的底部设置有液压驱动缸。(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快速除雾装置,实现对反光镜的快速除雾,在使用时,由于部分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汽车在行进的过程中反光镜上容易附着水雾,导致驾驶员的视野受限,影响驾驶安全,然后启动伸缩套管,在液压驱动缸的作用下使得伸缩套管的伸缩端伸长或者缩短,然后启动线圈的电源,使得线圈内部产生电流,通过线圈电流的磁效应,使得铁芯产生一定的磁力,使得除雾杆跟随快速除雾装置进行上下移动,对反光镜表面进行除雾,然后雾水与除雾杆进入到集水槽内,防止影响驾驶员视线。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升温装置,实现加速除雾的效果,在使用时,可能环境温度过低,导致快速除雾装置的效果较差,启动鼓风机电源与加热丝电源,使得外部空气通过鼓风机进入到加热框内部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出风斗对反光镜进行加热,增加快速除雾装置的除雾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中集水槽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中后视镜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中快速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中升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后视镜框;2、连接架;3、反光镜;4、除雾杆;5、除雾布;6、集水槽;7、限位块;8、排水孔;9、伸缩套管;10、滑动板;11、快速除雾装置;111、除雾框;112、铁芯;113、线圈;114、控制器;115、连接导线;12、升温装置;121、升温框;122、鼓风机;123、加热框;124、加热丝;125、出风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5,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框1,后视镜框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2,后视镜框1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光镜3,反光镜3的表面设置有除雾杆4,除雾杆4的表面设置有除雾布5,后视镜框1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6,集水槽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7,集水槽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8,后视镜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伸缩套管9,伸缩套管9的顶端设置有滑动板10,滑动板1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快速除雾装置11,滑动板10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升温装置12。进一步地,快速除雾装置11包括除雾框111,除雾框111的外表面底部与滑动板10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除雾框11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铁芯112,铁芯112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113,除雾框11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控制器114,控制器114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控制器11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导线115,可以使得反光镜3一侧的除雾杆4与除雾布5进行移动。进一步地,连接导线115的一端与控制器114的一侧之间为电性连接,连接导线115的另一端与线圈113之间为电性连接,控制器114可以控制线圈113通入电流的大小,使得可以控制线圈113与铁芯112的磁性大小,便于对除雾杆4进行收纳放置。进一步地,升温装置12包括升温框121,升温框121的外表面顶部与滑动板10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升温框12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鼓风机122,鼓风机122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鼓风机122的型号为HDSR50,升温框12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加热框123,加热框123的内表面顶部与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丝124,加热丝124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升温框121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斗125,使得反光镜3的表面升温,增加除雾效率。进一步地,鼓风机122的一端与加热框123的一侧之间连通,出风斗125的一端与加热框123的另一侧之间连通,使得吹出的风为热风,快速除雾。进一步地,出风斗125的另一端贯穿升温框121的一侧且延伸至升温框121的外部,加热丝12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框(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2),所述后视镜框(1)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光镜(3),所述反光镜(3)的表面设置有除雾杆(4),所述除雾杆(4)的表面设置有除雾布(5),所述后视镜框(1)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7),所述集水槽(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8),所述后视镜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伸缩套管(9),所述伸缩套管(9)的顶端设置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快速除雾装置(11),所述滑动板(10)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升温装置(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框(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架(2),所述后视镜框(1)的表面一侧设置有反光镜(3),所述反光镜(3)的表面设置有除雾杆(4),所述除雾杆(4)的表面设置有除雾布(5),所述后视镜框(1)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7),所述集水槽(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8),所述后视镜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伸缩套管(9),所述伸缩套管(9)的顶端设置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快速除雾装置(11),所述滑动板(10)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升温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除雾装置(11)包括除雾框(111),所述除雾框(111)的外表面底部与滑动板(10)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除雾框(11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铁芯(112),所述铁芯(112)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113),所述除雾框(11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控制器(114),所述控制器(11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导线(1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115)的一端与控制器(114)的一侧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导线(115)的另一端与线圈(113)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14)可以控制线圈(113)通入电流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除雾装置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装置(12)包括升温框(121),所述升温框(121)的外表面顶部与滑动板(10)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雄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