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920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流道布满五个面,冷却面积大,实现快速、均匀冷却;且箱体与冷却流道直接加工成型,无需装配、焊接,可靠性高。冷却流道设置在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大大减小了散热箱的重量。

Integrated five side cooling circulating radi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five surface cooling circulating heat sink, which includes a box body, the box body has five surfaces, each surface includes an inner side and an outer side, the inner side and the outer side of each surface have a gap, the gaps of each surface are arranged with a cooling flow passage in one body, the cooling flow passages of the adjacent surfac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one of the surfaces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pipe and a liquid outlet pipe, which are arranged with a liquid inlet pipe and a liquid outlet pipe One side of the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liquid outlet pipe is divided into two non connected flow channels, one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oth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outlet pipe. The cooling channel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full of five surfaces, with large cooling area, realizing fast and even cooling; and the box body and the cooling channel are directly processed and formed without assembly and welding, with high reliability. The cooling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side and the outer side of each sid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箱体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经常需要用在高温环境中,同时要求保持高精度。在高温环境下,电子元器件会出现过热,导致电路参数指标下降,甚至损坏元器件,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为了保证电子线路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通常采用冷却系统(散热箱)进行冷却。在不同的工况和环境条件下,通过冷却系统保证电子线路在较佳的温度下稳定可靠地工作。常用的一种散热器是由腔体和散热组件组成,散热组件安装在腔体内部底面,散热组件设置循环冷却油路,通过散热组件冷却油循环,实现整个产品的冷却散热;这种散热器只冷却一个面,散热不均匀,散热效果差,不能保证产品性能要求。另外有一种散热器由内层外壳、外层外壳和折流筋组成。两层外壳焊接在一起,中间形成流道,通过折流筋的阻挡作用,使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水在空腔内流动,进行强制冷却;这种散热器由两层壳体焊接而成,装配过程复杂,焊缝多,可靠性低。还有一种散热器采用铸件立体管路埋管技术制作而成,采用无缝钢管进行五面立体弯曲形成冷却管路,采用铸造工艺将冷却管隐藏安装在箱体壁厚中心,在腔体五个侧壁布局冷却管路,可改善冷却效果;但这种五面铸造预埋立体管路散热箱,因弯管机无法实现小尺寸立体管路弯曲,管路弯曲半径大,管路弯曲过程中易出现管路空间交叉干涉,导致管路布局无法密集,冷却面积小,冷却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目前几种常见的散热箱主要存在冷却面积小,冷却不均匀,可靠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并且可靠性高的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进一步,所述箱体为六面体结构,箱体的其中一个顶面为开口,另外五个面分别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及底面,前面间隔设有所述进液管及出液管,前面的冷却流道包括左流道及右流道,进液管连接前面的左流道,出液管连接前面的右流道,前面的左流道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左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后面的冷却流道连通,后面的冷却流道分为左流道及右流道,后面的左流道一端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底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底面的冷却流道为U型结构,底面的冷却流道一端与后面的左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后面的右流道连接,后面的右流道另一端与右面的冷却流道一端连接,右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前面的右流道连接。进一步,该箱体各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加强筋。进一步,所述箱体在箱体的材质为TC4钛合金。进一步,所述箱体各个面的内侧面及外侧面的壁厚均为0.5~2mm。进一步,所述箱体各个面的各冷却流道截面为矩形,且最大化布设在各个面上,并且各冷却流道避开各面上的安装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的箱体五个面内具有一体加工成型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布满五个面,冷却面积大,实现快速、均匀冷却;冷却流道具有最大化冷却面积,最优的冷却流道路径,从而实现快速冷却,大大提高冷却效果及均匀性,且箱体与冷却流道直接加工成型,无需装配、焊接,可靠性高。冷却流道集成在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大大减小了散热箱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冷却流道的形状及走向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冷却流道的形状及走向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包括箱体100,箱体100为六面体结构,箱体100的其中一个面为开口,本技术中,将具有开口的一面命名为顶面,将该箱体100的另外五个面分别为:前面1、后面2、左面3、右面4及底面5,该箱体100的五个面1、2、3、4、5分别包括内侧面A及外侧面B,各面的内侧面A与外侧面B之间具有间隙C。该箱体100的前面1、后面2、左面3、右面4及底面5的间隙C内分别布设有冷却流道11、21、31、41、51。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箱体100的前面1间隔设有一进液管12及一出液管13,前面1的冷却流道11包括左流道11A及右流道11B,左流道11A及右流道11B在本实施例中为左右间隔设置,当然,根据进液管12及出液管13的位置,该左流道11A及右流道11B也可呈上下设置,进液管12连接前面1的左流道11A,出液管13连接前面1的右流道11B。前面1的左流道11A与左面3的冷却流道31连接,左面3的冷却流道31另一端与后面2的冷却流道21连通,后面2的冷却流道21分为左流道21A及右流道21B,左流道21A的一端与左面3的冷却流道31连接,另一端与底面5的冷却流道51连接;底面5的冷却流道51为U型结构,底面5的冷却流道51一端与后面2的左流道21A连接,另一端与后面2的右流道21A连接,后面2的右流道21A另一端与右面4的冷却流道41一端连接,右面4的冷却流道41另一端与前面1的右流道11B连接,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冷却液由进液管12依次进入前面1的左流道11A、左面3的冷却流道31、后面2的左流道21A、底面5的冷却流道51、后面2的右流道21B、右面4的冷却流道、前面1的右流道11B,最后从出液管13流出。由于冷却流道11、21、31、41、51是设置在各面1、2、3、4、5的间隙C内,为了提供箱体100的耐压强度,该箱体100各面1、2、3、4、5的内侧面A与外侧面B之间分别布置有加强筋D,防止大压力下内侧面A和外侧面B发生变形。本技术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的箱体100各面1、2、3、4、5的冷却流道11、21、31、41、51是与箱体100一体加工成型,在箱体100的各个面1、2、3、4、5上加工形成一体式冷却流道。箱体100的材质可为TC4钛合金,各个面1、2、3、4、5的内侧面A及外侧面B的壁厚均设置在0.5~2mm之间,从而保证箱体100的强度。各冷却流道11、21、3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五个面,每个面均包括内侧面及外侧面,各个面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各个面的间隙内均一体布设有冷却流道,相邻面的冷却流道相互连通,其中一个面上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设有进液管及出液管的一面分成两个不相连通的流道,其中一个流道与进液管连通,另一个流道与出液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五面冷却循环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六面体结构,箱体的其中一个顶面为开口,另外五个面分别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及底面,前面间隔设有所述进液管及出液管,前面的冷却流道包括左流道及右流道,进液管连接前面的左流道,出液管连接前面的右流道,前面的左流道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左面的冷却流道另一端与后面的冷却流道连通,后面的冷却流道分为左流道及右流道,后面的左流道一端与左面的冷却流道连接,另一端与底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华蔡春梅刘瑞林翁新全许静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