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66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报警装置和壳体;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蓄电池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正负极连接;其中,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对所述蓄电池本体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和发出异常警报的报警电路;其中,当所述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所述壳体上开与所述报警装置对应的指示灯孔和扬声器孔。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当蓄电池出现过充或过放时发出报警,及时提醒用户采取措施,避免过充或过放对蓄电池造成损害,影响蓄电池的性能。

Battery with alarm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battery technical field, and provides a battery with an alarm function, which comprises a battery body, an alarm device and a shell; the alarm device and the battery body are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alarm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of the battery body; the alarm device comprises a voltage input to the battery body A 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for line detection and an alarm circuit for sending out an abnormal alarm; wherein, when the voltage exceeds the preset voltage range, the 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drives the alarm circuit to send out an audible and visual alarm; an indicator light hole and a speaker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alarm device are opened on the shell. By setting alarm device, when the battery is overcharged or over discharged, it will give an alarm and remind the user to take measures in time to avoid damage to the battery caused by overcharge or over discharge and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
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作为汽车起动、点火、照明用的传统电源,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其特性决定当蓄电池开路电压低于12.40V(荷电量约60%)时,如果继续放电,蓄电池处于亏电状态,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性能损耗,当开路电压低于11.50V(荷电量为0)时,将会形成深亏电,造成蓄电池报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由于充电设备良莠不齐,一旦蓄电池充电电压高于14.40V并维持较长时间,会造成蓄电池严重耗水,对于无法补水的免维护蓄电池,会造成蓄电池过早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过充和过放对电池造成损害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报警装置和壳体;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蓄电池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正负极连接;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对所述蓄电池本体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和发出异常警报的报警电路;其中,当所述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所述壳体上开与所述报警装置对应的指示灯孔和扬声器孔。可选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正极端、第一负极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负极端连接;第一正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正极连接,第一负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负极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为可调电阻。可选的,所述第四电阻为可调电阻。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均为可调电阻。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均为可调电阻,可通过调节第一电阻和第四电阻的阻值来调节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可选的,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二正极端、第二负极端、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和扬声器;其中,第六电阻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扬声器的正极连接;扬声器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负极端连接,基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正极与第二正极端连接;第二正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正极连接,第二负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负极连接;第二正极端还与第一正极端连接,第二负极端还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可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指示灯孔对应设置,所述扬声器与扬声器孔对应设置。可选的,所述蓄电池本体和所述报警装置之间设置有两层绝缘层;其中,所述两层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用于连接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正负极。可选的,所述导电材料为铅带。可选的,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正负极通过铅带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蓄电池上设置一报警装置,当蓄电池的电压值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报警装置的电压检测电路驱动报警装置的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用户蓄电池过充或过放,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蓄电池因过充或过放造成损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的结构图;图4是图3中A的放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10、报警装置20和壳体30;蓄电池本体10和报警装置20设置在壳体30内,报警装置20与蓄电池本体10的正负极电连接;报警装置20包括电压检测电路21和报警电路22,其中电压检测电路21用于对蓄电池本体10的电压进行检测,报警电路22用于当蓄电池本体10电压异常时发出报警;报警装置20设置有扬声器和指示灯,当电压检测电路21检测到蓄电池本体10的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驱动报警电路22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壳体30上开有指示灯孔和扬声器孔,分别与报警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扬声器对应。上述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通过在蓄电池上设置一报警装置,当蓄电池的电压值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报警装置的电压检测电路驱动报警装置的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用户蓄电池过充或过放,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蓄电池因过充或过放造成损害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铅带电连接报警装置20与蓄电池本体10的正负极。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电压检测电路21包括第一正极端、第一负极端、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负极端连接;第一正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正极连接,第一负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负极连接。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为可调电阻,可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的阻值来调节所述预设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4为可调电阻,可通过调节第四电阻R4的阻值来调节所述预设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为可调电阻,可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的阻值来调节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从而使得该蓄电池可以兼容不同型号和参数的蓄电池本体。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报警电路22包括第二正极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本体、报警装置和壳体;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蓄电池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正负极连接;/n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对所述蓄电池本体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和发出异常警报的报警电路;其中,当所述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报警装置对应的指示灯孔和扬声器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本体、报警装置和壳体;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蓄电池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蓄电池本体的正负极连接;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对所述蓄电池本体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和发出异常警报的报警电路;其中,当所述电压超出预设电压范围时,所述电压检测电路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报警装置对应的指示灯孔和扬声器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正极端、第一负极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
其中,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负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负极端连接;第一正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正极连接,第一负极端与蓄电池本体的负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为可调电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报警功能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为可调电阻。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廷华黄涛王真姜静刘芳杜春涛郑恒军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