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宏斌专利>正文

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38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该气体包装袋是由上膜及下膜两层薄膜组成,而在该充气口处,使上膜较下膜缩短一预定的长度,并形成一圆滑的半圆形,当充气气嘴压置于充气口之下膜表面上,使下膜受压而弯曲变形,与较短之上膜分离而形成一开口,恰可供充气气嘴滑入,即能轻易的对气体包装袋进行充气,以改善现有充气口不易打开的缺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是在该充气口处,将上膜较 下膜缩短一预定的长度,并形成一圆滑的半圆形,使充气气嘴能轻易地滑入 充气口,以改善现有充气口不易打开的缺点。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体包装袋的结构,请参阅图l,是由复数个气室IO、 IO...连结而 成,该气室10与气室10间以热封线31加以分隔,而各气室10颈部处设有进气 道14,该进气道14与各个气室10相连通,使气体由气体包装袋100的充气口2 进入后,即可由连通的进气道14对各个气室10、 IO...进行进气的操作。而欲 对该气体包装袋100进行充气时,首先须将充气口2打开,然后将充气的气嘴 伸入充气口2内,扣压充气开关,使气体由充气口2充入,沿着进气道14进入 到各气室IO,使气室10膨胀,而完成气体包装袋100的充气,以便对物品进 行包装。而该充气口2是由两片薄膜组成,请参阅图1的A部放大图,该A部 放大图是由黑色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看过去,对充气口 2所作的局部放大视图 所绘制而成。该充气口 2是由上膜21及下膜22所组成,两膜片21、 22的 长度相同,并且于两片薄膜21、 22的适当处以热封线37、 38加以热封。该 两薄膜21、 22相当的薄,未充气时受到静电的影响,将使两者黏结在一起。 因此现有的气体包装袋IOO欲作充气的操作时,工作人员单仅是要打开充气口2使充气嘴能伸入,就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如此将影响该气体包装袋100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的气体包装袋充气口打开不易的缺点所完成 的一全新创作,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该充气口可 以克服传统结构在未充气时受到静电的影响,两片薄膜黏结在一起的状况, 以方便充气搮作的进行,提高包装效率。为了达成所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该气体包装袋是由上膜及下膜两层薄膜组成, 并且以复数个气室连结而成,气室与气室之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在该气体 包装袋的一側适当处设有一充气口,连接该充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 有气路与每一个气室连通,因此当气体由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进入后,即可 循着进气道对每一个气室进行充气的操作,其中,该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处, 其上膜系较下膜缩短一预定的长度,并形成一圓滑的形状。为了详细说明,特举一实例加以说明如下,但是,该一实施例并非用于 限制本创作。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气体包装袋未充气时的正面示意图,及其充气口处的放大示意图2是本技术未充气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未充气时的背面示意图。图4是取图2的4-4处的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气体包装袋以充气气嘴进行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6本技术气体包装袋于结束充气,膨胀成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 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请同时参阅图2,是该气体包装袋l 未充气时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气体包装袋l未充气时的背面示意图;及第 图4,为该气体包装袋l包括正面和背面,由图l的4-4处所绘制的断面示意图。 该气体包装袋1是由复数个气室10、 IO...连结而成,气室10与气室10之间以 热封线31加以分隔,在该气体包装袋1一侧适当处设有一充气口2,连接该充 气口2设有一进气道14,该进气道14有气路与每一个气室10连通。因此当气 体由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2进入后,即可循着进气道14对每一个气室10进行 充气的操作。该气体包装袋l是由两层薄膜组成,分别为上膜21及下膜22,该两层膜 是由塑料之类的材质所制成的薄膜。首先将该薄膜的外围分别以铜模加以热 压印形成热封线35,使气体包装袋l)密封,气体不会外泄。接着热压印气室 10与气室10之间的热封线31,及横向热封线37、 38、 40等,将气室10形成一 封闭的气袋空间。前述热封线31、 35、 38、 40等是将上、下膜21、 22热压印, 使其黏结在一起。另外由上、下气阀膜25、 26所组成的气阀,则以适当的长 度夹置于前述的上、下膜21、 22之间。且于上、下气阀膜25、 26之间设置一 耐热印刷33,该耐热印刷33的设置,可以避免上、下气阀膜25、 26在压制热 封线37发制造过程中热封在一起,而可提供一入气口于各个气室10上,以方便充气操作发进行。斜向热封线32、 39是将上膜21、上气阀膜25、下气阀膜 26三层热封在一起,其可引导气体进入气室IO。该上、下气阀膜25、 26,耐 热印刷33,及斜向热封线32、 39等组成一止回阀装置,当气体充入各气室IO 时,可以利用气室10内的气压,使上、下气阀膜25、 26压贴在一起而封闭入 气口,使各气室10能保持气密状态。另外,子各气室10的适当位置处设有折迭线41、 42、 43、 44,当气室IO 充气时,该折迭线41、 42、 43、 44恰可提供气室10作为弯折之用,使气体包 装袋l可成为一具立体形状的袋体。当由气室10进气道14处的热封线38处出 发,经由下部折迭线41,绕经背面(参阅第三图),背面也设折迭线43、 44, 再经由正面的上部折迭线42,抵达开口50处之热封线40,形成左右相互连接 并且各自独立的封闭气室IO。请再参阅困2,本技术于气体包装袋1的充气口2处,使上膜21较下 膜22缩短一预定的长度,并形成一圓滑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为半圆形,当然 使用其它形状也可行。请参阅图5,当欲进行充气操作时,工作人员以充气 气嘴60压置于充气口2的下膜22表面上,该下膜22受压而弯曲变形,与较短 的上膜21分离而形成一开口,恰可供充气气嘴60滑入,即能轻易的对气体包 装袋l进行充气。请参阅图6,当气体进入每一个气室10后,气室10即会膨胀,膨胀成形的 气体包装袋1即于其所围成的部份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收容」欲包装的物品。 该包装物受到各气室10于其四周的充气保护,即可避免因振动或冲击而遭受 损害,达到緩沖保护的目的。而本技术的气体包装袋1的每一气室10是各自独立,因此即使其中有一或二个气室10于搬运过程中破裂,气体泄漏出 来,其它未破裂的气室10仍会维持气密状态, 一样具有緩冲保护收容物的功 效。另外,气体包装袋l充气之后,进气道14并未充气,仍是呈薄膜形态, 恰可当作封盖封住开口 50,而该开口 50是提供欲包装的物品置入或取出气体 包装袋l内的出入口。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借由充气口处的上膜 较下膜缩短一预定长度的设计,使充气气嘴能够轻易地滑入充气口,进行充 气操作,符合产业上的实用性;而该充气口处的上膜较下膜缩短一预定长度 的设计,可改善现有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不易打开,而影响其包装物品的效 率的缺点,具有增进功效的进步性;另本创作申请前并未见于刊物,其新颖 性毋庸置疑。本技术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 请求给予审查并批准授权。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该气体包装袋是由上膜及下膜两层薄膜组成,并且以复数个气室连结而成,气室与气室之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在该气体包装袋的一侧适当处设有一充气口,连接该充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有气路与每一个气室连通,其特征为该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处,其上膜较下膜缩短一预定的长度,并形成一圆滑的形状。2、 按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该气体包装袋是由上膜及下膜两层薄膜组成,并且以复数个气室连结而成,气室与气室之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在该气体包装袋的一侧适当处设有一充气口,连接该充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有气路与每一个气室连通,其特征为:该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口处,其上膜较下膜缩短一预定的长度,并形成一圆滑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赖宏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