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宏斌专利>正文

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493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包括:由一上膜及一下膜所构成的气体包装袋,该气体包装袋由若干个气室连接而成,气室与气室间以热封线分隔,气体包装袋一侧设有一进气口,连接该进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借由气阀装置与个个气室连通。其中,该气阀装置是以一单片气阀膜夹置于上、下膜之间所组成,而该气阀膜与上膜之间,则夹设有耐热印刷,作为气体进入气室的信道,并且于上膜及气阀膜上热压印进气通路,使该气阀装置能成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装置,并可形成气密,防止气体逃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制造方便,并可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是由一单片气阀膜夹置于上、下膜之间所组成,而该气阀膜与上膜之间,则夹设有耐热印刷,作为气体进入气室的信道,并且于上膜及气阀膜上热压印进气通路,使该气阀装置能成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装置,并可形成气密,防止气体逃逸。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气体包装袋的气阀装置的相关技术,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45227号申请,是于包装袋上设有一气阀,该气阀是以延伸片将气嘴封口;又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63600号申请,是以一拉连带作为闭琐件,将气阀封闭,防止气体逃逸。前述不管以延伸片或者以拉链带封闭气阀开口,其构造皆嫌复杂,也不方便制造。而对于一包装袋上具有若干个气室,每一气室皆各有一独立气阀的,若仍以传统的延伸片或拉链带作为气阀封口,其构造将更形复杂,制造上也更为困难,无形中将大幅提高制造成本。另外,新近有以二片附设有耐热印刷的膜片,夹置于上、下膜之-->间,以组成一气阀装置的技术公开。但,该二片膜片的气阀装置构造也嫌复杂,同时也有制造不易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将提供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主要针对传统包装袋气阀的缺点所作的创新改良,包括:由一上膜及一下膜所构成的气体包装袋,该气体包装袋是由若干个气室连接而成,气室与气室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于气体包装袋的一侧设有一进气口,连接该进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借由气阀装置与个个气室连通,因此当气体由气体包装袋的进气口进入后,即可循着进气道经气阀装置对个个气室进行充气的操作,其中,该气阀装置是以一单片气阀膜夹置于上下膜之间所组成,该气阀膜的表面经特殊的处理后,使其可吸附于上膜,而该气阀膜与上膜之间,则夹设有耐热印刷,作为气体进入气室的信道,并且于上膜及气阀膜上热压印进气通路,使该气阀装置能成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装置,并可形成气密’防止气体逃逸。其中,分隔气室与气室间的热封线,是以等间隔加以设置,使各气室的尺寸大小相同;或者以不等间隔加以设置,使各气室的尺寸大小不同。其中,该耐热印刷是以一预定的间隔排列装置,前述的间隔是配合气体包装袋的若干个气室而加以决定;或者与气阀膜等长不设间隔的方式加以设置。-->其中,是以网状热印刷点作为进气通路:或者以气路热封线作为进气通路。另外,该气阀膜的厚度以50~35μm为较佳。而该气室可配合欲包装物的形状,改变热封线的压印位置,使气室形成菱形、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各类形状。本技术是以一简单的膜片构造,作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及防止气体逃逸的装置,使气体包装袋能具有缓冲保护收容物的功能除了能提高生产速度,也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阀膜组合于气体包装袋膜片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封入气体包装袋未充气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B-B处的剖视图;图6为气体由气体包装袋的进气口充入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有半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于充气时,单一气室的断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于结束充气时,单片气阀膜压贴于上膜而关闭入气口的断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气体包装袋于结束充气,膨胀成型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气体包装袋         2:进气口      10:气室              14:进气道      20:气阀膜            21:上膜      22:下膜              31、35:热封线      32、39:气路热封线    33:耐热印刷      34:网状热印刷点      40:折叠线      45:入气              50:开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请参照图1,及图1的A-A处剖视图(图2)。该气阀装置是将单一气阀膜20的表面经特殊的处理后,使其可吸附于上膜21,其中,该气阀膜20经特殊处理的表面是相对应上膜21的那一面,而该特殊处理可为静电的方式或药剂涂布方式等。并且在气阀膜20与上膜21之间,则夹设若干个耐热印刷33,作为气体进入气室10的信道。该耐热印刷33是以一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由气阀膜20的一端开始,延伸至适当长度,前述的间隔及长度是配合气体包装袋的若干个气室而加以决定的。设置耐热印刷33的目的在于:当气阀膜20在经后续热压印刷处理时,可以-->避免气阀膜20完全粘结于上膜21,使充气操作时气体无法充入。也就是耐热印刷33是作为充气操作时气体进入气室10的气嘴。接着将下膜22紧靠着气阀膜20设立,也就是单片气阀膜20是夹置于上膜21、下膜22之间,而其宽度仅需配合气室10的进气口位置加以设置,并不需与上膜21、下膜22等宽,而单一片气阀膜20的厚度仅约30~35μm左右。将完成特殊处理后的气阀膜20以成卷的形态置于热印刷机器上,请参照图3,合并上膜21后,经第一铜模23以高热印刷将两者结合。然后以第二铜模24对该上膜21及气阀膜20进行进气通路的高热印刷于本实施例是以网状热印刷点34作为进气通路,使气阀膜20及上膜21,透过网状热印刷点34将二层薄膜热封在一起。接着再合并下膜22后,以第三铜模27进行热印刷,将上膜21、气阀膜20、下膜22三者结合在一起。然后再经后续的前后封袋印刷、冷却整型、折袋机的折袋、及切断分割等步骤,即可完成如图4所示的气体包装袋1。该气体包装袋1是由若干个气室10、10...连接而成,而气室10与气室10间以热封线31加以分隔,该等热封线31可以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加以设置,因此各气室10的尺寸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气体包装袋1一侧适当处设有一进气口2,连接该进气口2设有一进气道14,该进气道14借由气阀装置与个个气室10连通。因此当气体由气体包装袋1的进气口2进入后,即可循着进气道14经气阀装置对个个气室-->10、10...进行充气操作。而此时气阀膜20已封入上膜21,下膜22之间,气阀膜20及上膜21则透过网状热印刷点34的压印结合,形成具有进气及止气功能的气阀装置。请同时参照图4、图5,该图5是取图4的B-B处所绘制的剖视图。该气阀膜20附着于上膜21,当实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会从气阀膜20与上膜21之间的入气口45,循着耐热印刷33处进入气室10内。而该气体包装袋1是以上膜21,下膜22组成,并且以热封线31界定出若干个气室10,以热封线35封闭气体包装袋1的外围。每一气室10由进气道14出发,形成一圈环状,使欲包装物可置于该环状内部受到保护。请参照图6,当气体由气体包装袋1的进气口2充入,气体会沿着进气道14进入各气室10。当气体欲进入各气室10时,该网状热印刷点34形成进气通路,使气体可顺利进入气室10。请参照图7,是取单一气室10所绘制的断面示意图。因为耐热印刷33是介于气阀膜20与上膜21之间,因此即使气体包装袋1经过好几道高热印刷处理,仍然可以防止气阀膜20与上膜21粘结在一起,使气体可快速由气阀膜20的耐热印刷33处进入气室10内。接着请参照图8,气体进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包括:由一上膜及一下膜所构成的气体包装袋,该气体包装袋是由若干个气室连接而成,气室与气室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于气体包装袋之一侧设有一进气口,连接该进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借由气阀装置与个个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气阀装置是以一单片气阀膜夹置于上、下膜之间所组成,该气阀膜的表面经特殊的处理;而该气阀联与上膜之间,则夹设有耐热印刷,作为气体进入气室的信道,并且于上膜及气阀膜上热压印进气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包括:由一上膜及一下膜所构成的气体包装袋,该气体包装袋是由若干个气室连接而成,气室与气室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于气体包装袋之一侧设有一进气口,连接该进气口设有一进气道,该进气道借由气阀装置与个个气室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气阀装置是以一单片气阀膜夹置于上、下膜之间所组成,该气阀膜的表面经特殊的处理;而该气阀联与上膜之间,则夹设有耐热印刷,作为气体进入气室的信道,并且于上膜及气阀膜上热压印进气通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其中,该气阀膜经特殊处理的表面是相对应上膜的那一面。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其中,该特殊处理为静电方式或药剂涂布方式。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其中,该气阀膜的厚度为30~35μm。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单片气阀膜的气阀装置,其中,分隔气室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赖宏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