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钠及其起始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38407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药物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两种分析测定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采用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测定;所述流动相为含有乙腈、甲醇和有机铵盐的水溶液;所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结构类型包括卤代甲基吡啶类、氮杂芳基N‑氧化物类、N‑酰化氨基苯类、芳香胺类以及硝基苯类化合物。该方法不仅能实现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有效分离,并且能够对所述的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实验操作简便、快速,对泮托拉唑钠的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Analytical method for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pantoprazole sodium and it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particular to two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pantoprazole sodium and its synthetic starting material 5 \u2011 Difluoromethoxy \u2011 2 \u2011 mercapto \u2011 1H \u2011 benzimidazole. The method uses octadecylsilane bonded silica gel as the stationary phase and mass spectrometer detector for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the mobile phase is a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cetonitrile, methanol and organic ammonium salt; the structural types of the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clude halomethylpyridines, azaaryl n \u2011 oxides, n \u2011 acylated aminobenzene, aromatic amines and nitrobenzene compounds. This method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pantoprazole sodium and its synthetic starting materials, but also can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genotoxic impurities. The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trong specificity.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fas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drug safety of pantoprazole so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泮托拉唑钠及其起始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两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测定方法,分别用于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和限度测定。
技术介绍
泮托拉唑钠(PantoprazoleSodium),化学名为5-二氟甲氧基-2-[[(3,4-二甲氧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一水合物,分子式为C16H14F2N3O4S·H2O,其结构式为:泮托拉唑钠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DA-2受体,选择性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细胞壁中H+/K+-ATP酶活性,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胃中,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泮托拉唑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道炎有很高治愈率。该药在弱酸的条件下比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稳定,不影响其他药物在肝内的代谢。该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卓-艾氏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关性疾病,并取得满意的疗效。泮托拉唑钠注射用粉针剂由德国百克顿(BykGulden)药厂(现更名为武田药厂)率先研制成功,于1994年10月在南非首次上市,商品名为潘妥洛克;并于1998年12月30日在我国获得行政保护,于2005年6月终止。到目前为止,SFDA已批准16家制药企业生产泮托拉唑钠原料药,共有141家制药企业获准生产其肠溶片、肠溶胶囊、粉针制剂及肠溶微丸胶囊等多种剂型的制剂。关于泮托拉唑钠的合成,文献报道多数以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和5-二氟甲氧基-2-巯基苯并咪唑为起始原料。涉及本品的化合物及合成工艺专利主要有:关于泮托拉唑钠的化合物专利是由BYKGULDENLOMBERG公司于1984年6月16日申请(优先权日),专利号为EP0166287;关于泮托拉唑钠一水合物的化合物专利为EP0533790。潜在基因毒性杂质(PotentialGenotoxicImpuriti,PGI)是指具有遗传毒性警示结构的杂质,但并未经实验测试模型验证。在此所说的“潜在性”是指遗传毒性的潜在性,而非杂质的潜在性。在泮托拉唑钠的合成过程中,所采用的起始原料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以及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泮托拉唑砜N-氧化物,其化学结构中存在潜在基因毒性的警示结构片段。同时我们还发现,泮托拉唑钠的另一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路线中,涉及到多个化学结构中存在基因毒性警示结构片段的起始物、中间体和可能的副产物。这些具有潜在基因毒性的杂质结构及名称表示如下:泮托拉唑钠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结构(杂质A、杂质B):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结构(杂质C~杂质H):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杂质A: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杂质B:泮托拉唑砜N-氧化物杂质C:4-二氟甲氧基苯胺杂质D:N-(4-二氟甲氧基苯基)乙酰胺杂质E:4-二氟甲氧基-1,2,-苯二胺杂质F:N-[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基]乙酰胺杂质G: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胺杂质H:4-氨基苯酚为了更好地控制泮托拉唑钠成品的质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需要对其中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分离测定,按照指导原则ICHM7的相关规定,检查潜在基因毒性杂质是否超过限度。根据泮托拉唑钠制剂的每天服用最大量为80mg,以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水平小于1.5μg/day计算,将泮托拉唑钠中的基因毒性杂质(杂质A和杂质B)的控制限度设定为0.001%,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基因毒性杂质(杂质C~杂质H)的控制限度设定为0.002%。目前,关于分离测定泮托拉唑钠及其起始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离测定方法未见有公开的报道。因此,我们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开发了两种分析方法,分别用于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和限度测定。对泮托拉唑钠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的安全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两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测定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离测定和限量控制。这两种方法的灵敏性高,专属性强;同时实验操作方法简便、快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分离测定泮托拉唑钠、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和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所述方法以十八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流动相为含有乙腈、甲醇和乙酸铵的水溶液。所述泮托拉唑钠及其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的结构式如下:潜在基因毒性杂质(PGI)是指具有遗传毒性警示结构的杂质,但并未经实验测试模型验证。在此所说的“潜在性”是指遗传毒性的潜在性,而非杂质的潜在性。在泮托拉唑钠的合成过程中,所采用的起始原料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以及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泮托拉唑砜N-氧化物,其化学结构中存在潜在基因毒性的警示结构片段。同时我们还发现,泮托拉唑钠的另一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路线中,涉及到多个化学结构中存在基因毒性警示结构片段的起始物、中间体和可能的副产物。进一步,所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包括卤代甲基吡啶类、氮杂芳基N-氧化物类、N-酰化氨基苯类、芳香胺类以及硝基苯类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杂质结构式如下所示:泮托拉唑钠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结构(杂质A、杂质B):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结构(杂质C~杂质H):进一步,用乙酸铵水溶液-乙腈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I进行等度洗脱,对泮托拉唑钠中的两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分析;用含0.1%甲酸的乙酸铵水溶液-甲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II进行等度洗脱,对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的六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分析。进一步,所述的流动相I中乙酸铵水溶液与乙腈的体积比例为30:70~50:50;流动相II中乙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与甲醇的体积比例为50:50~70:30。进一步,所述的流动相中乙酸铵水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0.1mol/L。进一步,所述色谱柱的规格为150mm×4.6mm,5μm或250mm×4.6mm,5μm或150mm×3.0mm,3.5μm。进一步,所述方法的检测器为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模式,MRM检测模式,根据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化学结构和裂解规律,采用各自专属的定量离子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各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定量离子对及裂解途径如下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在适宜的柱温条件下对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所述流动相为含有乙腈、甲醇和有机铵盐的水溶液,所述合成起始原料选自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n

【技术特征摘要】
1.泮托拉唑钠及其合成起始原料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在适宜的柱温条件下对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所述流动相为含有乙腈、甲醇和有机铵盐的水溶液,所述合成起始原料选自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选自卤代甲基吡啶类、氮杂芳基N-氧化物类、N-酰化氨基苯类、芳香胺类以及硝基苯类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代甲基吡啶类、氮杂芳基N-氧化物类、N-酰化氨基苯类、芳香胺类以及硝基苯类化合物选自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泮托拉唑砜N-氧化物、4-二氟甲氧基苯胺,N-(4-二氟甲氧基苯基)乙酰胺,4-二氟甲氧基-1,2,-苯二胺,N-[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基]乙酰胺,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胺和4-氨基苯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铵盐为乙酸铵,用乙酸铵水溶液与乙腈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对泮托拉唑钠中的两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和泮托拉唑砜N-氧化物进行分析;用含甲酸的乙酸铵水溶液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对起始原料5-二氟甲氧基-2-巯基-1H-苯并咪唑中的六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分析,六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分别是4-二氟甲氧基苯胺,N-(4-二氟甲氧基苯基)乙酰胺,4-二氟甲氧基-1,2,-苯二胺,N-[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基]乙酰胺,2-硝基-4-二氟甲氧基苯胺和4-氨基苯酚,所述含甲酸的乙酸铵水溶液中甲酸与乙酸铵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0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相的流速为0.3ml/min~1.0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动相中乙酸铵水溶液与乙腈的体积比例为30:70~50:50;含甲酸的乙酸铵水溶液与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云吴松张金兰王琰王喆符洁马春华张文轩李天磊夏杰陈谕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