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铸滑床板及钢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56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铸滑床板及钢轨,整铸滑床板包括:底板、整铸铁座、滑床台、穿设件以及弹片;其可以防止弹片从尖端脱出,受力稳定,能有效防止道岔基本轨外翻以及提高表面的耐磨性。

A kind of integral casting slide bed plate and rai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gral cast-in-place sliding bed plate and a rail. The integral cast-in-place sliding bed plate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 integral cast-iron seat, a sliding bed platform, a wearing piece and a spring piece, which can prevent the spring piece from falling out of the tip, have stable stress,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basic rail of the turnout from turning out and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铸滑床板及钢轨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铸滑床板及钢轨。
技术介绍
地铁道岔转辙器是将道岔尖轨通过转辙机牵引,实现车辆可以在不同股道间相互转换行驶的重要设备。而滑床板是重要的道岔转辙器部件,主要用于支撑尖轨、扣压基本轨。现有技术中,滑床台与底板多采用焊接,滑床台上安装销钉和弹片扣压基本轨。但由于弹片与基本轨只是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因此基本轨容易外翻;同时,虽然在反复行车过程中弹片受挡块制约不能后退,但容易从前端脱出,由此回反复冲击滑床台板;另外,现有滑床台板与底板焊接质量不高,滑床台与底板见会出现焊缝开裂现象,影响行车安全,且焊接滑床板采用16Mn钢或Q275钢板制造,硬度低,容易划伤影响尖轨扳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铸滑床板及包括该整铸滑床板的钢轨结构,其可以防止弹片从尖端脱出,受力稳定,能有效防止道岔基本轨外翻以及提高表面的耐磨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整铸滑床板,其包括:底板、整铸铁座、滑床台、穿设件以及弹片;所述整铸座体以及滑床台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上;所述滑床台内开设有沿所述滑床台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所述弹片;所述滑床台的一侧/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所述穿设件穿过所述通孔后将所述弹片下压,使得所述弹片与所述底板抵持。优选的,所述弹片包括头端、主体和尾端;所述头端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部连接,所述尾端的一侧/两侧朝向所述弹片的宽度方向延伸出限位部。优选的,所述弧形部直径为10mm,且所述弧形部的底端与所述弹片头端之间的距离为20-24mm。优选的,所述限位部的宽度为2-3mm,厚度为8-12mm。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限位块,其与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弹片的尾端抵持。优选的,所述滑床台、限位块和底板整体铸造为一体。优选的,所述底板和/或滑床台由铸钢制成。优选的,所述滑床台表面设有2-4mm厚的减摩复合层。优选的,所述底板厚度为20mm。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钢轨,其包括上述整铸滑床板以及基本轨;且所述基本轨被所述弹片扣压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在所述滑床台与整铸铁座之间。本技术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效果:本技术在保证滑床板承托尖轨扳动顺畅的基础上(滑床台表面设有2-4mm厚的减磨复合层),将原有滑床板结构进行优化,并摒弃原滑床板焊接技术,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同时优化配套弹片结构。由此通过整体铸造消除了焊接造成的离缝问题,以及通过弹片的优化设计将原有的线接触扣压改为面接触扣压,克服了弹片在反复行车中造成的前端脱出的缺陷,增强扣压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基本轨稳定性,表面光滑耐磨,提高了行车安全性,降低养护维护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整铸滑床板以及基本轨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整铸滑床板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弹片的侧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弹片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弹片与底板抵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中的整铸滑床板包括:底板1(厚度为20mm)、整铸铁座2、滑床台3、穿设件(优选为销钉)以及弹片4;其中,所述底板1和/或滑床台3由铸钢制成,可由此提高表面的耐磨性;且所述滑床台3表面设有2-4mm(优选为3mm)厚的减磨复合层,由此使得滑床台3表面光滑耐磨,减少其与尖轨摩擦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尖轨扳动摩擦力,保证行车安全;其中,所述整铸座体2以及滑床台3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上;所述滑床台3内开设有沿所述滑床台3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31,且所述空腔31内容纳有所述弹片4;所述滑床台3的一侧/两侧(即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空腔31连通的通孔5(所述通孔5直径为18-21mm,优选为20mm);所述穿设件穿过所述通孔31后将所述弹片4下压,由此使得所述弹片4发生形变,且与所述底板1抵持。如图3-4所示,所述弹片4包括头端41、主体42和尾端43;所述头端41与主体42之间通过弧形部45连接,所述尾端43的一侧/两侧朝向所述弹片4的宽度方向延伸出限位部44;优选的,所述弧形部45直径为10mm,且所述弧形部45的底端与所述弹片头端之间的距离D为20-24mm(优选为22mm);所述限位部44的宽度为2-3mm(优选为2.5mm),厚度为8-12mm(优选为10mm)。如图5所示,当所述弹片4在穿设件的压力下向下弯曲,且位置被所述穿设件固定后,其头端41、主体42和尾端43均通过一点与底板1抵持,即,整体以上弹片4与所述底板1至少有3点(即图5中的圆圈内所述部分)接触,此时,弧形部45与基本轨100抵持,并进一步通过头端41将基本轨100扣压在底板1上;由此,弹片4通过弧形部45与基本轨100抵持后,可将所述弹片4与基本轨100之间的线接触改进为的面接触,防止道岔基本轨外翻,保证基本轨100扣压的稳定性;同时,上述3点接触后,弹片4整体可被牢固压紧在底板1上,可有效避免弹片4从尖端脱出;在此基础上,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限位块6,其与位于所述空腔31内的弹片4的尾端43抵持。进一步的,所述滑床台3、限位块6和底板1整体铸造为一体,由此提高滑床板结构的整体性,消除由焊接造成的离缝问题,进一步保证行车安全。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轨,其包括上述整铸滑床板以及基本轨100;且所述基本轨100被所述弹片4扣压在所述底板1上,且位于所述3滑床台与整铸铁座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二中的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且组合所获得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消除由焊接造成的离缝问题,确保行车安全;在保证滑床板承托尖轨扳动顺畅的基础上(滑床台表面设有2-4mm厚的减磨复合层),将原有滑床板结构进行优化,并摒弃原滑床板焊接技术,采用整体铸造的方式,同时优化配套弹片结构;以及通过弹片的优化设计将原有的线接触扣压改为面接触扣压,克服了弹片在反复行车中造成的前端脱出的缺陷,增强扣压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基本轨稳定性,表面光滑耐磨,提高了行车安全性,降低养护维护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铸滑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整铸铁座、滑床台、穿设件以及弹片;所述整铸座体以及滑床台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上;所述滑床台内开设有沿所述滑床台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所述弹片;所述滑床台的一侧/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所述穿设件穿过所述通孔后将所述弹片下压,使得所述弹片与所述底板抵持;所述弹片包括头端、主体和尾端;所述头端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部连接,所述尾端的一侧/两侧朝向所述弹片的宽度方向延伸出限位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限位块,其与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弹片的尾端抵持;所述弧形部直径为10mm,且所述弧形部的底端与所述弹片头端之间的距离为20-24mm;所述限位部的宽度为2-3mm,厚度为8-12mm;当所述弹片在穿设件的压力下向下弯曲,且位置被所述穿设件固定后,其头端、主体和尾端均通过一点与底板抵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铸滑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整铸铁座、滑床台、穿设件以及弹片;所述整铸座体以及滑床台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上;所述滑床台内开设有沿所述滑床台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容纳有所述弹片;所述滑床台的一侧/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所述穿设件穿过所述通孔后将所述弹片下压,使得所述弹片与所述底板抵持;所述弹片包括头端、主体和尾端;所述头端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部连接,所述尾端的一侧/两侧朝向所述弹片的宽度方向延伸出限位部;所述底板上还设有限位块,其与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弹片的尾端抵持;所述弧形部直径为10mm,且所述弧形部的底端与所述弹片头端之间的距离为20-24mm;所述限位部的宽度为2-3mm,厚度为8-12mm;当所述弹片在穿设件的压力下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德仓刘婷林何雪峰骆焱乔神路汤铁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