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2018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慢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敷料包括海藻酸钙、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为基质,负载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和生长因子EGF。制备中向氯化钙溶液滴加混有生长因子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得到包裹生长因子的海藻酸钙核心微球。将微球加入到壳聚糖醋酸溶液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再将聚电解质复合物和纳米银、壳聚糖混合搅拌,加入到海藻酸钠中进行交联,冷冻干燥,最终形成负载纳米银和生长因子的慢性创面敷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制备过程稳定,慢性创面敷料抑菌性能良好,创面修复能力优良,用于癌症放射治疗及糖尿病、缺血等引起的各类慢性创面的治疗,诱导创面清洗修复。

A kind of medical dressing loaded with nano silver and bioactive factor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chronic wound dr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medical dressing loaded with nano silver and bioactive factor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ressing includes calcium alginate, chitosan or chitosan derivatives as matrix, loaded with nano silver antibacterial composition particles and growth factor EGF. In the preparation, calcium alginate core microspheres with growth factor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sodium alginate mixed with growth factors to calcium chloride solution. The microspheres were added to chitosan acetic acid solution to form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Then the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was mixed with nano silver and chitosan, added to sodium alginate for crosslinking, freeze-drying, and finally formed a chronic wound dressing loaded with nano silver and growth factor.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method is cheap and easy to obta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table, the bacteriostatic performance of the chronic wound dressing is good, and the wound repair ability is excellent. The method i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hronic wounds caused by cancer radiotherapy, diabetes, ischemia, etc., and the wound cleaning and repair are in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敷料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慢性创面清洗修复的医用敷料,具体是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生长因子的慢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具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能够保护体内组织免受外界损害;进行新陈代谢如吸收、排汗、分泌皮脂和排泻废物等;皮肤还能调节体温,感受痛、触、压等刺激,并有免疫作用。自然生命个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轻重不同的创伤,尤其是外伤、自然灾害及患病后手术创伤往往所造成的。近年来,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导致与之相关的压疮、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性溃疡、烧伤或外伤后残余创面、放射性溃疡、癌性溃疡等皮肤慢性创面也呈现出高发病率。慢性创面愈合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具有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涉及多学科、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如何高效率高效能地清洗修复慢性创面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整形术后的创面覆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慢性创面的清创洗净在临床应用中首先面临考验,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可以提供伤口愈合的湿性环境,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在密闭性及半密闭性敷料下,保持其适度湿润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目前清创伤口敷料主要分为传统与高分子材料两大类:传统的换药方法主要是清创冲洗后使用生理盐水棉纱布覆盖创面,其创面环境相对较干燥,对细菌侵入的隔绝效果也较差,不利于伤口愈合,且容易诱发伤口黏连,破坏新生肉芽组织,渗液能力有限;近年针对慢性溃疡新型换药方式和敷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敷料,加入了抑菌剂作为功能性成分,其机械强度虽好,但生物相容性差,吸液易达到饱和状态,伤口渗出物易堆积在伤口造成感染,且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对于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抗菌敷料,一般所添加的抗菌药物为季铵盐和葡萄糖酸氯己定等,其杀菌谱较窄,在当前抗生素滥用,院内超强细菌感染危险爆发的当下,更易出现耐药菌的产生及交叉感染等问题。在伤口清创抑菌之后,慢性创面修复再生遇到的问题接踵而至。伤口炎症反应愈合阶段,各种生成因子的释放(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白介素1等)可促进伤处免疫反应,加强细胞自我修复表皮愈合过程。但慢性创面患者的伤处,各项正常机理指标都有所减弱能力下降,更有癌症放疗患者由于治疗时受到射线照射导致某些DNA产生不可逆性的突变造成永久失能,所以如何体外敷药外部施加或刺激各种因子的产生,也成为了一大研究临床科研热门。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具有表皮细胞分化潜能,可促进受创皮肤的愈合。它们具有自我更新、组织修复、调节免疫的能力,并能够向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等其他谱层细胞分化;而且细胞在体外易于扩增,扩增后具有较为稳定的分化能力与增殖能力,适合大规模制备。目前MSCs已被临床应用于病患,在深度烧伤的患者的创面涂布自体MSCs悬液,能够促进皮肤再生和血管的新生。工业制备的干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细胞内,这些小分子蛋白的生物活性受不同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热和酸敏感,性质不稳定,容易被酶水解,在体内半衰期很短,全身应用时生物利用度低。作为伤口敷料的功能添加剂时,疗效常常由于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而差强人意。由上述可知,慢性创面的皮肤修复愈合全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最理想的皮肤创面修复功能性敷料应当具有以下性质:无抗原性、较广谱抗菌能力、较好的柔韧性、提供湿性愈合环境、能诱导自体皮肤再生、易于保存药效长久、性价比高。结合伤口愈合过程,如果能将广谱抑菌成分与促愈因子合并至同一体系,相信能够符合提高疗效的初衷。纳米银作为纳米技术的一种,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同时具有广谱抗菌性和细菌对其无耐药性的优点,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抗菌活性,并且对一些真菌、病毒等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不产生耐药性,可长期使用,众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其理化性质安全稳定,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壳聚糖(CTS)是一种碱性多糖,可将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出来,从而促进血液凝固,因此可用作止血剂;具有抗菌、促愈、止血等特征;海藻酸是一种天然聚阴离子多糖,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海藻酸钠盐,海藻酸钠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环境流体无界面张力。在清创期有利于组织的水合,加速坏死组织的溶解及吸收;在肉芽组织形成期,可促进各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毛细血管的再生成;在上皮化期,表皮细胞在湿性环境中移行的速度加快,且具有迅速修复真皮的作用。通过静电作用交联而成的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胶囊从材料本质上加强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和致密性,可隔离药物与外界的环境,降低酸和蛋白酶等环境因素对包载物的不良影响,保持包载物的活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增强其缓释作用。本专利技术选用壳聚糖-海藻酸钠作为缓释胶囊装载表皮生长因子(EG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生物活性因子可以快速激活休眠的皮肤成体干细胞并促使其生长,同时可以调节机体内微环境,为皮肤细胞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外层附加纳米银抑菌组合物用作首层作用清创抑菌。这些基质、纳米科技材料与各类因子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诱导创面愈合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敷料是以海藻酸钙、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为基质,负载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和生物活性因子等制备而成。制备中向氯化钙溶液滴加混有生长因子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得到包裹生长因子的海藻酸钙核心微球。将微球加入到壳聚糖醋酸溶液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再将聚电解质复合物和纳米银、壳聚糖混合搅拌,加入到海藻酸钠中进行交联,冷冻干燥,最终形成负载纳米银和生长因子的慢性创面敷料。本专利技术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制备过程稳定,慢性创面敷料抑菌性能良好,创面修复能力优良,用于癌症放射治疗及糖尿病、缺血等引起的各类慢性创面的治疗,诱导创面清洗修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包括纳米材料、基质和生物活性因子,按适当比例混合,涂抹于医用无纺布上,转移至医用胶带上压封制备而成。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其平均使用浓度为30ppm。所述基质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海藻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壳聚糖衍生物选用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或壳聚糖季铵盐其中的一种。所述基质配置方法,壳聚糖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溶液配制成1%~2.5%(W/V)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加入1%~4%(W/V)CaCl2溶液,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氯化钙混合溶液;配制1%~2.5%(W/V)的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医用敷料包括纳米材料、基质和生物活性因子,按适当比例混合,涂抹于医用无纺布上,转移至医用胶带上压封制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医用敷料包括纳米材料、基质和生物活性因子,按适当比例混合,涂抹于医用无纺布上,转移至医用胶带上压封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其平均使用浓度为3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海藻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壳聚糖衍生物选用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或壳聚糖季铵盐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配置方法,壳聚糖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溶液配制成1%~2.5%(W/V)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加入1%~4%(W/V)CaCl2溶液,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氯化钙混合溶液;配制1%~2.5%(W/V)的海藻酸钠溶液,匀速搅拌30min后过滤洗涤形成壳聚糖与海藻酸钙质量比为1:2~2:1,其中,壳聚糖可以用壳聚糖衍生物代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因子为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或几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含表皮生长因子(EG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胚胎干细胞来源于人或动物;成体干细胞为来源于人或动物的脐带血干细胞、羊水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医用无纺布在使用前需用1%~2.5%的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浸泡1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生物活性因子、基质与纳米材料的混合方法,取对数期分泌的生长因子,以1:1的比例溶于海藻酸钠溶液,得到生物活性因子浓度为200ug/g~400ug/g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包埋于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中,再与30ppm的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1%~2.5%(W/V)的壳聚糖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许恒毅黄瑾宛林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