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97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身枕,它包括:定位架以及相对定位架对称设置的翻身板,每一翻身板均包括:骨架,具有底板和与该底板连接的升降板,底板和升降板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底板与升降板位于升降杆的两侧均开设有上下相对的凹腔;枕套,套装于骨架外;气囊,安装于凹腔内,气囊上连接有一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枕套并延伸至该枕套外。本技术方案的翻身枕可使得整个翻身过程无需人力直接对病患者进行翻身省时省力,且高度可调使用灵活。

A turn over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umbling pillow, which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frame and a tumbling plat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relative to the positioning frame. Each tumbling plate comprises a framework, a base plate and a lifting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plate, a lif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relative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and the lifting plate, and a concave cavity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ifting rod between the base plate and the lifting plate; a pillow cover is sleeved on the base plate The air bag is installed in the concave cavity. An air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air bag. One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pillow case and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pillow case. The roll over pillow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can make the whole roll over process directly turn over the patient without manpower, save time and labor, and the height can be adjusted and used flexi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身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翻身枕。
技术介绍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患者而言,压疮是最常见的并发往之一,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在长期卧床病患的日常护理过程中,由于病情需要,为了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时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护理人员每天需要为患者翻身,需要翻身的对象有:体质较虚弱需协助翻身的患者、病情危重失去自理能力需护理人员帮助翻身的患者、痰液粘稠无力咳出需翻身拍背的患者、全身浮肿需按时帮助翻身的患者等.而执行翻身操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在患行身后放置翻身枕,以达刭支撑侧卧体位,以及使患者舒适的目的,真个过程需要较医护人员与病患者配合,费时费力,且翻身时容易对病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个翻身过程无需人力直接对病患者进行翻身省时省力,且高度可调使用灵活的翻身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翻身枕,它包括:定位架以及相对定位架对称设置的翻身板,每一翻身板均包括:骨架,具有底板和与该底板连接的升降板,底板和升降板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底板与升降板位于升降杆的两侧均开设有上下相对的凹腔;枕套,套装于骨架外;气囊,安装于凹腔内,气囊上连接有一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枕套并延伸至该枕套外。作为优选的是,升降板和底板通过合页连接,升降板可绕底板转动。作为优选的是,升降杆包括:空心管式的插管以及安装于插管内的插杆,插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数个纵向排布的插孔,插杆位于插管内的一端连接有一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有按压块,按压块的一端延伸至插孔外。作为优选的是,按压块位于插孔外的一端呈球状的弧面。作为优选的是,升降板的上端面向下凹陷构成符合人体背部弯度的凹面。作为优选的是,进气管上设有气嘴,气嘴内设有避免气囊内气体泄漏的进气单向阀。作为优选的是,气囊上还设有排气孔。作为优选的是,排气孔内设有可供气囊内气体排出的排气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升降板与底板可活动连接,升降板与底板间安装了升降杆和气囊,对气囊充气排气可使升降杆绕底板抬升或下降,根据不同病患者的体征进行调节。(2)升降杆上开设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插孔,插杆上设有弹簧和与之连接的按压块,使得升降板达到合适高度后即可固定,防止病患者移动时升降板高度出现变动。(3)升降板与病患者背部接触的端面呈凹陷的弧面,使病患者感到更加舒适。(4)同时气囊上排气孔的设计可防止因气囊内压过高而出现爆裂,影响翻身枕的使用。(5)翻身枕整体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翻身板,由病患者需要翻身的方向而定对需翻身方向的气囊充气,使该侧升降板抬升起到翻身作用,使用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囊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升降杆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定位架,2翻身板,3骨架,3.1底板,3.2升降板,3.3凹腔,4升降杆,4.1插管,4.2插杆,4.3插孔,4.4弹簧,4.5按压块,5枕套,6气囊,6.1进气管,6.2气嘴,6.3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翻身枕,它包括:定位架1以及相对定位架1对称设置的翻身板2,每一翻身板2均包括:骨架3,具有底板3.1和与该底板3.1连接的升降板3.2,底板3.1与升降板3.2整体上呈“合页”式,底板3.1和升降板3.2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杆4,底板3.1与升降板3.2位于升降杆4的两侧均开设有上下相对的凹腔3.3。枕套5,套装于骨架3外,枕套5形状与骨架3形状及大小均一致。气囊6,安装于开设于底板3.1与升降板3.2上的凹腔3.3内,气囊6上连接有一进气管6.1,进气管6.1上设有气嘴6.2,气嘴6.2内设有避免气囊6内气体泄漏的进气单向阀,进气管6.1的一端穿过枕套5并延伸至该枕套5外。升降板3.2和底板3.1通过合页连接,升降板3.2可绕底板3.1转动,当对气囊6进行充气操作时,气囊6鼓起并抬升与之接触的升降板3。升降杆4包括空心管式的插管4.1以及安装于插管4.1内的插杆4.2,插管4.1的管壁上开设有数个纵向排布的插孔4.3,其中,每一插孔4.3的孔径均相等,插杆4.2位于插管4.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横置的弹簧4.4,弹簧4.4两端分别连接有按压块4.5,按压块4.5的一端延伸至插孔4.3外。较佳的是,按压块4.5位于插孔4.3外的一端呈球状的弧面,操作人员在对按压块4.5进行按压时可保持手部舒适。升降板3.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构成符合人体背部弯度的凹面,患者背部与凹面接触,同时可防止患者的背部滑落。气囊6上还设有排气孔6.3,排气孔6.3内设有可供气囊6内气体排出的排气单向阀。在使用该翻身枕时,首先将翻身枕平放于病床上,并保证位于定位架1两侧翻身板2的气囊6内空气均已排空。让患者平躺于升降板3.2上,使其刚好位于翻身枕中部。患者平躺后,操作人员可使用充气装置使充气装置与进气管6.1连接对一侧气囊6进行充气,气囊6鼓起并抬升升降板3.2,升降板3.2带动升降杆4抬升,患者背部与升降板3.2抬升侧接触处随之被抬升。当升降板3.2抬升至一定高度后,插杆4.2位于插管4.1内的一端的按压块4.5被弹簧4.4挤压出插孔4.3,插杆4.2被固定,升降板3.2停止抬升。操作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升降板3.2的升降,若需要对升降板3.2进行抬升,则一只手操作充气装置对气囊6进行充气,另一只手挤压按压块4.5,按压块4.5与弹簧4.4连接,受到挤压后缩入插管4.1内,升降板3.2抬升,待到升降板3.2抬升高度可使按压块4.5到达至下一插孔4.3位后,按压块4.5再次弹出,插杆4.2被固定,停止充气操作。若需要对患者进行再次翻身,只需按压升降杆4上的按压块4.5,并对抬升侧骨架内的气囊6通过排气孔6.3放气,排气完成后翻身板2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患者再次平躺于升降板3.2上,操作人员对需要翻身一侧的翻身板2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对患者进行翻身。整个过程无需人工直接对患者进行翻身,由于使用翻身枕的患者多为昏迷或重症患者,避免进行翻身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架(1)以及相对所述定位架(1)对称设置的翻身板(2),每一所述翻身板(2)均包括:/n骨架(3),具有底板(3.1)和与该底板(3.1)连接的升降板(3.2),所述底板(3.1)和所述升降板(3.2)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杆(4),所述底板(3.1)与升降板(3.2)位于所述升降杆(4)的两侧均开设有上下相对的凹腔(3.3);/n枕套(5),套装于所述骨架(3)外;/n气囊(6),安装于所述凹腔(3.3)内,所述气囊(6)上连接有一进气管(6.1),所述进气管(6.1)的一端穿过所述枕套(5)并延伸至该枕套(5)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架(1)以及相对所述定位架(1)对称设置的翻身板(2),每一所述翻身板(2)均包括:
骨架(3),具有底板(3.1)和与该底板(3.1)连接的升降板(3.2),所述底板(3.1)和所述升降板(3.2)的相对面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杆(4),所述底板(3.1)与升降板(3.2)位于所述升降杆(4)的两侧均开设有上下相对的凹腔(3.3);
枕套(5),套装于所述骨架(3)外;
气囊(6),安装于所述凹腔(3.3)内,所述气囊(6)上连接有一进气管(6.1),所述进气管(6.1)的一端穿过所述枕套(5)并延伸至该枕套(5)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2)和所述底板(3.1)通过合页连接,所述升降板(3.2)可绕所述底板(3.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4)包括:空心管式的插管(4.1)以及安装于所述插管(4.1)内的插杆(4.2),所述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亚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