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公开了一种多功能L形翻身枕,包括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枕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枕部的一端相连以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枕部的高度为15~35cm,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为70~150cm,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外套设有枕套,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形成有夹角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L形的外侧侧面设有第一开口,填充物可通过所述开口放置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内,所述第一开口搭配有第一拉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患者背后手术后的休息或睡觉,且可使患者卧床更舒适,可避免因病人长期卧床导致双腿间压疮的产生,可垫在背后做靠枕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病人不可仰卧和俯卧的多功能L形翻身枕。
技术介绍
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因需要在背后进行手术,且需插入引流管,患者无法很舒适地休息或睡觉。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患者一侧放置枕头,患者以仰卧翻身成侧卧的姿势使一侧身子斜趴在层叠的枕头上,避免手术处受压造成不适;无论枕头是层叠的还是单个的,患者趴在枕头上都容易造成枕头的移动,且枕头的长度和高度也不能满足需要;病人长期斜趴在层叠的枕头上还会使双腿长期紧贴,容易产生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患者使用更舒适、使用更方便、可避免双腿间压疮产生的多功能L形翻身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L形翻身枕,包括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枕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枕部的一端相连以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枕部的高度为15~35cm,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为70~150cm,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外套设有枕套,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形成有夹角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L形的外侧侧面设有第一开口,填充物可通过所述开口放置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内,所述第一开口搭配有第一拉链。本技术包括两个枕部,较长的枕部用于患者翻身姿势的支撑,较短的一个枕部与较长的枕部形成夹角,可使较长的枕部(第一枕部)与人身体长方形平行,使短的枕部可朝向人体,以使短的枕部(第二枕部)可位于人体双腿之间,可避免压疮的产生,避免人体手术处受压,且由于本技术的枕部较高,可使得患者枕起更舒适。对于脊椎病患者,脊椎病患者在仰睡时将第二枕部放置于膝盖下方,第一枕部偏离人体,可减轻脊椎负担,减少疼痛;脊椎病患者在侧睡时可将第二枕部放置于双腿间,可以缓冲压力,提高舒适度。因久站而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或换过人工膝关节、下肢曾受伤的老人,也可在仰睡时将第二枕部放置于小腿下方或脚下,可增加血液回流,改善不适症状。较长的第一枕部可用于多人一起枕枕头,也可单人使用一个枕部,使另一个枕部偏离人体即可;本技术还可斜靠在床上,垫在人体身后,方便使用者看电视或看书等。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相连处呈圆弧过度。上述设置可使得本技术看起来更美观,也便于枕套的套设,也可避免因枕芯或枕套边缘太硬导致患者不舒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口设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相连处。可通过第一开口往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送填充物。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均呈圆柱形,且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高度相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L形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棉花。作为优选,所述枕套呈L形,且所述枕套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搭配有第二拉链,所述枕套表面设有遮挡布,所述遮挡布可遮挡所述第二拉链。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形成的夹角为45°~135°。需保证第二枕部可朝向患者的双腿,并可位于患者双腿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L形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气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内设有若干个隔层,每个隔层均配有所述第一开口。可分为层叠的多个隔层,塞入不同种类或数量的填充物,使本技术的高度可调整,便于患者使用。本技术可用于患者背后手术后的休息或睡觉,且可使患者卧床更舒适。本技术具有多种功能,适用于多种场合,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变脏后可拆卸枕套进行清洗,可填充不同的填充物,比如气囊,比如棉花等以使本技术的高度可调整,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L形翻身枕,包括第一枕部1和第二枕部2,第一枕部1和第二枕部2一体设置,第一枕部1的长度大于第二枕部2的长度,第一枕部1的一端与第二枕部2的一端相连以构成“L”形结构,第一枕部的高度为25 cm,第一枕部的长度为100cm,第二枕部的长度为50 cm,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形成的夹角为α,α为九十度。第一枕部1和第二枕部2外套设有枕套,第一枕部1和第二枕部2形成有夹角的一侧为内侧,第一枕部1和第二枕部2的L形的外侧侧面设有第一开口,填充物可通过第一开口放置于第一枕部1和第二枕部2内,第一开口搭配有第一拉链,填充物为棉花。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相连处呈圆弧过度,第一开口设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相连处。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均呈圆柱形,且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高度相同。枕套呈L形,且枕套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搭配有第二拉链,枕套表面设有遮挡布,遮挡布可遮挡第二拉链。本技术可用于患者背后手术后的休息或睡觉,且可使患者卧床更舒适,可避免因病人长期卧床导致双腿间压疮的产生。本技术具有多种功能,适用于多种场合,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变脏后可拆卸枕套进行清洗,可填充不同的填充物,比如气囊,比如棉花等以使本技术的高度可调整,便于使用。本技术包括两个枕部,较长的枕部用于患者翻身姿势的支撑,较短的一个枕部与较长的枕部形成夹角,可使较长的枕部(第一枕部)与人身体长方形平行,使短的枕部可朝向人体,以使短的枕部(第二枕部)可位于人体双腿之间,可避免压疮的产生,避免人体手术处受压,且由于本技术的枕部较高,可使得患者枕起更舒适对于脊椎病患者,脊椎病患者在仰睡时将第二枕部放置于膝盖下方,第一枕部偏离人体,可减轻脊椎负担,减少疼痛;脊椎病患者在侧睡时可将第二枕部放置于双腿间,可以缓冲压力,提高舒适度。因久站而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或换过人工膝关节、下肢曾受伤的老人,也可在仰睡时将第二枕部放置于小腿下方或脚下,可增加血液回流,改善不适症状。较长的第一枕部可用于多人一起枕枕头,也可单人使用一个枕部,使另一个枕部偏离人体即可;本技术还可斜靠在床上,垫在人体身后,方便使用者看电视或看书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L形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枕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枕部的一端相连以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枕部的高度为15~35cm,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为70~150cm,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外套设有枕套,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形成有夹角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L形的外侧侧面设有第一开口,填充物可通过所述开口放置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内,所述第一开口搭配有第一拉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L形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枕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枕部的一端相连以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枕部的高度为15~35cm,所述第一枕部的长度为70~150cm,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外套设有枕套,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形成有夹角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L形的外侧侧面设有第一开口,填充物可通过所述开口放置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内,所述第一开口搭配有第一拉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L形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相连处呈圆弧过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L形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设于第一枕部和第二枕部的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丽,洪艺,汪万丽,叶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