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中药祛湿脐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中药祛湿脐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7675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祛湿脐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领域。该脐贴中的药丸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10~30份,木香20~60份,厚朴20~60份,乌药20~60份,川椒5~20份,肉桂5~20份,丁香5~20份,山奈5~20份,细辛5~20份,冰片10~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祛湿的脐贴,基本治则为温中行气,散寒祛湿。选药思路基于中药学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有别于传统方剂,本方重用厚朴、木香。此二味药选自厚朴温中汤,有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意。艾绒、乌药为临床经验效药。此外,川椒、肉桂、丁香、山奈、细辛均为辛温之药,中药学上常用于温中散寒。多味药组合,相辅相成,共奏温中行气,散寒祛湿之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祛湿脐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祛湿的方式有许多种,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是通过内服偏性食物或中药来健脾养胃。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不利从而导致痰湿内生。应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可通过食用味甘性平稍温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来健脾祛湿,如瘦肉、党参、山药、黄芪、大枣煲汤。如果脾虚湿困,可以在医生辨证论治下,使用药物来达到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如专利cn202410128977.5,公开日2024 .05 .07,公开了一种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箭杆风10~18重量份、钩藤8~12重量份、大血藤10~14重量份、半枫荷8~12重量份、官桂8~14重量份、亮叶桦9~11重量份、糯米根9~13重量份、石菖蒲7~11重量份、香樟8~11重量份、杠板归9~13重量份、艾草11~14重量份、楤木9~12重量份。外治疗法如拔罐、刮痧、按摩、推拿、火针、温针灸、泡脚、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疗法,对于健脾祛湿也有一个很好的效果。黄晓倩等学者,使用温通刮痧联合针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缓解了症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状况及临床疗效。

2、中药祛湿脐贴便属于穴位敷贴范畴,无需通过药物内服达到治病的功效,应用范围广同时操作简便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肚脐贴产品,它们通过不同的药物成分和配方来实现各种治疗和保健作用。例如,胡新军等研究发现温胃止痛膏敷脐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较单独口服给药疗效显著,疼痛缓解时间更短,治疗效率更高。王蕊蕊表明固本逐瘀贴结合温针灸治疗pid寒湿凝滞型疗效较好。虽然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祛湿脐贴,但这类外用药普遍存在制备工艺简单、贴敷后皮肤致敏、疗效不确定等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加单位体积外用药的有效成分,能够更有效地健脾化湿,改善各类脾虚湿困的相关症状新的中药祛湿脐贴。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祛湿脐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祛湿脐贴,该脐贴中的药丸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10~30份,木香20~60份,厚朴20~60份,乌药20~60份,川椒5~20份,肉桂5~20份,丁香5~20份,山奈5~20份,细辛5~20份,冰片10~30份。

3、优选的,该脐贴中的药丸具体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20份,木香40份,厚朴40份,乌药40份,川椒10份,肉桂10份,丁香10份,山奈10份,细辛10份,冰片20份。

4、优选的,该脐贴中的药丸为外用制剂。该外用制剂为脐贴。

5、一种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6、s1、按以上重量份称取艾绒,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收集挥发油,得到挥发油a、药渣a和提取液a;

7、s2、按以上重量份称取乌药,川椒,肉桂,丁香,山奈,细辛,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收集挥发油,得到挥发油b、提取液b;

8、s3、按以上重量份称取木香,厚朴,冰片,打成细粉,得药粉c;

9、s4、将药渣a干燥后,用3~12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60%~9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1.3的浓缩液a;

10、s5、合并提取液a和提取液b,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1~1.3的浓缩液b;

11、s6、合并挥发油a、挥发油b、浓缩液a、浓缩液b、药粉c,充分混合均匀,得祛湿中药提取物;

12、s7、将步骤s6中得到的祛湿中药提取物用凡士林调和,做成大小适合脐部凹陷填充的丸剂,再用外用敷料贴敷固定,即可得到中药祛湿脐贴。

13、优选的,步骤s4将药渣a干燥后,第一次用8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75%乙醇回流提取2h,第二次用6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75%乙醇回流提取2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浓缩液a。

14、优选的,步骤s5合并提取液a和提取液b,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浓缩液b。

15、该中药祛湿脐贴单位体积有效浓度高、皮肤过敏反应小、临床应用方便,可应用在各类脾虚湿困的患者保健及治疗的产品中。

16、一种中药祛湿脐贴的使用方法为:

17、a、患者暴露脐部,确认局部皮肤无破损、红肿,洁净湿布清洁脐部及四周皮肤。

18、b、将药物贴于脐部,并适度按压贴剂中央以将药膏充分填于脐内。贴剂维持3-4小时后自行取下,予洁净湿布或棉签清洁脐部。

19、c、每日一次,7天一疗程。

20、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祛湿脐贴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专利技术用于祛湿的脐贴,基本治则为温中行气,散寒祛湿。选药思路基于中药学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有别于传统方剂,本方重用厚朴、木香。此二味药选自厚朴温中汤,有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意。艾绒、乌药为临床经验效药。此外,川椒、肉桂、丁香、山奈、细辛均为辛温之药,中药学上常用于温中散寒。多味药组合,相辅相成,共奏温中行气,散寒祛湿之功。

22、(2)本专利技术用于祛湿的脐贴,其药效成分采用艾绒、木香、厚朴、乌药、川椒、肉桂、丁香、山奈、细辛等9种药材和1种透皮剂(冰片)组成。该中药以艾绒、木香、厚朴、乌药、川椒为主药。木香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通理三焦,以温中行气健脾为主。厚朴苦燥辛散,行气宽中、燥湿消痰,可除无形之湿满。以木香、厚朴共为君药,温中行气,气行而湿不生。臣以川椒、艾绒温中散寒,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乌药辛温助阳,阳之所至,阴寒、寒湿自退。君臣相配,温中行气,散寒健脾,痰湿不生。佐以辛凉开窍之冰片,增加药物的渗透作用,促进中药透皮吸收。九味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奏温中行气之功,有“同气相求”之意,使祛湿之力大增。

23、(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对艾绒和乌药,川椒,肉桂,丁香,山奈,细辛进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以最大程度收集药材的有效成分。在水蒸气蒸馏萃取艾绒后,再将其药渣回流提取,进行浓缩,大大减小了药丸体积,使大药力凝集小药丸中。最后将木香,厚朴打成细粉与各类提取物混合,从而能固形为填脐药丸。综合前述各处理手段,使药物疗效价值充分发挥。

24、(4)本专利技术使用中药的提取纯化技术获得中药提取物,去除了部分中药中的刺激成分,如乌药中的生物碱,并削除细辛中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然后以提取物形式混合药粉,使药性更为平和,大大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25、(5)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药丸,大小适配脐区,以外用敷料贴敷封于脐内,最小体积药丸发挥最大的药力,具有缓释、 高效的功能,有效成份可长期作用于患处。脐贴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物更小,具有相对安全、便捷的特点,增加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祛湿脐贴,其特征在于,该脐贴中的药丸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10~30份,木香20~60份,厚朴20~60份,乌药20~60份,川椒5~20份,肉桂5~20份,丁香5~20份,山奈5~20份,细辛5~20份,冰片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其特征在于,该脐贴中的药丸具体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20份,木香40份,厚朴40份,乌药40份,川椒10份,肉桂10份,丁香10份,山奈10份,细辛10份,冰片20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用3~12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60%~9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得到浓缩液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回收乙醇并浓缩时,浓缩至65℃得到浓缩液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液A的相对密度为1.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用8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75%乙醇回流提取2h,第二次用6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75%乙醇回流提取2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2的浓缩液A。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合并提取液A和提取液B后,浓缩至65℃时得到相对密度为1.1~1.3的浓缩液B。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挥发油A和挥发油B均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药祛湿脐贴,其特征在于,该脐贴应用在各类脾虚湿困的患者保健及治疗的产品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祛湿脐贴,其特征在于,该脐贴中的药丸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10~30份,木香20~60份,厚朴20~60份,乌药20~60份,川椒5~20份,肉桂5~20份,丁香5~20份,山奈5~20份,细辛5~20份,冰片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其特征在于,该脐贴中的药丸具体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艾绒20份,木香40份,厚朴40份,乌药40份,川椒10份,肉桂10份,丁香10份,山奈10份,细辛10份,冰片20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用3~12倍药渣质量的浓度为60%~9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过滤,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得到浓缩液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祛湿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彬艳何奕欣乔洪翔姚佳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