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165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面装置,包括耐压箱体,耐压箱体的内侧面右端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的右侧面连接有第四皮带轮,耐压箱体的内侧面左端设有第二减速器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本压面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拆卸清洗方便,可以连续高效的进行压面操作,进料嘴的设置方便了面团的加料,第一螺杆集合第二螺杆的设置可以对面团进行存放挤压,出料嘴的设置方便了不同类型挤压模具的安装。

Press fac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ure surface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pressure box, the right end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pressure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tor and a first reduce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shaft of the first reducer through a coupling,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reducer is connected with a fourth belt pulley through the right side of the pressure box,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pressure box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reducer With the second moto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cond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shaft of the second reducer through the coupling,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cond reduc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elt pulley through the right side of the pressure box. This pressure surface device has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cleaning, and can carry out pressure surface operation continuously and efficiently. The setting of the feed nozzle facilitates the feeding of dough, and the first screw rod The setting of the second screw can store and extrude the dough, and the setting of the discharge nozzle facilitates the install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trusion d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面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压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越来越多的创新设计应用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极大的方便的我们的生活,螺旋压面器便是其中的一例,通过使用螺旋压面器,可以很方便的压出面条,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体力,而且压出的面条也不错,但是现有的螺旋压面器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现有的螺旋压面器,在压面时,螺杆只是起到推料的作用,使得面团挤压不够充分,影响面条的口感,同时,现有的螺旋压面器大都很难进行拆卸清洗,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压面装置,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拆卸清洗,给压面设备的维护使用带来了便利,而且可以对面团进行充分挤压,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面装置,包括耐压箱体,所述耐压箱体的内侧面右端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的右侧面连接有第四皮带轮,耐压箱体的内侧面左端设有第二减速器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第二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二皮带轮,耐压箱体的上表面前端设有控制开关组,耐压箱体通过设置在其上表面中部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弧形下壳体,弧形下壳体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中部上端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弧形下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矩形壳体,矩形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弧形上盖板,弧形上盖板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下端中部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压箱体的下表面设有支脚,且支脚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脚均匀分布在耐压箱体的下表面四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压箱体通过设置在其前侧面左右两端的铰链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密封门,密封门的左侧面前端设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杆的右端面套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壳体的外侧面下端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弧形下壳体的外侧面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一定位板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壳体的左侧面中部设有出料嘴,出料嘴的左侧面通过定位螺柱密封连接有挤压模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上盖板的外侧面下端前后两侧没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板,矩形壳体的外侧面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四定位板,第四定位板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三定位板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上盖板的外侧面上端右侧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上端面设有进料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右端面套接有第三皮带轮,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皮带轮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右端与第二螺杆的外侧面右端之间均设有定位轴承,定位轴承的外侧面通过轴承支架与耐压箱体的上表面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压面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拆卸清洗方便,可以连续高效的进行压面操作,进料嘴的设置方便了面团的加料,第一螺杆集合第二螺杆的设置可以对面团进行存放挤压,出料嘴的设置方便了不同类型挤压模具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图中:1出料嘴、2挤压模具、3矩形壳体、4耐压箱体、5密封门、6把手、7第四皮带轮、8第一皮带、9第二皮带、10第一皮带轮、11第三皮带轮、12第一螺杆、13进料嘴、14弧形上盖板、15进料口、16轴承支架、17控制开关组、18第二皮带轮、19支脚、20第一减速器、21第一电机、22第二减速器、23第二电机、24连接块、25弧形下壳体、26第二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面装置,包括耐压箱体4,耐压箱体4的下表面设有支脚19,且支脚1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脚19均匀分布在耐压箱体4的下表面四周,耐压箱体4通过设置在其前侧面左右两端的铰链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密封门5,密封门5的左侧面前端设有把手6,耐压箱体4的内侧面右端设有第一电机21和第一减速器20,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减速器20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4的右侧面连接有第四皮带轮7,耐压箱体4的内侧面左端设有第二减速器22和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减速器22的输入轴相连,第二减速器22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4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8,耐压箱体4的上表面前端设有控制开关组17,耐压箱体4通过设置在其上表面中部的连接块24固定连接有弧形下壳体25,弧形下壳体25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中部上端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6,第二螺杆26的右端面套接有第一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10通过第一皮带8与第二皮带轮18相连,弧形下壳体25的上表面设有矩形壳体3,矩形壳体3的外侧面下端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弧形下壳体25的外侧面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定位板,第二定位板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一定位板相连,矩形壳体3的左侧面中部设有出料嘴1,出料嘴1的左侧面通过定位螺柱密封连接有挤压模具2,出料嘴1的设置方便了不同类型挤压模具2的安装,矩形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弧形上盖板14,弧形上盖板14的外侧面下端前后两侧没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板,矩形壳体3的外侧面上端前后两侧设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第四定位板,第四定位板通过定位螺栓与第三定位板相连,弧形上盖板14的外侧面上端右侧设有进料口15,进料口15的上端面设有进料嘴13,进料嘴13的设置方便了面团的加料,弧形上盖板14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下端中部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2,第一螺杆12集合第二螺杆26的设置可以对面团进行存放挤压,第一螺杆12的右端面套接有第三皮带轮11,第三皮带轮11通过第二皮带9与第四皮带轮7相连,第一螺杆12的外侧面右端与第二螺杆26的外侧面右端之间均设有定位轴承,定位轴承的外侧面通过轴承支架16与耐压箱体4的上表面相连,控制开关组17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7上设有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面装置,包括耐压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箱体(4)的内侧面右端设有第一电机(21)和第一减速器(20),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减速器(20)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4)的右侧面连接有第四皮带轮(7),耐压箱体(4)的内侧面左端设有第二减速器(22)和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减速器(22)的输入轴相连,第二减速器(22)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4)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8),耐压箱体(4)的上表面前端设有控制开关组(17),耐压箱体(4)通过设置在其上表面中部的连接块(24)固定连接有弧形下壳体(25),弧形下壳体(25)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中部上端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6),弧形下壳体(25)的上表面设有矩形壳体(3),矩形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弧形上盖板(14),弧形上盖板(14)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下端中部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2),控制开关组(17)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面装置,包括耐压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箱体(4)的内侧面右端设有第一电机(21)和第一减速器(20),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第一减速器(20)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4)的右侧面连接有第四皮带轮(7),耐压箱体(4)的内侧面左端设有第二减速器(22)和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减速器(22)的输入轴相连,第二减速器(22)的输出轴穿过耐压箱体(4)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8),耐压箱体(4)的上表面前端设有控制开关组(17),耐压箱体(4)通过设置在其上表面中部的连接块(24)固定连接有弧形下壳体(25),弧形下壳体(25)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中部上端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6),弧形下壳体(25)的上表面设有矩形壳体(3),矩形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弧形上盖板(14),弧形上盖板(14)通过设置在其右侧面下端中部的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2),控制开关组(17)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箱体(4)的下表面设有支脚(19),且支脚(1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脚(19)均匀分布在耐压箱体(4)的下表面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箱体(4)通过设置在其前侧面左右两端的铰链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密封门(5),密封门(5)的左侧面前端设有把手(6)。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洛龄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