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惠凯专利>正文

可调流不滴漏水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40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流不滴漏水嘴,其特征是在进水管与出水弯管之间有一主流出水口;管筒内下部为圆筒形活塞滑道,活塞滑道内置一活塞,活塞体上有一副流进水孔;活塞内腔中置一缓压弹簧;活塞之上置一控流凸轮,它的上方置一副流阀旋盖,后者之上安装一弹压罩,并与旋柄连接;管筒内锥面上的副流出水槽内部有一副流出水孔直通出水弯管。副流阀旋盖外锥面上有副流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能被调成水表无法计量的细流或滴水状态。(*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流不滴漏水嘴。目前市场上所有出售的水嘴(俗称水龙头),都有一个管体,管体竖向为管筒、横向为进水管与出水弯管,进水管与出水弯管之间置有两片圆形板,二者均带有对称的两扇形孔,其中,一片圆形板在管筒内固定不动,为静片,另一片圆形板可在旋柄的带动下转动,为动片。在关闭状态下,动片与静片之两扇形孔相错,水不能从进水管流入出水弯管;当转动置于管体顶部的旋柄时,动片随之转动,于是,动片与静片之两扇形孔逐渐重合而相通,水嘴被打开。关闭水嘴的过程正好相反。所以,这种水嘴均可慢慢地调成水表无法计量的细流或滴水状态,这为不规矩用户利用滴水现象偷水造就了先天性的条件。因此,几乎所有大中城市每年都损失数百万立方米自来水,造成极大浪费与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流不滴漏水嘴,它能弥补现有水嘴的上述不足。一种可调流不滴漏水嘴,包括管体、旋柄,管体横向一端为进水管,另一端为出水弯管,竖向为管筒,其特征是在进水管与出水弯管之间有一主流出水口;管筒内,下部为圆筒形活塞滑道,它通过管筒内锥面与一直径更大的圆筒形内腔相接,此内腔谓之管筒顶口;活塞滑道内置一活塞,活塞体上有一副流进水孔;活塞内腔中置一缓压弹簧;活塞之上置一控流凸轮,它的上方置一副流阀旋盖,后者下部亦为凸轮结构,并与控流凸轮构成一凸轮副;副流阀旋盖之上安装一弹压罩,并与旋柄连接;管筒内锥面上有一扇面形副流出水槽,它的内部有一副流出水孔,后者向下直通出水弯管。副流阀旋盖有一外锥面,后者与管筒内锥面相接触,该外锥面上有一孔,即副流腔出水通道。本技术与现有水嘴体积大小相差无几,亦能将水流调大或调小,但它不能被调成水表无法计量的细流或滴水状态。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说明本技术。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管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控流凸轮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副流阀旋盖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弹压罩结构示意图。本可调流不滴漏水嘴包括管体1、旋柄8,管体1横向一端为进水管16,另一端为出水弯管17,竖向为管筒18,其特征是在进水管16与出水弯管17之间有一主流出水口19,它右侧与出水弯管17相通;管筒18内,下部为圆筒形活塞滑道20,它上端通过管筒内锥面23与一直径更大的圆筒形内腔相接,此内腔谓之管筒顶口24(参看图2);活塞滑道20内置一活塞3,活塞3内腔中置一缓压弹簧4;活塞3之上置一控流凸轮5,它的上方置一副流阀旋盖6,后者下部亦为凸轮结构,并与控流凸轮5构成一凸轮副;副流阀旋盖6之上安装一弹压罩7,并与旋柄8连接;旋柄8的上部圆腔内置一商标透镜9(参看图1)。主流出水口19之外圆直径远小于活塞滑道20之直径,故前者周围有一较大宽度的环状空间,此环状空间的左侧与进水管16相通,进水管16、主流出水口19、出水弯管17三者构成水流的主流通道(参看图2)。管筒内锥面23上有一扇面形副流出水槽26,它的内部有一副流出水孔27,后者向下直通出水弯管17(参看图2)。活塞3可以在活塞滑道20内上下滑动。活塞3由活塞体与胶垫2构成,胶垫2位于活塞体的底面下,由螺钉14和垫圈15将胶垫2与活塞体固定在一起,构成一整体(参看图1)。当活塞3下滑到活塞滑道20最下部时,胶垫2正好堵住主流出水口19。以活塞3为界,其下为主流腔,其上为副流腔;活塞体上有一很细的副流进水孔(参看图1中活塞体左下角),通过此孔主流腔内的水可以流入副流腔。活塞3与活塞滑道20之间为间隙配合,为防止主流腔内的水从该配合间隙中流入副流腔,活塞体上留有两道密封槽,两槽内各内置一O型密封胶圈13,这样,主流腔内的水就不能从该配合间隙中流入副流腔(参看图1)。控流凸轮5为一柱形端面凸轮,在它的外圆柱面上对称地设有两个方形限位块28(参看图3),该两个限位块28置于活塞滑道20上部相应的两竖向滑槽22内(参看图2),故控流凸轮5只可在活塞滑道20的上部上下滑动,不能旋转。副流阀旋盖6中间为一直径更大的圆柱31,下与一外锥面32相衔接(参看图4);副流阀旋盖6置于管筒顶口24内时,该外锥面32与管筒外锥面23相接触;该外锥面32有一水平方形孔直通其内腔,此乃副流腔出水通道33(参看图4)。副流阀旋盖6、控流凸轮5、活塞3三者之内腔相通,统称为副流腔。弹压罩7有四只卡爪36(参看图5),正好分别卡入管筒顶口24上的四个水平凹槽25内固定不动;并将活塞3(含胶垫2)、缓压弹簧4、控流凸轮5、副流阀旋盖6封闭于其下(亦可将四卡爪36设计在管筒顶口24上而将四水平凹槽25设计在弹压罩7上——这时弹压罩7外形为圆筒状而管筒顶口24上部有四只卡爪)。弹压罩7安装于管筒顶口24之内后,其上平面与管筒18上端面(亦即管筒顶口24上端面)持平。安装弹压罩7之后,副流阀旋盖6上部的转轴30由弹压罩7的中心孔35中穿出。弹压罩7不仅对副流阀旋盖6起到轴承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下压弹力,使副流阀旋盖6的外锥面32与管筒内锥面23无间隙地紧紧地压合在一起,故副流阀旋盖6只可转动不能上下滑动。副流阀旋盖6的转轴30之上部为一段方柱29(参看图4);旋柄8下部内孔为一方孔,后者的形状和大小与前者完全一致,且二者配合紧密,并通过自攻螺钉10及垫圈11固定在一起,且可一起转动,因此副流阀旋盖6的转动是通过转动旋柄8来执行的。旋柄8下端面与管筒18上端面之间留有0.5mm左右的间隙,以免二者互相摩擦。副流阀旋盖6的转动角度是有限的,因为管筒内锥面23上有一较小角度的扇面形限位块21,而副流阀旋盖6的外锥面32上有一较大角度的扇面形限位槽34,安装一起后,限位块21正好置于限位槽34内,二者角度之差即为副流阀旋盖6可转动的最大角度(亦可将扇面形限位槽34设计在管筒内锥面23上而将扇面形限位块21设计在副流阀旋盖6之外锥面32上)。由于副流阀旋盖6需要转动,因此,它与管筒顶口24及弹压罩中心孔35之间只能采取径向间隙配合;为防止副流腔内的水从该配合间隙中溢出,副流阀旋盖6之最大圆柱31上留有一密封槽,内置一O型密封胶圈12,以阻止副流腔内的水从该配合间隙中溢出;商标透镜9紧配合压装在旋柄8上部的圆形内腔中,并将螺钉10及垫圈11覆盖其中(参看图1)。本技术在关闭状态下,副流阀旋盖6上的副流腔出水通道33与管筒内锥面23上的副流出水槽26及副流出水孔27相错而不相通,因此,副流腔内的水无法流出,故副流腔和主流腔内水压相等,主流腔内的水无力将活塞3(包括胶垫2)向上顶开,活塞3则在缓压弹簧4的弹压下,下滑到活塞滑道20之最下部,使胶垫2堵住主流出水口19。在关闭状态下,控流凸轮5与副流阀旋盖6所构成的凸轮副处于零啮合状态(二者啮合深度为零)。当逆时针转动旋柄8时,副流阀旋盖6随之一起转动,上述凸轮副啮合深度逐渐变大,从而使控流凸轮5与活塞3之间距逐渐变大;当转过所设定的角度时,副流阀旋盖6上的副流腔出水通道33和管筒内锥面23上的扇面形副流出水槽26相通,并通过出水槽26与其副流出水孔27亦相通;这时,副流腔内的水便通过副流腔出水通道33、副流出水槽26及副流出水孔27流入出水弯管17而流出,因此,副流腔内的水压由于水流出而减弱降低,造成主流腔内水压高于副流腔;于是,主流腔内的水将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流不滴漏水嘴,包括管体(1)、旋柄(8),管体(1)横向一端为进水管(16),另一端为出水弯管(17),竖向为管筒(18),其特征是在进水管(16)与出水弯管(17)之间有一主流出水口(19),它右侧与出水弯管17相通;管筒(18)内,下部为圆筒形活塞滑道(20),它通过管筒内锥面(23)与一直径更大的圆筒形内腔相接,此内腔谓之管筒顶口(24);活塞滑道(20)内置一活塞(3),活塞体上有一副流进水孔;活塞(3)内腔中置一缓压弹簧(4);活塞(3)之上置一控流凸轮(5),它的上方置一副流阀旋盖(6),后者下部亦为凸轮结构,并与控流凸轮(5)构成一凸轮副;副流阀旋盖(6)之上安装一弹压罩(7),并与旋柄(8)连接;管筒内锥面(23)上有一扇面形副流出水槽(26),它的内部有一副流出水孔(27),后者向下直通出水弯管(17);副流阀旋盖(6)有一外锥面(32),后者与管筒内锥面(23)相接触,该外锥面(32)上有一孔,即副流腔出水通道(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惠凯
申请(专利权)人:庄惠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