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08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包括车身及摄像录像装置,所述车身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旋转升降装置,所述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筒及升降杆,所述摄像录像装置位于升降杆顶部,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齿槽,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还设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布设置并穿过各环形齿槽设置的扭转槽,所述升降筒上端外圆柱壁上设有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环形齿槽啮合以此驱动升降杆上升下降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升降电机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扭转槽咬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通过扭转电机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操作要求低,可在升降的同时实现转动的优点。

A mobile photo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bile photographing car, which includes a car body and a video recording device. The car body includes a car frame. The ca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ry lifting device, the rotary lifting device includes a lifting cylinder and a lifting rod. The video recording device is located on the top of the lifting rod, and the cylindrical wall outside the lif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tooth slot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its length direction The outer cylindrical wall of the lifting rod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torsion groove uniformly arranged along its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arranged through each annular tooth slot. The outer cylindrical wall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rota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driving gear which is meshed with the annular tooth slot to drive the lifting rod to rise and fall. The driving gear is controlled by the lifting motor, and the rota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driving gea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 worm is controlled by a torsion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 and reliable use, low operation requirements, and can realize rotation while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拍照小车
本技术涉及摄影设备领域,具体一种移动拍照小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聚会或大型活动的摄影、摄像基本都是由无人机完成的。无人机操作方便,拍照灵活,因而广受消费者亲睐。然而,无人机拍照有着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不能捕捉现场的详细细节或捕捉的细节不够生动、丰富。同时其工作时必须保持留空状态,使得其自身会消耗大量电能,续航时间短,在人员较多、空中电线等杂物较多的场合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须考取专业证书才能进行操作,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虽然现有很多遥控小车均具备实时录像及拍摄功能,但其车身矮小,摄像头活动效果差,像素及成像效果均不专业,不适合用于专业的摄影场合,只能用于娱乐及把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操作要求低,可在升降的同时实现转动的移动拍照小车。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包括车身及位于车身上的摄像录像装置,所述车身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旋转升降装置,所述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筒及位于升降筒内的升降杆,所述摄像录像装置位于升降杆顶部,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齿槽,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还设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布设置并穿过各环形齿槽设置的扭转槽,所述升降筒上端外圆柱壁上设有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环形齿槽啮合以此驱动升降杆上升下降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升降电机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扭转槽咬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通过扭转电机控制;各扭转槽在升降杆外壁沿升降杆长度方向螺旋设置,所述扭转槽螺旋升角与蜗杆适配。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升降杆上设置环形齿槽从而在升降杆表面形成包覆整个升降杆并朝升降杆轴向方向设置的齿条,在驱动齿轮的转动下控制升降杆升降、同时能配合沿升降杆轴向方向开设并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排列的扭转槽与蜗杆配合实现转动,从而使升降杆在升降的同时实现转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的优点,现有技术中蜗杆与蜗轮配合时,蜗轮轮齿往往倾斜与蜗杆的导程相适配,本方案中考虑到加工难度及控制要求,将扭转槽设置成直线,并将蜗杆的牙厚做减薄处理从而弥补扭转槽未倾斜开设带来的误差从而满足咬合需求;另一方案是将扭转槽呈螺旋设置(图中为直线)在升降杆表面从而能与蜗杆完全咬合形成面接触,能增加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是该结构在单纯的升降时会因扭转槽所存在的螺旋升角、使得升降杆在升降的同时使扭转槽与蜗轮牙型滑动从而发生转动,这就需要扭转电机做适应性转动以从而使升降杆高度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控制起来较为麻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包括位于升降筒上的壳体,所述升降电机及扭转电机均为减速电机。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为两个彼此在升降筒上呈180度镜像设置,所述驱动齿轮及蜗杆均位于对应壳体内,所述升降电机及扭转电机均固定于对应壳体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齿槽与扭转槽相互交叉在升降杆外壁形成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顶面即为升降杆外圆柱面。上述结构中,驱动块在与驱动齿轮咬合的同时能与蜗杆咬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杆下端设有通过卡簧固定并与升降筒内壁滑动配合的滑环,所述升降筒上端面上设有滑动尘封,所述滑动尘封两端端面与内壁交界处通过圆弧过渡,所述内壁与驱动块顶面滑动配合。上述结构中,滑环及滑动尘封用于约束升降杆,使升降杆滑动更为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尘封、及滑环均为黄铜或聚四氟乙烯材质。上述结构中,黄铜或聚四氟乙烯材质具有自润性,能减少摩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摄像录像装置与升降杆顶部之间通过双轴云台连接,所述双轴云台包括可活动的X轴及Y轴。上述结构中,双轴云台可控制摄像录像装置的左右倾斜及上下俯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筒底部设有与车架对接的底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底面设有两个驱动后轮及两个万向前轮,所述车架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车身移动、旋转升降装置、摄像录像装置及双轴云台工作的远程控制模块。上述结构中,远程控制模块通过多通道遥控器控制,两个驱动后轮可同时控制前进、后退,或一个前进一个后退、配合万向前轮实现转向动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升降杆上设置环形齿槽从而在升降杆表面形成包覆整个升降杆并朝升降杆轴向方向设置的齿条,在驱动齿轮的转动下控制升降杆升降、同时能配合沿升降杆轴向方向开设并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排列的扭转槽与蜗杆配合实现转动,从而使升降杆在升降的同时实现转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紧凑的优点,现有技术中蜗杆与蜗轮配合时,蜗轮轮齿往往倾斜与蜗杆的导程相适配,本方案中考虑到加工难度及控制要求,将扭转槽设置成直线(如图所示),并将蜗杆的牙厚做减薄处理从而弥补扭转槽未倾斜开设带来的误差从而满足咬合需求;另一方案是将扭转槽呈螺旋设置(图中为直线)在升降杆表面从而能与蜗杆完全咬合形成面接触,能增加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是该结构在单纯的升降时会因扭转槽所存在的螺旋升角、使得升降杆在升降的同时使扭转槽与蜗轮牙型滑动从而发生转动,这就需要扭转电机做适应性转动以从而使升降杆高度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控制起来较为麻烦;对操作者要求低,工作时安全系数高,在人多的场合能通过旋转升降装置将摄像录像装置抬高以获取良好的视野,配合可转动的升降杆实现对周围360度范围进行抓拍或跟拍,结合双轴云台更可做到无死角拍摄,不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且连续工作时间长,可结合实时图传系统,有着无人机拍摄不可替代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3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4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0-车身;11-摄像录像装置;12-车架;13-双轴云台;14-驱动后轮;15-万向前轮;16-远程控制模块;20-旋转升降装置;21-升降筒;211-壳体;22-升降杆;221-环形齿槽;222-扭转槽;23-升降机构;231-驱动齿轮;232-升降电机;24-旋转机构;241-蜗杆;242-扭转电机;25-驱动块;251-顶面;26-卡簧;27-滑环;28-滑动尘封;281-内壁;282-圆弧过渡;29-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7,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包括车身10及位于车身10上的摄像录像装置11,所述摄像录像装置11可以为相机或录像机,所述车身10包括车架12,所述车架12上设有旋转升降装置20,所述旋转升降装置20包括升降筒21及位于升降筒21内的升降杆22,所述摄像录像装置11位于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包括车身及位于车身上的摄像录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旋转升降装置,所述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筒及位于升降筒内的升降杆,所述摄像录像装置位于升降杆顶部,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齿槽,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还设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布设置并穿过各环形齿槽设置的扭转槽,所述升降筒上端外圆柱壁上设有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环形齿槽啮合以此驱动升降杆上升下降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升降电机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扭转槽咬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通过扭转电机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包括车身及位于车身上的摄像录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旋转升降装置,所述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筒及位于升降筒内的升降杆,所述摄像录像装置位于升降杆顶部,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齿槽,所述升降杆外圆柱壁上还设有沿其周向方向均布设置并穿过各环形齿槽设置的扭转槽,所述升降筒上端外圆柱壁上设有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环形齿槽啮合以此驱动升降杆上升下降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升降电机控制,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扭转槽咬合的蜗杆,所述蜗杆通过扭转电机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包括位于升降筒上的壳体,所述升降电机及扭转电机均为减速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拍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齿槽与扭转槽相互交叉在升降杆外壁形成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顶面即为升降杆外圆柱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源邓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