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93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包括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两部分,所述自走车库设置至少一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双层或多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位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或周边,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单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的停车层相对齐,所述出入口前设置存取车候车区,所述候车区在与所述出入口连接位置处设置找平坡道,所述候车区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行车通道相连,该立体车库将机械车库空间利用率高、出入口设置灵活的特点与传统的地下自走车库相结合,减小地下自走车库建设面积及层数,增加停车位,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A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combining self-propelled garage and mechanical gar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combining a self-propelled garage and a mechanical garage, which includes two parts: a self-propelled garage and a mechanical garage. The self-propelled garag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arking layer, the mechanical garage is provided with a double-layer or multi-layer parking layer, the mechanical garage is located in or around the self-propelled garage, the mechanical garage is provided with a single or multiple entrances and exits The position of the entrance is aligned with the parking layer inside the self-propelled garage, and the access waiting area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entrance. The waiting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leveling ramp at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with the entrance and exit, and the waiting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l driving channel of the self-propelled garage. The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pac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mechanical garage and flexible entrance and exit sett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underground self-propelled car Combined with the garage,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d the number of floors of the underground self-propelled garage are reduced, the parking space is increased, the engineering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user experienc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配套车库,尤其涉及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容积率较高的场所如小区、商业广场、医院等,为保证行人与车辆的安全,逐渐实现人车分流设计,车辆绝大多数放置于地下。随着车位配建比例逐渐升高,停车数量增多,地下停车库面积也随之增大,停车层数逐渐增多,由此造成地下停车库造价较高,用户停车体验差。地下室因设备用房及消防、通风、照明、给排水管道设置,局部区域所需净高较大,但因建筑结构原因,地下室同一结构层绝大多数采用统一层高,对于停车区域,尤其是停放小型车区域,造成停车空间较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将机械立体车库空间利用率高、出入口设置灵活的特点与传统的地下自走车库相结合,减小地下自走车库建设面积及层数,增加停车位,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包括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两部分,所述自走车库设置至少一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双层或多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位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或周边,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单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的停车层相对齐,所述出入口前设置存取车候车区,所述候车区在与所述出入口连接位置处设置找平坡道,所述候车区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行车通道相连。可选地,所述机械车库通过土建结构或自身设备调节出入口所在高度,使所述出入口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的停车层相对齐。可选地,所述立体车库可布置为全地上、部分地上或全地下形式。可选地,所述立体车库采用预制型钢结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选地,所述机械车库同一停车层停放相同类型的车辆,不同停车层停放相同或不同类型的车辆。可选地,所述机械车库的停车设备类型为巷道堆垛式、平面移动式、垂直升降式、垂直循环式、多层循环式。可选地,当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多个出入口时,单个出入口设置为单进单出形式,或设置成混合进出形式。可选地,所述机械车库设置为单个或多个,当设置为多个时,所述机械车库分开布置或集中布置。可选地,所述自走车库包含停车功能区域和/或非停车功能区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包含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两部分,所述自走车库设置至少一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双层或多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位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或周边,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单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的停车层相对齐,所述出入口前设置存取车候车区,所述候车区在与所述出入口连接位置处设置找平坡道,所述候车区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行车通道相连,该立体车库将机械车库空间利用率高、出入口设置灵活的特点与传统的地下自走车库相结合,减小地下自走车库建设面积及层数,增加停车位,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出入口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停车区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平面布置图(单侧出入口);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平面布置图(双侧出入口)。图中:(1)自走车库;(2)机械车库;(3)停车层;(4)出入口;(5)候车区;(6)找平坡道;(7)行车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包括自走车库(1)与机械车库(2)两部分,所述自走车库(1)设置两层停车层(3),所述机械车库(2)设置四层停车层(3),所述自走车库(1)与所述机械车库(2)同时建造,所述机械车库(2)位于所述自走车库(1)内部,所述机械车库(2)设置两个个出入口(4),所述出入口(4)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1)地下一层停车层(3)相对齐,所述出入口(4)前设置存取车候车区(5),所述候车区(5)在与所述出入口(4)连接位置处设置找平坡道(6),所述候车区(5)与所述自走车库(1)内部行车通道(7)相连。其中,所述机械车库(2)通过自身设备调节出入口所在高度,使所述出入口(4)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1)地下一层停车层(3)相对齐。其中,所述立体车库布置为全地下形式。其中,所述立体车库采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所述机械车库(2)与所述自走车库(1)顶部高度相同,在基础底部局部区域所述机械车库(2)略深于所述自走车库(1)。其中,所述机械车库(2)共布置四层停车层,-1层层高较高,停放SUV等大型车辆,-2、-3、-4层层高相同,停放普通小型轿车。其中,所述机械车库(2)的停车设备类型为巷道堆垛式。其中,所述机械车库(2)设置两个出入口(4),每个出入口(4)设置为混合进出形式。其中,所述机械车库(2)设置为1个,所述机械车库(2)集中布置在自走车库(1)内部。其中,所述自走车库(1)包含停车功能区域和商业区、设备间等非停车功能区域。存车时,车辆由地面出入口进入到地下车库中,可选择自走车库(1)的车位停车,也可选择机械车库(2)停车,当选择机械车库(2)停车时,沿着指示路标到达机械车库(2)候车区(5),听从机械车库(2)语音及灯光指导到达机械车库出入口(4)内,驻车离开,由机械设备将车辆搬运至指定停车位,完成一次存车。取车时,车主到达指定机械车库(2)出入口(4)位置,通过刷卡等方式取车,驶离机械车库(2)出入口(4),再通过自走车库(1)内部行车通道(7)驶离地下车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两部分,所述自走车库为地下自走式车库,所述自走车库设置至少一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采用预制型钢结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为全地下形式或部分地上形式;所述机械车库停车设备类型为巷道堆垛式或平面移动式,设置双层或多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位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或周边,与所述自走车库同时建造;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单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机械车库设置有调节出入口高度的土建结构,或设置有调节出入口高度的停车设备结构,使机械车库出入口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的停车层相对齐;所述出入口前设置存取车候车区,所述候车区在与所述出入口连接位置处设置找平坡道,所述候车区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行车通道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相结合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走车库与机械车库两部分,所述自走车库为地下自走式车库,所述自走车库设置至少一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采用预制型钢结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为全地下形式或部分地上形式;所述机械车库停车设备类型为巷道堆垛式或平面移动式,设置双层或多层停车层;所述机械车库位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或周边,与所述自走车库同时建造;所述机械车库设置单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机械车库设置有调节出入口高度的土建结构,或设置有调节出入口高度的停车设备结构,使机械车库出入口位置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的停车层相对齐;所述出入口前设置存取车候车区,所述候车区在与所述出入口连接位置处设置找平坡道,所述候车区与所述自走车库内部行车通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刚刘光磊罗晓青康增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