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92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组合夹持在立柱浇筑模板外围的固定板和夹持板;固定板和夹持板两两对称设置在立柱浇筑模板的外侧;每块固定板和夹持板均为长条状板体,固定板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调节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调整挡块的位置配合使用更短的丝杆便可以实现对立柱模板的夹持。通过交错变换固定板和夹持板对应的立柱模板板面,便可实现对整个立柱模板的固定夹持。且通过竖直方向的夹持板,可实现多层结合的固定形式,从而有助于对立柱模板的整体夹持,使立柱模板受力均匀。

A fastening device for building form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stening device for building formwork,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quipment.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clamping plate are combined and clamp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column pouring formwork;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clamping plate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olumn pouring formwork; each fixed plate and the clamping plate are long strip plates, one end of the fixed plate is a fixed end and the other end is a adjusting plate Section end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the clamping of the column formwork can be realized by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top and using a shorter screw rod. The whole column formwork can be fixed and clamped by alternating the column formwork surfac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clamping plate. And through the vertical clamping plate, it can realize the fixed form of multi-layer combin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clamping of the column formwork, so that the column formwork is evenly str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
技术介绍
立柱是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现代建筑中通常采用配合模具浇筑的形式使立柱成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模板进行固定,常见做法为在模板外侧附加木条,将各个木条用钉子固定,等立柱成型后,再拆掉木条及模板。此外,也有类似的成品工具用来固定,如申请号201820505645.4的专利一种建筑模板固定装置,其自身为一体化的模板加固组件,但是现场使用时略微繁琐,且加固点略显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组合夹持在立柱浇筑模板外围的固定板和夹持板;所述固定板和夹持板两两对称设置在立柱浇筑模板的外侧;每块所述固定板和夹持板均为长条状板体,所述固定板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调节端;所述夹持板两端对称设置长条槽;所述长条槽朝向所述夹持板两外侧端为开放槽口;所述固定端处设置有挡块,固定端沿固定板板体,水平开设若干定位孔;所述挡块包括块体及设置在块体一侧的螺栓,通过螺栓及定位孔将挡块固定在所述固定端上;所述调节端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端部、且与其端部垂直的两个平行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置丝杆,丝杆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板的长边平行;两个平行的所述挡板之间螺母;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所述长条槽对应,固定板的两端插入所述长条槽内。优选为,所述长条槽沿水平方向开设,所述夹持板的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卡槽;卡槽的槽口厚度等于所述夹持板板厚的二分之一。通过卡槽可以在模板固定时附加竖直方向的夹持板,将另一夹持板以竖直方向的摆放形式卡在卡槽内。优选为,所述螺母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中;所述丝杆的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设置压板,所述丝杆与所述压板转动连接。优选为,所述螺母与所述挡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朝向所述固定端的一端固定设置压板,压板的板体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板体相贴。优选为,所述定位孔并列设置有四个。优选为,沿所述夹持板的板体,还设置有若干所述卡槽,相邻的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夹持板相对的两个板面上;所述固定板的板体上,与所述卡槽相同,同样设置有开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调整挡块的位置配合使用更短的丝杆便可以实现对立柱模板的夹持。通过交错变换固定板和夹持板对应的立柱模板板面,便可实现对整个立柱模板的固定夹持。且通过竖直方向的夹持板,可实现多层结合的固定形式,从而有助于对立柱模板的整体夹持,使立柱模板受力均匀。整个操作过程便于实施,且夹紧的过程采用丝杆挤压,同时具有省力和自锁的功能。装置使用完后,拆卸过程同样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隐藏立柱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板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固定板;11、固定端;12、调节端;13、定位孔;14、挡块;15、挡板;16、丝杆;17、螺母;18、压板;2、夹持板;21、长条槽;2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包括组合夹持在立柱浇筑模板外围的固定板1和夹持板2;固定板1和夹持板2两两对称设置在立柱浇筑模板的外侧;每块固定板1和夹持板2均为长条状板体,固定板1一端为固定端11,另一端为调节端12;夹持板2两端对称设置长条槽21;长条槽21朝向夹持板2两外侧端为开放槽口;固定端11处设置有挡块14,固定端11沿固定板1板体,水平开设若干定位孔13;挡块14包括块体及设置在块体一侧的螺栓,通过螺栓及定位孔13将挡块14固定在固定端11上;调节端12包括设置在固定板1的端部、且与其端部垂直的两个平行的挡板15,挡板15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置丝杆16,丝杆16的中轴线与固定板1的长边平行;两个平行的挡板15之间螺母17;固定板1的两端与长条槽21对应,固定板1的两端插入长条槽21内。长条槽21沿水平方向开设,夹持板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卡槽22;卡槽22的槽口厚度等于夹持板2板厚的二分之一。通过卡槽22可以在模板固定时附加竖直方向的夹持板2,将另一夹持板2以竖直方向的摆放形式卡在卡槽22内。螺母17固定设置在两个挡板15中;丝杆16的朝向固定端11的一侧设置压板18,丝杆16与压板18转动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转动丝杆16,使丝杆16就位。定位孔13并列设置有四个。本装置工作时,首先根据立柱的尺寸调整挡块14的位置,然后将夹持板2与立柱模板贴合,将两块固定板1分别插入夹持板2两端的长条槽21内,用固定块14抵住一侧的夹持板2,通过丝杆16和螺母17调整压板18,对另一侧的夹持板2施加压力,从而确保两个夹持板2夹紧立柱模具。在安装夹持板2的同时,利用其上的卡槽22竖直安装另外的夹持板2,从而利用夹持板实现多层的轴向紧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螺母17与挡板15转动连接;丝杆16朝向固定端11的一端固定设置压板18,压板18的板体下表面与固定板1的板体相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夹持在立柱浇筑模板外围的固定板(1)和夹持板(2);所述固定板(1)和夹持板(2)两两对称设置在立柱浇筑模板的外侧;/n每块所述固定板(1)和夹持板(2)均为长条状板体,所述固定板(1)一端为固定端(11),另一端为调节端(12);所述夹持板(2)两端对称设置长条槽(21);所述长条槽(21)朝向所述夹持板(2)两外侧端为开放槽口;/n所述固定端(11)处设置有挡块(14),固定端(11)沿固定板(1)板体,水平开设若干定位孔(13);所述挡块(14)包括块体及设置在块体一侧的螺栓,通过螺栓及定位孔(13)将挡块(14)固定在所述固定端(11)上;/n所述调节端(12)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的端部、且与其端部垂直的两个平行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置丝杆(16),丝杆(16)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板(1)的长边平行;两个平行的所述挡板(15)之间螺母(17);/n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与所述长条槽(21)对应,固定板(1)的两端插入所述长条槽(2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夹持在立柱浇筑模板外围的固定板(1)和夹持板(2);所述固定板(1)和夹持板(2)两两对称设置在立柱浇筑模板的外侧;
每块所述固定板(1)和夹持板(2)均为长条状板体,所述固定板(1)一端为固定端(11),另一端为调节端(12);所述夹持板(2)两端对称设置长条槽(21);所述长条槽(21)朝向所述夹持板(2)两外侧端为开放槽口;
所述固定端(11)处设置有挡块(14),固定端(11)沿固定板(1)板体,水平开设若干定位孔(13);所述挡块(14)包括块体及设置在块体一侧的螺栓,通过螺栓及定位孔(13)将挡块(14)固定在所述固定端(11)上;
所述调节端(12)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的端部、且与其端部垂直的两个平行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置丝杆(16),丝杆(16)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板(1)的长边平行;两个平行的所述挡板(15)之间螺母(17);
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与所述长条槽(21)对应,固定板(1)的两端插入所述长条槽(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紧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来左京力于振华叶恒山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