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017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支腿,且三个所述支腿呈“三角形”分布在罐体的底部,所述罐体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油箱,且第一油箱与罐体为一体设置,且罐体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油箱,且第二油箱与罐体为一体设置,且罐体的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油箱,且第三油箱与罐体为一体设置。该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通过第一油箱、第二油箱、第三油箱和加热管之间的配合,使药液能够与加热管充分接触,使罐体升温速度快,进而提高了收膏效率,在搅拌桨和搅拌页的作用下,彻底消除了药膏中的气泡,常压提取,减压浓缩,有效保护了中药有效成分,适合推广使用。

A cream collecting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ass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ream collecting system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eg, and three leg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in a triangle shape,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il tank, the first oil tank and the tank body are integrated,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oil tank, and the second oil tank It is integrated with the tank body, and the bottom right side of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oil tank, and the third oil tank and the tank body are integrat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oil tank, the second oil tank, the third oil tank and the heating pipe, the liquid medicine can fully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pipe,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ank can be raised quickly, and th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paste collection is improv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tirring paddle and the stirring page, the bubbles in the paste are completely eliminated, extracted under normal pressure, concentra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and effectively protected It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ing and 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
本技术涉及中药制造
,具体为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药提取浓缩机,对中药材的提取、浓缩都是在10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的,整个的热回流提取浓缩周期中其运动的时间长,而大多数的中草药均具有热敏性,高温提取浓缩后的药物有效成分损失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中成药的治疗效果,急需改进,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521092824.2的技术专利包括导热油箱、中药提取罐、浓缩器,该导热油箱分别连接中药提取罐、浓缩器、导热油泵,中药提取罐分别连接卧式冷凝器、导热油泵,所述卧式冷凝器经冷却器、冷凝水收集罐与中药提取罐相连,中药提取罐经除沫器、提取液储罐与浓缩器连接,所述浓缩器连接分离器,该分离器与立式冷凝器相连,立式冷凝器连接冷凝水储罐,该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现有设备中,中药提取罐的设计存在缺陷,针对这些情况,生产加工过程中,中药提取罐中的药液需要快速蒸发,配合搅拌装置对中药提取罐中的药膏进行搅拌加速收膏,仅仅使用夹套式的加热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升温速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并且外部的夹套式加热,热源与药液不能直接接触,热传递效率低,影响收膏效率,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支腿,且三个所述支腿呈“三角形”分布在罐体的底部,所述罐体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油箱,且第一油箱与罐体为一体设置,且罐体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油箱,且第二油箱与罐体为一体设置,且罐体的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油箱,且第三油箱与罐体为一体设置,且第一油箱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注油口,且第二油箱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注油口,且第三油箱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注油口,所述罐体的顶端设有顶盖,且顶盖与罐体铰接相连,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第一机架,且第一机架与顶盖铰接相连,且第一机架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与第一机架铰接相连,且第一电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连轴器,且连轴器与第一电机铰接相连,且连轴器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通过连轴器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设有支架,且支架与第一转轴铰接相连,且支架的内部设有转杆,且转杆呈“C形”,且转杆与支架转动连接,且转杆的底端设有搅拌桨,且搅拌桨与转杆铰接相连,所述第二油箱与第三油箱之间设有第二机架,且第二机架与罐体铰接相连,且第二机架的内部设有垫块,且垫块与第二机架铰接相连,且第二机架的右侧设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与第二机架铰接相连,且第二电机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铰接相连,且第二转轴与垫块套接相连,且第二转轴的左端设有搅拌页,且搅拌页与第二转轴铰接相连,所述罐体的底端设有加热管,且加热管与罐体铰接相连,且加热管的底部右侧设有导线,且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心处设有出料口,且顶盖的顶部左侧设有排气口,且顶盖的顶部右侧设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转杆与支架的交接处设有第一轴承,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与转杆套接相连,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用于使转杆在支架内转动的更加顺畅。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胶垫,且胶垫用于使转杆与支架的连接更加紧密。优选的,所述垫块的右侧设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用于使第二转轴在第二机架的内部转动的更加顺畅。优选的,所述垫块与第二机架的交接处设有胶圈,且胶圈用于使垫块与第二机架的连接更加牢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通过第一油箱、第二油箱、第三油箱和加热管之间的配合,使药液能够与加热管充分接触,使罐体升温速度快,进而提高了收膏效率,在搅拌桨和搅拌页的作用下,彻底消除了药膏中的气泡,常压提取,减压浓缩,有效保护了中药有效成分,适合推广使用,从而克服传统收膏装置生产加工过程中,中药提取罐中的药液需要快速蒸发,配合搅拌装置对中药提取罐中的药膏进行搅拌加速收膏,仅仅使用夹套式的加热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升温速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并且外部的夹套式加热,热源与药液不能直接接触,热传递效率低,影响收膏效率的缺点,克服了现有的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外循环采用夹套式对药液进行加热的调节处理,实用功能单一的缺点,提高了该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避免了生产加工过程中,中药提取罐中的药液需要快速蒸发,配合搅拌装置对中药提取罐中的药膏进行搅拌加速收膏,仅仅使用夹套式的加热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升温速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并且外部的夹套式加热,热源与药液不能直接接触,热传递效率低,影响收膏效率的缺点,还让现有的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该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的产品质量,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避免了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的资源浪费,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罐体、顶盖和支腿的连接关系图;图2为图1的A向剖面图;图3为图1的B向剖面图;图4为图1的C向剖面图。图中:1、罐体,2、顶盖,3、支腿,4、第一油箱,5、第一注油口,6、第二油箱,7、第二注油口,8、第三油箱,9、第三注油口,10、第一机架,11、第一电机,12、连轴器,13、第一转轴,14、支架,15、转杆,16、搅拌桨,17、第二电机,18、第二机架,19、搅拌页,20、加热管,21、导线,22、出料口,23、进料口,24、第一轴承,25、胶垫,26、垫块,27、胶圈,28、第二轴承,29、第二转轴,30、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包括罐体1,罐体1用于盛装药液,并对药液进行收膏,罐体1的底部设有支腿3,支腿3用于支撑罐体1,且三个支腿3呈“三角形”分布在罐体1的底部,罐体1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油箱4,且第一油箱4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罐体1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油箱6,且第二油箱6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罐体1的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油箱8,且第三油箱8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第一油箱4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注油口5,且第二油箱6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注油口7,且第三油箱8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注油口9,第一油箱4、第二油箱6和第三油箱8用于连接导热油泵对罐体1的外部进行加热,罐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支腿(3),且三个所述支腿(3)呈“三角形”分布在罐体(1)的底部,所述罐体(1)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油箱(4),且第一油箱(4)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罐体(1)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油箱(6),且第二油箱(6)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罐体(1)的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油箱(8),且第三油箱(8)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第一油箱(4)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注油口(5),且第二油箱(6)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注油口(7),且第三油箱(8)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注油口(9),所述罐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2),且顶盖(2)与罐体(1)铰接相连,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有第一机架(10),且第一机架(10)与顶盖(2)铰接相连,且第一机架(10)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11),且第一电机(11)与第一机架(10)铰接相连,且第一电机(11)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且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设有连轴器(12),且连轴器(12)与第一电机(11)铰接相连,且连轴器(12)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13),且第一转轴(13)通过连轴器(12)与第一电机(11)相连,所述第一转轴(13)的底端设有支架(14),且支架(14)与第一转轴(13)铰接相连,且支架(14)的内部设有转杆(15),且转杆(15)呈“C形”,且转杆(15)与支架(14)转动连接,且转杆(15)的底端设有搅拌桨(16),且搅拌桨(16)与转杆(15)铰接相连,所述第二油箱(6)与第三油箱(8)之间设有第二机架(18),且第二机架(18)与罐体(1)铰接相连,且第二机架(18)的内部设有垫块(26),且垫块(26)与第二机架(18)铰接相连,且第二机架(18)的右侧设有第二电机(17),且第二电机(17)与第二机架(18)铰接相连,且第二电机(17)与第一电机(11)电性连接,且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29),且第二转轴(29)与第二电机(17)铰接相连,且第二转轴(29)与垫块(26)套接相连,且第二转轴(29)的左端设有搅拌页(19),且搅拌页(19)与第二转轴(29)铰接相连,所述罐体(1)的底端设有加热管(20),且加热管(20)与罐体(1)铰接相连,且加热管(20)的底部右侧设有导线(21),且导线(21)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罐体(1)的底部中心处设有出料口(22),且顶盖(2)的顶部左侧设有排气口(30),且顶盖(2)的顶部右侧设有进料口(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中药收膏系统,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支腿(3),且三个所述支腿(3)呈“三角形”分布在罐体(1)的底部,所述罐体(1)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油箱(4),且第一油箱(4)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罐体(1)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油箱(6),且第二油箱(6)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罐体(1)的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油箱(8),且第三油箱(8)与罐体(1)为一体设置,且第一油箱(4)的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注油口(5),且第二油箱(6)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注油口(7),且第三油箱(8)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注油口(9),所述罐体(1)的顶端设有顶盖(2),且顶盖(2)与罐体(1)铰接相连,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有第一机架(10),且第一机架(10)与顶盖(2)铰接相连,且第一机架(10)的顶部设有第一电机(11),且第一电机(11)与第一机架(10)铰接相连,且第一电机(11)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且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设有连轴器(12),且连轴器(12)与第一电机(11)铰接相连,且连轴器(12)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13),且第一转轴(13)通过连轴器(12)与第一电机(11)相连,所述第一转轴(13)的底端设有支架(14),且支架(14)与第一转轴(13)铰接相连,且支架(14)的内部设有转杆(15),且转杆(15)呈“C形”,且转杆(15)与支架(14)转动连接,且转杆(15)的底端设有搅拌桨(16),且搅拌桨(16)与转杆(15)铰接相连,所述第二油箱(6)与第三油箱(8)之间设有第二机架(18),且第二机架(18)与罐体(1)铰接相连,且第二机架(18)的内部设有垫块(26),且垫块(26)与第二机架(18)铰接相连,且第二机架(18)的右侧设有第二电机(17),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辉杨启家齐海峰李维龙张克全李锐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新高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