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664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顶盖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受力变形的弹性体以及极柱,弹性体呈上下布置穿设在顶盖板上,弹性体中具有贯穿孔,贯穿孔呈上下布置贯穿弹性体,极柱固定在贯穿孔中,极柱的上端延伸至顶盖板的上方,极柱的下端延伸至顶盖板的下方,极柱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弹性体呈上下布置穿设在顶盖板上,极柱固定在弹性体的贯穿孔中,贯穿孔呈上下布置贯穿弹性体,极柱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当极柱的上端受到挤压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极柱将力传递给弹性体,弹性体发生变形,极柱随着弹性体的变形而移动,实现极柱对外力的缓冲,避免极柱与连接片的连接处发生变形或者断裂。

Movable battery cov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battery top cover, and discloses a movable battery top cover, which comprises a top cover plate, a stress deformed elastomer and a pole column. The elastomer is arranged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top cover plate. The elastom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elastomer, the pole is fix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 upper end of the pole column is extended above the top cover plat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ole column The end extends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top cover plat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ole column is welded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ore; the elastomer is arranged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top cover plate, and the pole column is fixed in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elastomer, th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elastome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ole column is welded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ore. When the upper end of the pole column is squeezed or other external forces act on it, the pole The pole transmits the force to the elastomer, the elastomer deforms, and the pole moves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lastomer, so as to realize the buffering of the pole against the external force and avoid the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le and the connecting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电池顶盖的
,具体而言,涉及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传统的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极柱以及连接片,极柱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顶盖板上,极柱与连接片焊接固定,连接片与电芯电性连接。上述的电池顶盖,由于极柱被固定在顶盖板上,当极柱受到外部的挤压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极柱与连接片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导致电池顶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顶盖的极柱与连接片的连接处容易变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受力变形的弹性体以及极柱,所述弹性体呈上下布置穿设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弹性体中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呈上下布置贯穿所述弹性体,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极柱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盖板的上方,所述极柱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顶盖板的下方,所述极柱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的上端朝外凹陷形成上极柱槽,所述极柱的上端朝外凸出形成固定段,所述固定段嵌于所述上极柱槽。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的下端朝外凹陷形成下极柱槽,所述连接片嵌入所述下极柱槽。进一步地,所述上极柱槽的壁面朝外凹陷形成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段朝外凸出形成多个第一凸块,多个所述第一凸块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凹槽。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板具有用于所述弹性体穿设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的壁面朝外凹陷形成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弹性体具有穿设于所述穿设孔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朝外凸出形成多个第二凸块,多个所述第二凸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凸块嵌入所述第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朝上延伸形成上端部,所述上端部处于所述顶盖板的上方,所述上端部遮盖所述穿设孔。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部呈圆台状,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上端部的直径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朝下延伸形成下端部,所述下端部处于所述顶盖板的下方,所述下端部遮盖所述穿设孔。进一步地,所述下端部呈倒圆台状,沿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下端部的直径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段朝上延伸形成外部连接段,所述外部连接段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弹性体呈上下布置穿设在顶盖板上,极柱固定在弹性体的贯穿孔中,贯穿孔呈上下布置贯穿弹性体,极柱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当极柱的上端受到挤压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极柱将力传递给弹性体,弹性体发生变形,极柱随着弹性体的变形而移动,实现极柱对外力的缓冲,避免极柱与连接片的连接处发生变形或者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的前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柱的前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性体的前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可以运用在锂电池中,当然,其也可以运用在其他电池中,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11、受力变形的弹性体12以及极柱15,弹性体12呈上下布置穿设在顶盖板11上,弹性体12中具有贯穿孔13,贯穿孔13呈上下布置贯穿弹性体12,极柱15固定在贯穿孔13中,极柱15的上端延伸至顶盖板11的上方,极柱15的下端延伸至顶盖板11的下方,极柱15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16。上述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弹性体12呈上下布置穿设在顶盖板11上,极柱15固定在弹性体12的贯穿孔13中,贯穿孔13呈上下布置贯穿弹性体12,极柱15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16,当极柱15的上端受到挤压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极柱15将力传递给弹性体12,弹性体12发生变形,极柱15随着弹性体12的变形而移动,实现极柱15对外力的缓冲,避免极柱15与连接片16的连接处发生变形或者断裂。极柱15与连接片16的焊接处为面贴合焊接,极柱15与连接片16之间的焊接面紧密抵接,降低极柱15与连接片16之间的电阻值,避免电流流经焊接处产生过多的热量,损坏焊接处。贯穿孔13的上端朝外凹陷形成上极柱15槽,极柱15的上端朝外凸出形成固定段18,固定段18嵌于上极柱15槽。固定段18嵌于上极柱15槽,上极柱15槽对固定段18起支撑作用,避免极柱15沿着贯穿孔13朝下滑动,固定段18的上表面与弹性体12的上端面呈平齐布置。贯穿孔13的下端朝外凹陷形成下极柱15槽14,连接片16嵌入下极柱15槽14。连接片16与极柱15焊接固定,连接片16的直径大于贯穿孔13的直径,因此连接片16嵌入下极柱15槽14后,避免极柱15沿着贯穿孔13朝上滑动,配合上极柱15槽对固定段18的限位,实现极柱15和连接片16在纵向方向上的固定。连接片16朝下延伸形成电芯连接段26,电芯连接段26的处于弹性体12的下方,便于电芯连接段26与电芯电性连接。上极柱15槽的壁面朝外凹陷形成多个第一凹槽19,固定段18朝外凸出形成多个第一凸块20,多个第一凸块20与多个第一凹槽19一一对应,第一凸块20嵌入第一凹槽19。通过第一凸块20与第一凹槽19的相嵌布置,防止极柱15在弹性体12的贯通孔内相对于弹性体12转动,在环绕贯通孔中心轴的方向上,实现对极柱15的位置固定。顶盖板11具有用于弹性体12穿设的穿设孔23,穿设孔23的壁面朝外凹陷形成多个第二凹槽22,弹性体12具有穿设于穿设孔23的中间部,中间部朝外凸出形成多个第二凸块27,多个第二凸块27与多个第二凹槽22一一对应,第二凸块27嵌入第二凹槽22。弹性体12的中间部穿设于顶盖板11的穿设孔23,通过第二凸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受力变形的弹性体以及极柱,所述弹性体呈上下布置穿设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弹性体中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呈上下布置贯穿所述弹性体,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极柱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盖板的上方,所述极柱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顶盖板的下方,所述极柱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受力变形的弹性体以及极柱,所述弹性体呈上下布置穿设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弹性体中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呈上下布置贯穿所述弹性体,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极柱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盖板的上方,所述极柱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顶盖板的下方,所述极柱的下端焊接有与电芯电性连接的连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上端朝外凹陷形成上极柱槽,所述极柱的上端朝外凸出形成固定段,所述固定段嵌于所述上极柱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下端朝外凹陷形成下极柱槽,所述连接片嵌入所述下极柱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柱槽的壁面朝外凹陷形成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段朝外凸出形成多个第一凸块,多个所述第一凸块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凹槽。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极柱可动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具有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生陆宾林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