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组、电容电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636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芯组、电容电芯模组,电芯组包括第一整体式夹板、第二整体式夹板,以及多个电芯;第一整体式夹板与第二整体式夹板对接,各电芯串并联连接后设置于两夹板之间。电容电芯模组包括前端板、后端板、电芯模组主体,电芯模组主体包括多组串联设置的电芯组,前端板与后端板分别安装于电芯模组主体前端与后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容电芯模组采用整体式夹板,完全不同于层叠式,电芯模组尺寸更小,彻底解决层叠式模组存在的不易组装、电芯与夹板易变形、体积尺寸大等问题,提高了电芯模组整体强度,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简化了组装工艺,组装效率更高,适合于中等批量电芯模组的生产。

Core group, capacitor core modu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 core group and a capacitor electric core module. The electric core group includes a first integral splint, a second integral splint and a plurality of electric cores. The first integral spl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tegral splint, and each electric co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plints after being connected in series and parallel. The capacitor core module includes a front-end board, a back-end board and a core module main body. The core module main bod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sets of electric core groups arranged in series. The front-end board and the back-end board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front-end and the back-end of the core module main body. The capacitor electric core module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integral splint, 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laminated type. The size of the electric core module is smaller, which complet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he laminated type module, such as difficult assembly, easy deformation of the electric core and the splint, large volume size, etc., improves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electric core module, has better size accuracy, simplifies the assembly process, has higher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medium batch electric core module Core modu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组、电容电芯模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容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组、电容电芯模组。
技术介绍
锂电容PACK广泛应用于轨道车辆及其他公共交通车辆领域。PACK内常用的电芯有圆柱、方壳或软包3种,其中软包电芯的能量密度最高,但软包电芯一般采用层叠方式成组,如图1所示,通过夹板、软包电芯、橡胶减震垫相间添加,最后通过4个长螺杆或者打包带固定。但叠层成组方式在组装时,加板只能逐层叠加,且夹板上的4个圆孔同时逐个穿过4个长螺杆,如果圆孔和螺杆的配合间隙太小,则不易组装;如果间隙偏大,则夹板叠加不整齐,甚至整个模组倾斜,影响极耳的焊接,外观效果差。同时,由于软包电芯外形尺寸的一致性较差,尤其是厚度方面,电芯成组数量多,累计误差较大,无法确定整个电芯模组的长度,因此,长螺杆和螺母的夹紧厚度无法准确限定,简单依靠施加扭矩来拧紧螺母又会造成模组过渡挤压,即使前后端板采用了较厚的金属材料,仍出现弯曲现象,电芯和夹板弯曲变形。而且由于夹板4角设置了圆孔,导致夹板的在长度或宽度方向上需要额外增加尺寸,增加了电芯模组的体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厂家采用打包带以代替长螺杆,但打包带的拉紧力有限且容易衰减,电芯在夹板中的固定不牢靠,整个模组容易变形;前后端板仍必须选用较厚的金属材质,重量较大;组装效率不高,因此采用打包带固定并不能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采用长螺杆固定或打包带固定等层叠方式成组的锂电容电芯模组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考虑一种新的电芯模组结构,以彻底解决层叠式模组存在的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层叠方式成组的电容电芯模组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芯组、电容电芯模组,采用两整体式夹板对接而成,提高了电芯模组整体强度,提高了尺寸精度、简化了组装工艺、提高了组装效率更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组,包括第一整体式夹板、第二整体式夹板,以及多个电芯;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均包括侧连接板、以及与所述侧连接板上、下端连接的上对接板与下对接板,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对接,各电芯串并联连接后设置于两夹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对接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对接面相应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销与第一定位孔配合实现第一整体式夹板上对接板与第二整体式夹板上对接板的连接;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下对接板的对接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下对接板的对接面相应设置有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销配合实现第一整体式夹板下对接板与第二整体式夹板下对接板的连接。优选的,所述电芯组还包括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所述电芯组的前、后端对角设置有第一汇流排,两第一汇流排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各电芯的极耳。优选的,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上相应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安装于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前、后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汇流排上相应设置有尺寸匹配的第一沉孔,第一盲孔与第一沉孔配合,作为电芯组的正极或负极引出点。优选的,所述侧连接板的内、外侧沿长度方向均设置多组长圆孔;所述侧连接板的内侧相邻两组长圆孔之间设置有容纳槽,用于容纳电芯的薄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容电芯模组,采用所述的电芯组,包括前端板、后端板、电芯模组主体,所述前端板与后端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电芯模组主体前端与后端;所述电芯模组主体包括多组串联设置的电芯组。优选的,所述前端板内预埋有第三汇流排,所述后端板内预埋有第四汇流排;所述第三汇流排与所述第四汇流排均相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汇流排的第一沉孔尺寸匹配的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与第一沉孔、第一盲孔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三汇流排、第四汇流排与所述第一汇流排的正、负极短接。优选的,所述侧连接板的拐角连接处前、后侧面预埋有螺套,所述前端板与后端板相应设置有尺寸匹配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螺套配合用于将所述前端板与后端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电芯模组主体前端与后端。优选的,所述前端板上还设置有螺母柱,用于将BMS控制板固定于所述前端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后端板中部还设置有网格状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整体式夹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对接而成,进行电芯成组,不同于常用的层叠式,各整体式夹板的两个对接板上分别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一定位孔;各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汇流排安装面上配有第二定位销,第一、第二汇流排两侧具有第二定位孔,这两组定位机构保证电芯组组装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两整体式夹板也可采用其他的对接方式,比如对接面不在模组的中间,或者上下两个对接面不在一个平面上等方式。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电容电芯模组,由前端板、后端板、以及电芯模组主体,电芯模组主体包括多组电芯组,前端板与后端板设置于电芯模组主体的前、后端,前端板和后端板内置铝制汇流排,在前端板安装后即可将电芯的正负极引出到模组外部,后端板安装后即可实现模组尾部的短接;避免使用较厚的金属材料,减轻了模组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电容电芯模组采用整体式夹板,完全不同于层叠式,电芯模组尺寸更小,彻底解决层叠式模组存在的不易组装、电芯与夹板易变形、体积尺寸大等问题,提高了电芯模组整体强度,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简化了组装工艺,组装效率更高,适合于中等批量电芯模组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层叠式电芯模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芯组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容电芯模组整体结构图;图4为前端板结构图;图5为前端板内预埋的第三汇流排、螺母柱结构图;图6为后端板结构图;图7为后端板内预埋的第四汇流排结构图;其中:1-电芯组、11-第一整体式夹板、12-第二整体式夹板、13-电芯、131-极耳、14-上对接板、141-第一定位销、142-第一定位孔、143-第二定位销、144-第一盲孔、15-侧连接板、151-长圆孔、152-容纳槽、153-螺套、16-下对接板、17-第一汇流排、171-第二定位孔、172-第一沉孔、18-第二汇流排;2-前端板、21-第二盲孔、22-第三汇流排、221-第二沉孔、23-螺母柱、3-后端板、31-第四汇流排、32-网格状凹槽、4-电芯模组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整体式夹板、第二整体式夹板,以及多个电芯;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均包括侧连接板、以及与所述侧连接板上、下端连接的上对接板与下对接板,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对接,各电芯串并联连接后设置于两夹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整体式夹板、第二整体式夹板,以及多个电芯;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均包括侧连接板、以及与所述侧连接板上、下端连接的上对接板与下对接板,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对接,各电芯串并联连接后设置于两夹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对接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对接面相应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销与第一定位孔配合实现第一整体式夹板上对接板与第二整体式夹板上对接板的连接;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下对接板的对接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下对接板的对接面相应设置有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销配合实现第一整体式夹板下对接板与第二整体式夹板下对接板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还包括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所述电芯组的前、后端对角设置有第一汇流排,两第一汇流排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各电芯的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上相应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安装于所述第一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与所述第二整体式夹板的上对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昌杨阳赵丹孟昭玉溪周强李作伟陈修强屈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