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淑娟专利>正文

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35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它可以代替由热敏元件、二次放大仪表和电磁阀组成的自动流量控制系统。它主要由进流管、阀体和阀芯组成,阀芯有阀门和螺旋形金属圈两部分。螺旋形金属圈受流体温度影响后,会自动调节阀门的开闭和调大调小。本阀的优点是不需辅助动力和二次仪表,它在用于稀油润滑装置的冷却水流量自动控制时,可使油箱内的油液在温差只有±1℃的状况下输送到设备各润滑点,且结构简单、可靠性提高、造价低又节约工业用水。(*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控制、调节
中的自动流量调节阀。目前,在冶金和重型机械的稀油润滑装置中,对循环润滑且温度不稳定的油液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其流量调节及其对油液温度的控制是这样实现的在被冷却油液中设置热敏元件,由油液的温度变化引起热敏元件所在电路中电流或电压信号发生变化,再经二次放大仪表去控制执行机构——电磁阀的动作,由电磁阀控制冷却水的通和断,以此完成对油液的温度控制。这种自动流量控制系统,是依靠电变量和电磁阀共同实现的,其不足之处在于①电磁阀只能呈现通、断两种状态,因而油液往往是在温度呈锯齿形曲线变化的状态下送出。②热敏元件、二次仪表和电磁阀难免有时失灵,并由此出现冷却水中断和油液温度过高,引起主机设备的损坏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自动流量控制系统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由温度传感元件直接自动调节流体流量的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对具有阀体、阀芯和进流管的流量调节阀进行改进,使阀体为一内壁有圆锥面(或圆柱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的筒体,阀体的另一端装有阀盖或者呈有底筒体状,阀芯由阀门和螺旋形金属圈两部份组成,阀门为一外壁有圆锥面(或圆柱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的筒体,阀门的一端与螺旋形金属圈的一端连接或制成一体,螺旋形金属圈的另一端与阀体或进流管连接。螺旋形金属圈可由双金属材料或记忆合金制成。最好将阀体的内壁和阀门的外壁加工成圆锥面,同时将阀体上端口与进流管用螺纹连接和/或用螺钉紧定,这样便于对阀体与阀门的圆锥面之间配合间隙的调整,提高流量调节阀的调节精度。本技术由于引入了温度传感元件——用双金属材料或记忆合金制造的螺旋形金属圈,因而能由流进流体的温度变化,导致螺旋形金属圈旋转一定的角度,带动阀门开启、关闭、调大和调小,达到对流出流体的流量调节之目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辅助动力,也不需要二次仪表和电磁阀,便能利用流体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流体的流量。它在用于稀油润滑装置中对循环油液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进行流量调节时,能随着由于油液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冷却水温度变化,自动转动阀门,调节冷却水的流量,使油箱内的油液在温差只有±1℃的状况下输送到设备的各润滑点,且使稀油润滑装置中的自动流量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提高,还降低了造价,进一步节约了工业用水。本技术也可用于其它工业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例如各种机床液压系统中用于油温控制的冷却水自动流量调节。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冷却水流量控制的、带有上、下阀壳的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图3为图2中阀芯顺时针转过一个角度后,调节阀处于流量最大状态时的阀门与阀体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为阀芯逆时针转过一个角度后,调节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的阀芯与阀体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主要由进流管(1)、阀体(2)和阀芯(4)组成。为了使冷却水便于排放,本实施例的进流管(1)与出流管(9)均与上阀壳(10)焊成一体,下阀壳(8)与上阀壳(10)用螺栓紧固连接(或直接螺纹连接),形成只有一个水进口和一个水出口的单通道阀壳。进流管(1)的一端与阀体(4)的一端用螺纹连接,并用螺钉紧定,阀体(2)的另一端呈有底筒体状(或装有阀盖)。阀体(2)为一内壁有圆锥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8)的筒体。阀芯(4)由螺旋形金属圈(3)与阀门(5)两部分组成,螺旋形金属圈(3)由双金属材料制成,阀门(5)为一外壁有圆锥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6)的筒体,阀门(5)的一端与螺旋形金属圈(3)的一端制成一体,阀门(5)的另一端端口可以是开口状,也可以是闭口状。螺旋形金属圈(3)的另一端与进流管(1)装连,可为紧配合,也可用粘接剂粘接或其它方式连接。如图1、2、3,阀体(2)的壁上等分地(或不等分地)开有若干条(例如24条)流体出口(7),阀门(5)的壁上也等分地(或不等分但对应地)开有若干条(例如24条)流体出口(6)。流体出口(6、7)可以呈长槽形,也可呈圆形或其它形状。如图1,冷却水由进流管(1)的入口进入阀芯(4)的内腔后,经阀门(5)上的流体出口(6)和阀体(2)上的流体出口(7)流出,由于调节阀为排水方便设有上、下阀壳,故从流体出口(7)流出的冷却水,经下阀壳(8)的内壁边缘上升,再经出流管(9)的出口排出。当进入进流管(1)的冷却水的温度升高时,水温的变化会导致温度传感元件--螺旋形金属圈(3)受热变形,带动阀门(5)由图2位置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到达图3位置,使阀门(5)的流体出口(6)与阀体(2)的流体出口(7)之间的通道变大,从而使冷却水的流量自动调大。反之,当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则会使阀门(5)的流体出口(6)与阀体(2)的流体出口(7)之间的通道变小直至关闭(见图4),从而使冷却水的流量自动调小直至为零。上述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在用于稀油润滑装置时是装连在油箱的冷却水管出水口的,根据油温需控制在某一温度范围(例如30℃——40℃)的要求,则当油温大于上限温度(例如40℃)时,该阀自动处于最大流量状态,当油温小于下限温度(例如30℃)时,该阀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油温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油箱中冷却水管里的水温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阀芯(4)内水温的变化,导致对冷却水自身流量的自动调节,又反过来实现对油温的调节和控制。假定阀门(5)原为关闭(即内、外流体出口(6、7)互相差开),则当油温升高使进入流量调节阀的冷却水温度升高时,阀门(5)便自动转过一个角度,使内、外流体出口(6、7)形成通路,使冷却水大量流走,带走热量,迅速导致油温下降。当油温恢复正常,则阀芯(4)内的水温会使螺旋形金属圈(3)恢复到某一正常位置,导致阀门(5)处于略开状态。当油温过低时,则水温使阀门(5)处于关闭状态。当油温再次升高,则水温又使阀门(5)重新打开。如此往复不断,则可使润滑油以正常的油温要求输送到各润滑点。本阀比现有稀油润滑装置中的自动流量控制系统的造价可降低2/3,可靠性却提高,寿命大为延长,还能大量节约工业用水。本技术在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温度范围和流量调节范围,制造出各种不同规格的产品,以适合各种使用场合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将阀壳做成既有两个进流口又有两个出流口(例如一个水进口和一个油进口,加上一个水出口和一个油出口),且两个流体通道(例如水通道和油通道)互相隔离又互相产生温度影响的双通道阀壳等其它形状。权利要求1.一种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具有阀体(2)和阀芯(4),阀体(2)的一端与进流管(1)连接,其特征在于a、阀体(2)为一内壁有圆锥面或圆柱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7)的筒体,阀体(2)的另一端装有阀盖或者呈有底筒体状;b、阀芯(4)由阀门(5)和螺旋形金属圈(3)两部分组成,阀门(5)为一外壁有圆锥面或圆柱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6)的筒体,阀门(5)的一端与螺旋形金属圈(3)的一端连接或制成一体;c、螺旋形金属圈(3)的另一端与阀体(2)或进流管(1)连接;d、螺旋形金属圈(3)由双金属材料或记忆合金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阀体(2)上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式自动流量调节阀,具有阀体(2)和阀芯(4),阀体(2)的一端与进流管(1)连接,其特征在于:a、阀体(2)为一内壁有圆锥面或圆柱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7)的筒体,阀体(2)的另一端装有阀盖或者呈有底筒体状;b、阀芯(4 )由阀门(5)和螺旋形金属圈(3)两部分组成,阀门(5)为一外壁有圆锥面或圆柱面,且壁面上开有流体出口(6)的筒体,阀门(5)的一端与螺旋形金属圈(3)的一端连接或制成一体;c、螺旋形金属圈(3)的另一端与阀体(2)或进流管(1)连接; d、螺旋形金属圈(3)由双金属材料或记忆合金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淑娟余才秀金同福王汝温李克骞
申请(专利权)人:蒋淑娟余才秀金同福王汝温李克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