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以及结合防护型声屏障技术

技术编号:225914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如下:包括有骨架以及辅助配件,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檩条与门型框架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以及声屏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在骨架上设置了具有吸声隔声功能的声屏障,其满足了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降噪需求。骨架的顶部镂空部分设置防护网组成封闭结构加强了洞口段安全防护。因防护网采用网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由此构成封闭式防护型声屏障不用另外设置通风排烟装置、采光装置,就可以满足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防护需求以及车辆行驶要求。

Protection method of transition section of rail transit portal and combined protective sound barri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tection method for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rail transit portal, and a combined protective sound barrier for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rail transit portal.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rail transit portal combined with the protective sound barrier is as follows: including the skeleton and auxiliary accessories, the skeleton includes the door frame and purlin, and the purli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frame to form a skeleton with certain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auxiliary accessories include the protective net and sound barrier. The invention adopts a closed structure design, and a sound barrier with sound absorption and sound insulation fun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skeleton, which meets the noise red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entrance and exit section of the train. The top part of the skeleton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net to form a closed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protection of the portal section. Due to the mesh structure of the protective net, which has a high permeability, the closed protective sound barrier can meet th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entrance and exit section of the train and the driving requirements of the vehicle without additional ventilation and smoke exhaust devices and lighting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以及结合防护型声屏障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防护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以及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于线路敷设方式,城市中心区普遍采用地下线,在郊区或出入车辆段线多采用高架线或地面线。地下线与地面线之间采用洞口过渡段进行过渡连接。洞口过渡段由凝土挡板形成U型槽敞开结构,构成U型槽的混凝土挡板高出地面约1米。当洞口过渡段不能避免地在道路或靠近建筑物设置时,因道路上的社会车辆、行人及建筑物人员临近洞口过渡段,对出入洞口的列车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非法人员进入、落物、抛物等。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对洞口过渡段进行保护的措施。另外,洞口过渡段为敞开结构U型槽,其敞开结构无法实现降噪,行驶的车辆在进出洞口过渡段时,其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噪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洞口过渡段为敞开式结构而存在的列车行驶安全性较低,行驶车辆容易造成噪声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其包括: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设置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在骨架的两侧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声屏障,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与所述声屏障衔接的防护网;由所述声屏障吸声降噪,由所述防护网进行排烟、透光以及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优选地,所述骨架架设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该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包括: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所述门型框架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连接并形成有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所述辅助配件包括有用于进行排烟、透光和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的防护网以及具有吸声降噪功能的声屏障,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骨架的两侧,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声屏障连接。优选地,所述门型框架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连接的直立段、顶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立段与所述顶段之间的过渡弧形段;所述声屏障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中由所述直立段以及所述过渡弧形段构成的侧面上,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中由所述顶段构成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的顶段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门型框架之间装配有所述声屏障。优选地,所述门型框架为H型钢门型框架,所述门型框架为拼装式结构。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门型框架之间的间隔在1.8-2.2m之间;所述檩条于所述门型框架的过渡弧形段上,所述檩条沿垂直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檩条之间的间隔在0.8-1.2m之间。优选地,所述顶段为弧形段。优选地,所述防护网为不锈钢钢丝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基于该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如下:包括有骨架以及辅助配件,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檩条与门型框架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以及声屏障。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在骨架上设置了具有吸声隔声功能的声屏障,其满足了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降噪需求。骨架的顶部镂空部分设置防护网组成封闭结构加强了洞口段安全防护。因防护网采用网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由此构成封闭式防护型声屏障不用另外设置通风排烟装置、采光装置,就可以满足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防护需求以及车辆行驶要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门型框架1、檩条2、防护网3、声屏障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专利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专利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在该防护方法中,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设置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在骨架的两侧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声屏障4,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与声屏障4衔接的防护网3;由声屏障4吸声降噪,由防护网3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在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是由设置在道路两旁、高度设置在1M左右的混凝土挡板构成,对于这种结构形式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由于其采用敞开式结构,无法阻拦闯入的人员或者动物,也无法对高空落物进行拦截,更不具备降噪的功能。基于现有结构,本专利技术在构成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上的混凝土挡板上设置了骨架,骨架优先采用金属型材构成,这样能够使得骨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例如抗高空落物冲击的能力。具体地,骨架架设在形成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骨架采用倒置U型结构,骨架倒扣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在骨架的两侧设置了声屏障4,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了防护网3,声屏障4为金属吸隔声板材结构,其设置在骨架的两侧,既能够形成吸声降噪的结构,又能够起到阻断行人或者动物的功能,在顶部设置防护网3,防护网3能够有效阻拦高空落物,由于防护网3采用网状结构,其可以加快气流交换,解决隧道(由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构建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所形成的隧道结构)内部的排烟问题,同时,防护网3还可以透光,解决了隧道内部的采光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防护网3优选为不锈钢钢丝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该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包括骨架以及辅助配件,其中,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1以及檩条2。设定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以垂直于轨道交通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n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设置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在骨架的两侧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声屏障,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与所述声屏障衔接的防护网;/n由所述声屏障吸声降噪,由所述防护网进行排烟、透光以及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设置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在骨架的两侧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声屏障,在骨架的顶部设置与所述声屏障衔接的防护网;
由所述声屏障吸声降噪,由所述防护网进行排烟、透光以及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架设在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上。


3.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1)以及檩条(2),所述门型框架沿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檩条与所述门型框架连接并形成有具有承载能力的骨架;
辅助配件,所述辅助配件包括有用于进行排烟、透光和对高空落物进行阻挡的防护网(3)以及具有吸声降噪功能的声屏障(4),所述声屏障设置在骨架的两侧,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声屏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型框架包括有用于与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的混凝土挡板连接的直立段、顶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直立段与所述顶段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欧贺利工罗辉林良栋罗燕萍熊安书何建梅蔡昭武余珏马天生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