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905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形成随角异色性及平滑性优异的、设计性高的复层涂膜的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是包含在被涂装物上所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第1底涂膜、第2底涂膜、及在第2底涂膜上所形成的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用湿碰湿形成包含: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将具有特定的组成、性状的第1水性底涂料涂装而得到的第1底涂膜、将含有光亮性颜料的第2水性底涂料涂装而得到的第2底涂膜、及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加热固化,形成固化的复层涂膜。

Formation method of multilayer coat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forming a multilayer film with excellent angular heterochromism and smoothness and high design. It is a method for forming a multilayer film including a low brightness intermediate film, a first bottom film, a second bottom film and a transparent film formed on a second bottom film on the coated object. The wet touch wet method is used to form a first bottom film obtained by coating a first water-based primer with specific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n a low brightness intermediate film and a second bottom film containing a bright pigment The second primer film and the transparent coating compound film obtained from the coating of the water-based primer are heated and solidified to form the cured compound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特别涉及能够形成光亮性优异的设计性高的复层涂膜的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地,对于在各种的被涂装物将涂料涂装而形成的涂膜,要求保护被涂装物、同时可对其外观给予设计性(美观)。特别地,对于在汽车的外板所涂装的面涂料,要求能够形成具有高的质感和设计性的面涂膜。就汽车车体的涂装而言,通常通过在被涂装物上依次形成电沉积涂膜、中间涂膜及面涂膜而实施。在以往的方法中,一般是通过将被涂装物浸渍于电沉积涂料中而电沉积涂装后,通过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处理而使涂料固化,形成电沉积涂膜,其后,在电沉积涂膜上将中涂层涂料涂装后,进行烧结处理而形成中间涂膜,进而在中间涂膜上将面涂料涂装后,进行烧结处理,形成面涂膜。例如,就作为具有高级的设计感的面涂膜在近年来成为主流的金属涂色、云母涂色的复层涂膜而言,作为面涂料,使用包含用于得到高光亮性的光亮性颜料的底涂料和透明的透明涂料而形成。予以说明,就光亮性高的涂膜而言,一般在改变角度来观察涂膜时,观察的角度所引起的亮度的变化显著,进而,光亮性颜料在涂膜中比较均一地存在,是几乎看不到金属的不均的涂膜。另外,如上所述,观察的角度所引起的亮度的变化显著时,一般据称随角异色性(フリップフロップ性)高。通常,作为光亮性颜料,在金属涂色的情况下,使用具有金属性的光泽的薄铝片颜料,而且在云母涂色的情况下,使用具有干涉性的云母。一般地,就这些涂色的复层涂膜而言,通过在被烧结处理的中间涂膜上用湿碰湿依次涂装含有光亮性颜料的底涂料及透明涂料,接着,通过1次烧结处理使得到的未固化涂膜固化而形成。但是,在用湿碰湿涂装来形成金属涂色、云母涂色的复层涂膜的情况下,存在光亮性由于底涂料中所含有的光亮性颜料的取向紊乱而降低的问题。另外,在近年来,从减轻环境负荷的观点考虑,水性涂料的采用在增加,但就水性涂料而言,由于作为稀释溶剂的水的挥发速度慢且挥发速度受到温度、湿度等涂装环境条件的大幅影响,因此在使用了水性涂料的湿碰湿涂装的情况下,与使用有机溶剂型涂料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发生光亮性颜料的取向的紊乱,结果,存在光亮性的降低变得更为显著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目前为止提出了各种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光亮性涂膜形成方法,其包含如下工序:在中间涂膜上涂装水性第1光亮性底涂料来形成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在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上涂装水性第2光亮性底涂料来形成未固化的第2底涂膜,在未固化的第2底涂膜上涂装透明涂料来形成透明涂膜,一同使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第2底涂膜及透明涂膜加热固化。在这些文献中记载有:在上述的方法中,调节水性第1光亮性底涂料及水性第2光亮性底涂料中的涂料固体成分含量、光亮性颜料浓度,由此用具有金属性的光泽的薄铝片颜料等显示出无光亮不均的金属外观,另外,用具有干涉性的云母颜料等能够得到显现出非常高的随角异色性的光亮性涂膜。但是,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光亮性涂膜形成方法中,特别是在汽车车体的涂装中,由于内板涂膜的整饰性(仕上り)受到外板用底涂料的喷漆粉尘的影响,因此存在内板涂膜的光亮感由于光亮材料种类、涂色而被损害的不利情形。进而,特别是在汽车涂装等领域中,由形成的涂膜所带来的质感、设计性对其商品性产生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能够形成随角异色性及平滑性优异的设计性高的复层涂膜的涂膜形成方法的开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13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513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要提供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其为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特别是应对上述的以往技术的课题、且能够形成随角异色性及平滑性优异的设计性高的复层涂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以下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作为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在涂装物上所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上依次形成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第2底涂膜、及透明涂膜后进行烧结工序,且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第1底涂膜、第2底涂膜而使用的第1水性底涂料、第2水性底涂料,采用具有特定的组成、性状的涂料,进而调整所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的亮度等,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该复层涂膜包含:在被涂装物上所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所形成的第1底涂膜、在第1底涂膜上所形成的第2底涂膜、及在第2底涂膜上所形成的透明涂膜,该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包含:(1)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第1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的第1底涂膜形成工序;(2)在上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上涂装含有光亮性颜料的热固化性的第2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2底涂膜的第2底涂膜形成工序;(3)对上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进行预加热处理的预加热工序;(4)在被预加热处理的第2底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透明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和(5)将包含被预加热处理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以及上述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加热固化而形成固化的复层涂膜的烧结工序,(A)上述低亮度中间涂膜的L*值为30以下,(B)上述第1水性底涂料具有16~45质量%的范围内的涂料固体成分浓度,且含有水分散性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a)及蜜胺树脂(b),上述水分散性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a)具有核/壳型复层结构,该核/壳型复层结构由以下构成:通过对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1)0.1~30质量%及其他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2)70~99.9质量%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I)的核、和通过对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a3)5~50质量%及其他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4)50~95质量%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II)的壳,且共聚物(I)/共聚物(II)的固体成分质量比在10/90~90/10的范围内,上述蜜胺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3,000的范围内,(C)上述第1水性底涂料的涂敷90秒后的粘度是在温度25℃及剪切速度0.1秒-1的条件下测定,为15,000~300,000mPa·s的范围内,(D)第1水性底涂料的固化涂膜的白黑隐蔽膜厚为50μm以上,且膜厚15μm的固化涂膜的雾度为0~15%的范围内,(E)第2水性底涂料具有5~15质量%的范围内的涂料固体成分浓度,且相对于第2水性底涂料的涂料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0~40质量份的范围内的光亮性颜料,(F)固化的第2底涂膜的膜厚为2~8μm的范围内,(G)固化的第1底涂膜与第2底涂膜的膜厚的比率在1.5:1~6:1的范围内。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作为中涂层涂料具备具有特定的亮度的低亮度中间涂膜、制成在其上形成了特定的第1底涂膜、第2底涂膜的复层涂膜结构,能够形成随角异色性及平滑性优异的设计性高的复层涂膜。另外,由于采用使用了水性涂料的湿碰湿涂装来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该复层涂膜包含在被涂装物上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所形成的第1底涂膜、在第1底涂膜上所形成的第2底涂膜、及在第2底涂膜上所形成的透明涂膜,/n该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包含:/n(1)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第1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的第1底涂膜形成工序;/n(2)在所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上涂装含有光亮性颜料的热固化性的第2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2底涂膜的第2底涂膜形成工序;/n(3)对所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进行预加热处理的预加热工序;/n(4)在所述被预加热处理的第2底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透明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和/n(5)将包含所述被预加热处理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以及所述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加热固化而形成固化的复层涂膜的烧结工序,/n(A)所述低亮度中间涂膜的L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11 JP 2018-0921101.一种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该复层涂膜包含在被涂装物上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所形成的第1底涂膜、在第1底涂膜上所形成的第2底涂膜、及在第2底涂膜上所形成的透明涂膜,
该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包含:
(1)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第1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的第1底涂膜形成工序;
(2)在所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上涂装含有光亮性颜料的热固化性的第2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2底涂膜的第2底涂膜形成工序;
(3)对所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进行预加热处理的预加热工序;
(4)在所述被预加热处理的第2底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透明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和
(5)将包含所述被预加热处理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以及所述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加热固化而形成固化的复层涂膜的烧结工序,
(A)所述低亮度中间涂膜的L*值为30以下,
(B)所述第1水性底涂料具有16~45质量%的范围内的涂料固体成分浓度,且含有水分散性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a)及蜜胺树脂(b),
所述水分散性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a)具有核/壳型复层结构,该核/壳型复层结构由以下所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桂太大村匡弘朝井雅刚西口哲矢
申请(专利权)人:关西涂料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