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技术_技高网

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1461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能形成对环境的负荷少、第一模内被覆涂膜与第二模内被覆涂膜的层间密合性优异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本公开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具有以下的构成。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向成型好的基材与第一涂膜被覆模具内壁之间注入特定的第一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X),形成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对所述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的工序;将第一涂膜被覆模具从所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分离的工序;在所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与第二涂膜被覆模具之间设置空隙的工序;向所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与第二涂膜被覆模具内壁之间注入特定的第二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Y),形成未固化的第二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以及对所述未固化的第二模内被覆涂膜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在汽车部件等中,使用塑料材料作为代替金属的材料,对成型好的构件进行了涂装。作为节省工序且对环境负担小的成型、涂装工法,受到关注的是如下模内被覆方法(模内涂布(in-mold coat)法):向设于在模具内成型的塑料成型体的表面与模具面之间的间隙中注入涂料组合物后,使该涂料组合物在模具内固化来制造覆膜密合于成型品表面的一体成型体。

2、在模内被覆方法中,在构成多层的情况下,通常在使最初的层半固化或固化后,向模具内注入下一层,但为了使固化状况的调整简便,此外,为了确保在最初的层与模具之间设置间隙时的脱模性,期望使最初的层固化的模内被覆方法。

3、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模内被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模内被覆方法:在模具内对纤维强化塑料材料进行加热、成型,接着向所得到的成型物与模具内壁之间注入模内被覆组合物,使该模内被覆组合物固化后,将被覆后的成型物从模具取出,其中,用于纤维强化塑料材料的基质树脂为环氧树脂,并且该模内被覆组合物含有:(a)选自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环氧树脂以及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重均分子量为3000~80000的树脂;(b)分子量为156~280的特定的二(甲基)丙烯酸酯;(c)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羟基且具有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以及(d)有机过氧化物,并且以成分(a)、成分(b)以及成分(c)的合计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基准,成分(a)的固体成分含量为5~80质量份,成分(b)的固体成分含量为10~85质量份,成分(c)的固体成分含量为1~10质量份,成分(d)的固体成分含量为0.1~5质量份。根据该模内被覆方法,能得到与将环氧树脂用作基质树脂的纤维强化塑料材料的附着性和精加工性优异,并且与之后形成的着色涂膜的附着性和耐水性优异的模内被覆涂膜。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4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就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模内被覆涂膜而言,与纤维强化塑料材料的附着性优异,并且与之后形成的着色涂膜的附着性优异,但为了制成多层涂膜,需要在模内被覆后通过喷涂来形成上层的着色涂膜,存在对环境的负荷变多的问题。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能形成对环境的负荷少、第一模内被覆涂膜与第二模内被覆涂膜的层间密合性优异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

4、技术方案

5、本专利技术人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如下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能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模内多层涂膜被覆方法,工序(1):向成型好的基材与第一涂膜被覆模具的内壁之间注入第一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x),形成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所述第一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x)包含: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x1)、以及不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以外的第一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x2);工序(2):通过对上述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进行加热,使上述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固化,形成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工序(3):将第一涂膜被覆模具从上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分离的工序;工序(4):在上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与第二涂膜被覆模具之间设置空隙的工序;工序(5):向上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与第二涂膜被覆模具的内壁之间注入第二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y),形成未固化的第二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所述第二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y)包含:含有能与第一反应性官能团反应的第二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y1);以及工序(6):对上述未固化的第二模内被覆涂膜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的工序,其中,上述第二涂膜被覆模具与上述第一涂膜被覆模具相同或不同。

6、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7>。

7、<1>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工序(1):向成型好的基材与第一涂膜被覆模具的内壁之间注入第一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x),形成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所述第一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x)包含: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x1)、以及不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含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以外的第一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x2);工序(2):通过对上述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进行加热,使上述未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固化,形成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工序(3):将第一涂膜被覆模具从上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分离的工序;工序(4):在上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与第二涂膜被覆模具之间设置空隙的工序;工序(5):向上述固化的第一模内被覆涂膜表面与第二涂膜被覆模具的内壁之间注入第二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y),形成未固化的第二模内被覆涂膜的工序,所述第二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y)包含:含有能与第一反应性官能团反应的第二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y1);以及工序(6):对上述未固化的第二模内被覆涂膜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的工序,其中,上述第二涂膜被覆模具与上述第一涂膜被覆模具相同或不同。

8、<2>根据<1>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上述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x1)包含:含有上述聚合性不饱和基团和第二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x11)。

9、<3>根据<1>或<2>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上述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x1)包含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x12)。

10、<4>根据<3>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以上述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x1)的含量为基准,上述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x1)以20~91质量%的范围内的含量包含上述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x12)。

11、<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第一反应性官能团包括异氰酸酯基。

12、<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第二反应性官能团包括羟基。

13、<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上述第二模内被覆涂料组合物(y)包含不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含有第一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y2)。

14、有益效果

1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形成对环境的负荷少、第一模内被覆涂膜与第二模内被覆涂膜的层间密合性优异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被覆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被覆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村克斗中冈晴河北村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