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90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8:19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坐垫框架,其形成坐垫的框架以支撑就坐乘员的臀部和大腿;中央部弹簧,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座椅前后方向架设;两个端部弹簧,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座椅侧视图中布置在与所述中央部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端部弹簧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所述座椅前后方向架设,并且通过使用具有更大的金属丝直径的杆状材料而设定有比所述中央部弹簧高的弹簧常数;以及一对连接构件,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布置在就坐乘员的胯点的座椅前侧和座椅后侧处,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联接。

Vehicle seat

A vehicle seat includes: a cushion frame, which forms a cushion frame to support the buttocks and thighs of seated passengers; a central spring, which is formed by a rod-shaped material and erected along the seat front and back direction of the cushion frame at the central part in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two end springs, which are formed by a rod-shaped material and arranged in the seat side view with the center The two end springs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up and down directions of the seat, the two end spring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front and back directions of the seat of the cushion frame at the two end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eat, and a spring constant higher than the central spring is set by using a rod-shaped material with a larger wire diameter; and a pair of connecting members are made of rod-shaped material The connecting member connects the central part spring and the two end springs along the seat width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696299.3、申请日为2015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车辆座椅”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0-125122号描述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形成坐垫的框架的坐垫框架(座椅框架)和横跨该坐垫框架而架设并且支撑附接至坐垫框架的坐垫减振垫(减振垫)的减振器。该减振器构造成包括在该减振器的两个端部处由坐垫框架保持的多个弹簧(金属丝)并且树脂构件附接至弹簧的部分。因此抑制在弹簧变形时产生来自弹簧的噪声。尽管JP-A第2010-125122号中描述的技术对于抑制噪声的产生是有用的,但从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的角度来看,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的车辆座椅。根据第一方案的车辆座椅包括:坐垫框架,其形成坐垫的框架以支撑就坐乘员的臀部和大腿;中央部弹簧,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座椅前后方向架设;以及两个端部弹簧,其在座椅侧视图中布置在与所述中央部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端部弹簧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所述座椅前后方向架设,并且设定有比所述中央部弹簧高的弹簧常数。在第一方案的车辆座椅中,就坐乘员的载荷由所述坐垫框架和横跨所述坐垫框架而架设的所述中央部弹簧以及所述两个端部弹簧支撑。在第一方案中,所述两个端部弹簧的所述弹簧常数被设定成比所述中央部弹簧的所述弹簧常数高。即,所述两个端部弹簧的沿着所述座椅上下方向的刚性被设定成比所述中央部弹簧的沿着所述座椅上下方向的刚性高。因此,可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根据第二方案,上面的第一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联接。在第二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中,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从而使得当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倾斜时朝向座椅上侧的增加了的反作用力从所述两个端部弹簧作用在所述就坐乘员上。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根据第三方案,在上面的第二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中,一对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分别布置在就坐乘员的胯点的座椅前侧和座椅后侧处。在第三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中,该对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就坐乘员的胯点布置在上文描述的位置中。因此,可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同时抑制所述就坐乘员在所述坐垫中感觉到任意硬度。因此,第一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可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此外,第二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可以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并且可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而且,第三方案的所述车辆座椅可以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并且可以提升相对于就坐乘员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倾斜的保持性能。附图说明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为图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坐垫的坐垫框架、中央部弹簧、两个端部弹簧等的立体图;图2为图示出沿着线2-2截取的图1中所图示的坐垫的剖视图;图3为图示出中央部弹簧、两个端部弹簧等的立体图;图4为图示出中央部弹簧和两个端部弹簧的弹簧常数的曲线图;以及图5为对应于图3的立体图,其图示出了根据修改实例的中央部弹簧、两个端部弹簧等。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下面针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进行阐释。注意,在下面的阐释中,针对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阐释指代由就坐于车辆座椅中的乘员所观看到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而且,在每个附图中,根据需要,箭头“前”(FR)标示座椅前方向,箭头“上”(UP)标示座椅向上方向,箭头“右”(RH)标示座椅右方向,并且箭头“左”(LH)标示座椅左方向。如图2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0构造成包括坐垫12和座椅靠背(未示出),坐垫12支撑就坐乘员H的臀部和大腿,座椅靠背支撑就坐乘员H的后背并且附接至坐垫12的后端部以便能够后仰。坐垫12包括形成坐垫12的框架的坐垫框架14、用作横跨坐垫框架14而架设的中央部弹簧的右侧中央部弹簧16和左侧中央部弹簧18、以及在右侧中央部弹簧16和左侧中央部弹簧18的相应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处用作横跨坐垫框架14而架设的两个端部弹簧的右侧端部弹簧20和左侧端部弹簧22。如图1中所图示的,坐垫框架14在座椅俯视图中形成为矩形形状。该坐垫框架14包括一对侧框架24和后框架26,该对侧框架24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在其间具有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间隔,后框架26将该对侧框架24的座椅后侧端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联接在一起。坐垫框架14还包括将该对侧框架24的座椅前侧端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联接在一起的前框架28。如图2中所图示的,由罩构件覆盖的坐垫减振垫30附接至上述的坐垫框架14。坐垫框架14通过滑轨32附接至车辆地板。如图3中所图示的,右侧中央部弹簧16例如通过使采用钢材料或类似物形成的杆状材料弯曲而形成。如图2中所图示的,右侧中央部弹簧16横跨座椅前后方向而架设并且布置在将坐垫12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二等分的二等分线L的座椅宽度方向右侧处。具体地,如图3中所图示的,右侧中央部弹簧16包括锚定至后框架26(参见图1)的后侧锚定部16A。右侧中央部弹簧16还包括第一延伸部16B,其在座椅侧视图中从后侧锚定部16A的前端随着朝向座椅前侧伸展而朝座椅下侧倾斜,并且在座椅俯视图中随着朝向座椅前侧伸展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右侧中央部弹簧16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部16C和第三延伸部16D,第二延伸部16C在座椅侧视图中从第一延伸部16B的前端随着朝向座椅前侧伸展而朝向座椅下侧倾斜,第三延伸部16D从第二延伸部16C的前端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延伸。右侧中央部弹簧16还包括第四延伸部16E和第五延伸部16F,第四延伸部16E从第三延伸部16D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朝向前侧弯曲延伸,第五延伸部16F在座椅俯视图中从第四延伸部16E的前端随着朝向座椅前侧伸展而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右侧中央部弹簧16进一步包括第六延伸部16G和第七延伸部16H,第六延伸部16G在座椅侧视图中从第五延伸部16F的前端朝向座椅前侧延伸,第七延伸部16H从第六延伸部16G的前端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延伸。右侧中央部弹簧16进一步包括第八延伸部16I,其在座椅侧视图中从第七延伸部16H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随着朝向座椅前侧伸展而朝向上侧倾斜延伸。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凹状弯曲部16J形成至第八延伸部16I的前端部。右侧中央部弹簧16进一步包括从凹状弯曲部16J的前端延伸的前侧锚定部16K并且锚定至前框架28(参见图1)。如图2中所图示的,左侧中央部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n坐垫框架,其形成坐垫的框架以支撑就坐乘员的臀部和大腿;/n中央部弹簧,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座椅前后方向架设;/n两个端部弹簧,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座椅侧视图中布置在与所述中央部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端部弹簧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所述座椅前后方向架设,并且通过使用具有更大的金属丝直径的杆状材料而设定有比所述中央部弹簧高的弹簧常数;以及/n一对连接构件,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布置在就坐乘员的胯点的座椅前侧和座椅后侧处,所述一对连接构件将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联接,/n其中,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中的每个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布置有所述连接构件的位置处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n其中,每个所述连接构件布置为与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中的每个的所述延伸部重叠,并且所述连接构件布置在所述延伸部的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13 JP 2014-230647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坐垫框架,其形成坐垫的框架以支撑就坐乘员的臀部和大腿;
中央部弹簧,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座椅前后方向架设;
两个端部弹簧,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在座椅侧视图中布置在与所述中央部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所述两个端部弹簧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沿着所述坐垫框架的所述座椅前后方向架设,并且通过使用具有更大的金属丝直径的杆状材料而设定有比所述中央部弹簧高的弹簧常数;以及
一对连接构件,其由杆状材料形成并且布置在就坐乘员的胯点的座椅前侧和座椅后侧处,所述一对连接构件将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联接,
其中,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中的每个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布置有所述连接构件的位置处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每个所述连接构件布置为与所述中央部弹簧和所述两个端部弹簧中的每个的所述延伸部重叠,并且所述连接构件布置在所述延伸部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中央部弹簧为设置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所述中央部处的单个中央部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中央部弹簧包括右侧中央部弹簧和左侧中央部弹簧,所述右侧中央部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